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想和大家一起阅读中国的第五大名著《聊斋志异》。《聊斋》中貌似描写很都是鬼神志怪的传说,实际上又是现实社会的映射,“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分得清清白白”这句歌词才是对这部作品的最佳诠释。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鴝鵒》这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乡下人养了一只八哥,教它学说话,关系特别亲密,走到哪儿都带着它。这么一来一去,他们在一起好几年了。有一天,主人出门远行,快到绛州时,路上花光了所有盘缠,连回家的钱都没有了。他愁眉苦脸,心里烦得不行。
这时,八哥开口了:“主人,您干嘛不把我卖了呢?把我送到王府里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到时候,您拿着钱回家,就不用愁了。”主人听了心里很难受,说:“我怎么忍心呢?”八哥却安慰他说:“没事的!您卖了我之后赶紧往前走,我们在城西二十里的大树下见面,我不会有事的。”
主人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听了鸟儿的话。他带着八哥进了城,在街上逢人就介绍这只聪明的鸟,渐渐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这时,有个太监看见了,便禀报了王爷。王爷很感兴趣,把人和鸟一起叫进宫,想买下来。
王爷问主人:“这只鸟卖吗?”主人假装不舍地说:“我和它相依为命,不想卖。”王爷又转头问八哥:“你愿意留在这儿吗?”没想到八哥大声回答:“愿意!”王爷听了非常高兴,八哥接着又说:“给主人十两金子就够了,别给太多。”王爷更开心了,立马赏了十两金子给主人。
主人装出一副后悔的样子,带着钱离开了。王爷则和八哥聊得很投机,还拿肉给它吃。吃完后,八哥对王爷说:“我想洗个澡。”王爷命人用金盆装水,让八哥洗澡。八哥洗完飞到屋檐上,抖抖羽毛,还和王爷有说有笑。等翅膀干了,它忽然腾空而起,用晋地的口音说道:“我要走啦!”说完就飞走了,再也看不见它的影子。
王爷和太监抬头看着天,连连叹气,再去找那个卖鸟的人,却早就没了踪影。后来有人在西安城里见到那个主人和他的八哥又在一起,看来,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戏!
这故事的起因简单却引人入胜。一位养八哥的主人,因旅途艰难,陷入了窄境。鸟儿竟举举提出可以被售卖以解燃眉之急,并细致安排了重聚的地点。主人虽舍不得,但究竟听从了鸟儿的建议。这样的情节令人喝喝积奇:一只小小的鸟儿竟能为人类设谋划策,心思之缜密、智慧之高超,几乎让人难以相信它仅是一只禽鸟。
在王府的情节更是高潮进发。八哥面对王的提问对答如流,不仅让王对它倍加喜爱,更精心设计了一个完美的脱身计划。待价而求、浴后翱然飞去,留下目瞪口呆的王和内侍,这一幕仰似是戏剧中的经典档落。如此从容的逃脱,堪称鬼才之作。
这故事表面上讲的是鸟儿的聪明和机敏,但细想之下,却是对人性的一面镜子。八哥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它不过是一只禽鸟,却洞察了人类的贪欲与好奇,用这些弱点为自己谋得生机。而这其中暗含的谬刺令人深思。王府中人深迷于奇鸟之能,甘愿支付高价,却未曾料到这一切是鸟儿精心策划的骗局。这是否也是映射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虚荣和轻信?
另一方面,这鸟儿的所作所为是否可以完全归为聪明?它的动机虽是为了生存,但其设计的骗局,甚至连人类也难以会及。这种行为让人不禁要问:聪明和狡俐之间的界限何在?如果它是人类,是否也会被视为心术不正呢?正如何评所言:“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么?”
所以,亲爱的孩子们,听了这故事后,你们是否也想和我一样,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聪慧、狡俐、贪念…这些特质或许不仅存在于人类之中,也无处不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