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决混淆需求和设计界限的方法——用例

需求和设计,在概念上区别很明显——前者是描述用户的期望,后者是描述如何实现用户的期望;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发人员常常会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对系统需求描述详细到可以用于设计的程度,这同样是违背软件工程要求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混淆需求和设计的界限,解决系统需求不知道该详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呢?

答案是使用用例方法来描述需求。

用例是描述系统需求的一种方法,它由用例图和用例规格说明两部分构成。

  • 用例图

用例图描述了参与者和系统发生的交互,它主要由3种元素组成:

  1. 参与者(Actor):位于系统外部,并与该系统发生交互的人或者其他系统。它代表系统的使用者或者使用环境。

  2. 用例(Use Case):用于表示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定义了系统如何被参与者使用。

  3. 通信关联(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用于表示参与者使用了系统中的哪些功能或服务(用例)。

  • 用例规格说明

用例规格说明描述的是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对话的细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简要说明:概述该用例的作用和目的。

  2. 事件流:包括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描述的是程序正常运行实现主要功能的步骤或动作顺序,备选流描述的是异常情况下程序的处理流程。

  3. 用例场景:场景是一次完整的用户使用过程,是由基本流和备选流组合而成的,它包括成功场景和失败场景。

  4. 特殊需求:描述与该用例相关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维护性等质量特性需求)和设计约束(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及开发工具等)。

  5. 前置条件:执行用例之前系统必须所处的状态或者说应具备的条件。

  6. 后置条件:用例执行完毕后系统可能处于的一组状态(有时也需要程序执行某一动作)。

用例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从用户的角度(从系统的外部)描述系统的功能,它将系统看做是一个黑盒,并不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它所提供的功能

使用用例方法应切记不要违背这一思想,描述需求仅是描述系统外部“参与者”与系统的交互以及系统为“参与者”所提供的服务(用例),用例的描述仅停留在描述清楚事件流、用例场景、特殊需求、前置和后置条件,不要涉及如何完成系统的功能的内容。因为后者就是设计。

所以,只要不违背用例方法的核心思想,就能够解决需求和设计混淆的问题。

这正是:

需求设计易混淆,用例方法解决了

用户角度是核心,莫要越俎去代庖

参考书目:软件测试设计,作者:马均飞,郑文强,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例建模指南
对use case的一点理解——by Vega
用例图
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架构设计---基于鲁棒图进行设计
系分范文(一):论需求分析方法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