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多位水产大咖聚首青岛,告诉你未来建设“蓝色粮仓”有多重要

  • 图/文 中国水产频道 张红 蔡林宏

2016年10月24日,一场小而美的会议——“蓝色粮仓”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据悉,这个研讨会也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建制70周年同期重大活动之一。


“蓝色粮仓”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现场


21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前沿阵地,海洋也称为“蓝色国土”,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管辖着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着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中,海洋渔业资源十分重要,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分为捕捞野生资源和增养殖。海洋渔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蓝色粮仓”是基于发展我国海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增加海洋水产品供给,缓解食品供需矛盾,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等方面考虑而提出的概念。此外,构建和发展“蓝色粮仓”还具有保障国家海洋生态安全、屯渔戍边、守卫领海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为了推动和加快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发展,浙江海洋大学吴常文校长、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何建国院长、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陈军副所长、浙江海洋大学桂福坤教授、吕振明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张俊彬教授和万荣教授远道而来青岛,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战文斌教授、李琪院长、生命学院包振民院长、水产学院王曙光书记、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崔福君副处长、水产学院张秀梅教授、温海深教授、宋协法教授、张文兵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兆杰教授、水产学院高勤峰教授、管理学院秦宏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大海副教授、梁烁讲师、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处何鑫科长、水产学院博士研究生魏泽宏一起,对之前大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再次进行细致研讨和提出认真的修改意见。

本文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张文兵教授研讨会上的总结汇报作简单梳理,试图解释关于“蓝色粮仓”的一些信息,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张文兵教授研讨会为大家作专题报告

“蓝色粮仓”定义、现状和存在问题

“蓝色粮仓”可以认为是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以保障国民食物供给、优化膳食结构、推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为手段,以现代海洋高科技术应用为特征、以海洋水产品生产及其关联产业为载体的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我国“蓝色粮仓”先期研究和促进概念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水产科学家包建中院士、曾呈奎院士、张福绥院士、唐启升院士、相建海教授等专家的智慧结晶。

根据海洋渔业的操作离陆地远近,把“蓝色粮仓”初步定义为“绿蓝粮仓”、“浅蓝粮仓”、“深蓝粮仓”三个不同范围,分别对应陆基海水养殖、近浅海海水养殖,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深远海海水养殖,远洋渔业。

目前我国“蓝色粮仓”现状及存在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如下

  • 远洋渔业:对远洋资源认知不足、开发能力不足、掌控能力不足。

  • 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过度开发、重开发轻养护,对生态和资源保护不足,导致海洋生态恶化,资源趋枯竭,难以持续发展等。

  • “绿蓝”和“浅蓝”海水养殖

1.我国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良种缺乏,海水养殖主要依赖野生种,迄今为止用于育种研究的专用设施还比较少;

2.养殖动物病害呈多发、频发和爆发趋势,形成“养什么、病什么、死什么”的恶性“养病死效应”;

3.饲料养分精准利用水平、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加工工艺关键技术和装备关键技术以及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等亟待提高;

4.海水养殖装备上,陆基工厂化养殖仍以流水养殖为主,单位水体养殖产量低、耗能大;浅海、滩涂养殖工程化与设施化水平较低;网箱养殖仍以内湾浅海普通网箱为主,深水网箱装备技术、抗风浪能力等与国外相比差距大;

5、模式与技术,我国陆基养殖工厂化循环养殖模式、节水节池经济效应初见成效,但更多的海水养殖仍属传统养殖,现代化程度低。
  • “深蓝“海水养殖

一般而言,“深蓝”海水养殖是采取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将养殖区域拓展到20米水深以外的海区。目前深海养殖模式中,养殖工船具有网箱设施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法国与挪威合作建成的养鱼工船,长270米、排水量10万吨、7万立方养鱼水体,电脑控制养鱼,每天从20米深处换水150吨,定员10人,年产鲑鱼3000吨。相比之下,我国的深远海养殖存在养殖技术缺乏实战经验、起步较晚,差距大、新能源供给理论可行,但支撑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缺乏由海到陆到餐桌的无缝连接。

  • 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

在现代水产产业链中,定位不明确,基础理论研究对水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的支撑不够,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研发速度慢、加工技术对产业贡献低。

“蓝色粮仓”战略任务和建设目标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海洋生态安全和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发展要求,到2020年,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500万吨左右,海产品加工率达40%,冷链流通达40%以上,海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科技引领、集约开发、海陆统筹。在“绿蓝”粮仓方面,大力发展高密度全循环工厂化养殖;在“浅蓝”粮仓方面,大力进行近浅海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重点发展和推广生态型、环境型友好健康海水养殖;在“深蓝”粮仓方面,在黄海、东海、南海加快开拓深远海海水养殖新空间,同时提升南极磷虾资源的利用能力。

通过选育高产、抗病和优质于一体的水产新品种、建立“育繁推”三位一体现代化水产种业体系。加强海水养殖动物流行病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发展疫苗防控体系。加强营养与饲料的基础学科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推广示范。养殖装备上借鉴现代工业科技技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新型装备、创新系统模式等。以期如期达到“蓝色粮仓”战略任务和建设目标。

  • 现场图片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碳汇渔业到蓝色粮仓的发展机制研究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
全球首艘!又一“海上巨无霸”!
向海洋要食物,“中国饭碗”会有多丰富?建设“蓝色粮仓”我们这么干→
“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水产五大产业” ​
2020年山东力争水产品总量达1000万吨-产值达3600亿元-休闲垂钓及相关行业年入达100亿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