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医学博士失业十八年沦为低保户:极端性格有毒,中国医学教育更有毒!
这几天,网络流传一个真实的故事案例。

当事人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准医学博士。

反思这个事件,太容易把问题推给当事人,认为这是因为张进生的个人性格极端,才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这只是一个个案。

固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构成任何一种结果,都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其他因素。而在我看来,在这个事件中,中国医学教育的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构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

我甚至认为,这种体制之过比个人之过,问题更严重。这是一个更大的陷阱,正在虎视眈眈地等着吞噬更多的张进生们。

首先,中国医学教育最欠缺的就是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学生,是稀里糊涂选择医学的。他们一是对医学没有兴趣。二是自己也不适合从事这种特殊职业。张进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他又不喜欢学医,又怕血,最后稀里糊涂被安排到临床科室,往轻点说,这是误人子弟,往重点说,这不是草菅人命吗?作为招生的医学院,作为这个医学生的老师,作为原工作医院的领导,难道不清楚这一点吗?答案是,清楚但是不够负责任。因为当下评估医疗人才的标准,依旧还是应试,能考试就好。

一个名校医学博士生,就算当不成医生,和医疗职位一拍两散,也没有什么。但是在家失业十八年吃低保,无论如何,都是给了高校一记耳光。至少说明,大学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很远。


医学的教育是培养人才,大学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在社会上,为何竟然无立足之地?

当然,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卸给个案和个人。但是逻辑常识告诉我们,只要这个机制工厂能够生产出这样一个次品,也可能会生产更多类似的次品,只不过未必会得到曝光机会而已。就像当你摄像头只对准北上广大城市,你就不会看到边远山区的落后和贫穷。

这些个案,只不过提醒我们,除了那些成功的北大医学博士,还存在着那些失败的北大医学博士。只不过,主流媒体的摄像头已经顺理成章地对准了成功者,习惯性地遗忘和抛弃了失败者。

这一次,如果没有自媒体的挖掘,这个北大医学博士很有可能默默无闻,消失在主流社会的关注视野当中。

当下,身边的医生们赞成"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观点居多。这种集体的投票,或许不仅仅是怨气,而是看衰。这大概和医生们的亲身经历有关系。从一个医学生转型到医生,这个过程太艰难,跨度太大了!

为什么这个转身,医生们压力如此之大?

这是中国医学教育需要反省的!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的教育和社会需求是脱节的,每个医学生进入社会,都发现学校教的那一套基本不管用,甚至和社会需求是背道而驰的。医学生们需要经过痛苦的自我改变,把学校教的那些磨得干净,才能稍微适应社会。

中国医学生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家想办法削尽脑子,也想进政府公立医院,成为官医。一旦被遗弃到社会,进入民营医院,很少有做出来的成功案例。

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差,改变社会的能力更差。这是大家恐惧市场竞争,而喜欢稳定的体制医院的最大原因。在一个容错率很低的传播恐惧的环境下,体制成为最受欢迎之地。

依然可以把全部责任推卸给个人,但是我要很客观地说,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和思维还有知识储备,不太可能超过自己的老师,这是本质。既然老师适应不了这个社会,也没有改变这个社会的能力,学生们怎么可能会无条件的基因突变呢?一个学生如何,在根本上是由老师如何来决定的。反而。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逃脱这种噩运!

中国医学生适应和改变社会的这一块肌肉很弱很弱,这种弱,很多时候更多是滞后的医学教育造成的。说句不好听的,是由他们那些具备体制思维的老师们决定的。

这个北大医学博士生失业吃低保只是个案,但这样医学教育的病态是普遍现象,是更有毒性的。

所以,板子如果只打到这个医学生的性格极端上,我认为,这是不公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进生:他本是北大医学博士,却因一个性格缺陷,18年待业在家
高考誓师大会,咋越看越象传销洗脑大会?
曾经的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如今失业已经18年,在家中靠低保度日
北大博士张进生:曾是医学高端人才,为何失业18年沦为低保户?
从北大医学博士,一步步成为“低保户”,他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
北大医学博士关于死亡的震撼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