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巫,女巫,不一样(二)

女巫 女巫

时间:2019年6月28日14:00-15:30

地点:在线教室

文字整理:赵冬俊

女巫,女巫,不一样(一)

姚勤:

我比较喜欢《小女巫》。为什么呢?我觉得跟个人的经历有关。当我看了十几页,我发现我小时候看过。我还跟赵老师研究了它第一版的时间。我现在再看这本书,觉得它是切近学生生活、学生认知的一本书。小时候读,觉得这里的情节非常温暖,都用魔法惩恶扬善。现在再读,我觉得情节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觉得小女巫就像是一个我们身边常常可以见到的元气少女。她如果走在大街上,你不会觉得她是女巫,这个女巫一百二十七岁,但对于一个女巫来说只能算是小女巫,相当于90后,95后的小姑娘。她虽然是一个女巫,会魔法,但她把魔法用在她觉得需要用的地方。她和书里其他女巫是对立的。他们是把魔法用来与人类作对的事情上,而小女巫恰恰相反,她的“三观”是正的。所以,我感觉她是善良的。除了这个善良,她还是一个好学的女巫,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为了能参加布劳克山舞会,她不怕辛苦地学习,把学习的时间由平时的六个小时增加到七个小时,直到魔法书背得滚瓜烂熟。我想,我们的学生似乎没有这样的觉悟吧。这个小女巫是比较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她又是很可爱,蠢萌的。她帮助别人,自己冻得直哆嗦。那只乌鸦嘲笑她:看你这个狼狈样子,你有本事施魔法帮助别人,怎么不帮帮你自己。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孩子的形象。孩子读了就觉得亲切。

像《女巫》中的姥姥,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姥姥,可是生活中这样的姥姥很少。三年级孩子对姥姥那些话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对于《小女巫》小时候看,可能只看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现在看,看到的是小女巫的善良和坚持。这个善良的小女巫:她帮助拾柴的老太太;惩罚凶狠的守林人;把小姑娘的纸花变香;教训了残忍的车夫;收拾了破坏雪人的七个小男孩;救了考尔比尼安的命;还有教训了掏鸟窝的孩子等等。每天,小女巫都帮助别人,她的生活是充实的,是幸福的,因为帮助别人,她很快乐,一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个人自己本身,是所有力量的来源,只要自己内心的强大,有来自精神的愉悦,他的生活才会真正快乐和幸福。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生时期去看,感受截然不同,不知道当我退休后再读这部书,我会不会像小女巫一样,到社会上去发挥余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

赵冬俊:

姚老师说的三个关键词是我们选择童书的三个重要标准——形象、情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价值观。姚老师刚才说她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跟她的经历有关。我想请老师们想想看,你们觉得姚老师喜欢这本书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郝欣华:

小女巫跟她很像。

姚勤(认同):

这跟性格也有关系。所以我们推荐给孩子的书应该是多元的,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有过这种相似、类似经历的,还有适合自己性格的,这样的书,他们会更感兴趣一点。

赵冬俊:

欣华一下子就发现这种喜欢跟姚老师的性格有关。那个小女巫最后不是一把火烧掉了所有女巫的扫帚吗?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遇到这样的事儿,我们组的十二位老师谁也会一把火烧掉扫帚。如果换作童然,童然一定不会这么做。不能参加舞会,那就等几年呗。我觉得姚老师可能会。所以,她欣赏小女巫,也是性格使然。当然,童然说,正因为我的性格不同,所以需要从书中的人物形象获得互补。因为我做不到,但我欣赏她的做法。这也是可以的。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这个人物与我们身边的谁谁谁最像。这样读书,也挺好玩的。

郁颖:

这几本书中都塑造了一个女巫的形象,我在想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我自己,我会选择成为哪本中的女巫呢?相信大概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香草女巫》和《小女巫》中那个可爱而又蠢萌的女巫!往深处说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让我想到最近大火的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看电影的那群人渐渐地成长为电影当中的“无脸男”。其实无脸男的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人生,一开始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有人投来关注的目光,立马掏出自己的真心,倾其所有对所有人好!无脸男,一个妖怪,没有人喜欢他。千寻和白龙走过通往汤婆婆的浴池的大桥的时候第一次出现在整个动画片里。他戴着一个微笑着的面具。没有脸。第二次出现,是在千寻进入汤池做工的时候。房子外面下雨。

无脸男站在雨里。千寻问:下雨了,你不怕被淋湿么?进来吧!无脸男不做声千寻说:那我不关门哦。走了。第三次出现屋打烊后出现在浴池里。一个青蛙人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了爬在架子上无脸男。青蛙人说:你在这里干嘛啊?!快出去,我们已经打烊了!无脸男不做声。空中掉下几枚金子。我要洗澡,快给我放水洗澡青蛙人眼睛放光!马上扑过去捡金子,无脸男一把抓过青蛙人,塞进了嘴里。第四次出现,无脸男在汤婆婆的油屋里大吃大喝,不断的从手里变出金子。整个有屋的侍从们开始对这个无脸男刮目相看,送来了很多的食品,汤婆婆很讨厌这个没有脸的妖怪,想赶他走,这个时候,却发现,这个无脸男能给她带来很多金子。所以,决定让千寻来陪这位“客人”。第五次出现,千寻和无脸男在房间里对坐,无脸男已经吃得半死不活。“我好寂寞”“我真的好寂寞”“我给你金子”无脸男这样对千寻说。但是救白龙心切的千寻礼貌的拒绝了无脸男,并说,我不要你的金子。无脸男很伤心,千寻拿出河神给的丸子,让无脸男吃下。无脸男瞬间狂吐,开始不停难过的呕吐。“我不会放过你的”无脸男说。一路追着逃跑的千寻离开了汤店。终于无脸男将所有吃下去的人和青蛙都吐了出来。第六次出现,在草原海上,千寻和小铃说:无脸男其实心地很善良,但是在汤婆婆哪里,他会变坏的。于是,拿着锅炉爷爷的电车票划着船到了车站。无脸男和大婴儿变成的小老鼠也跟了过来。千寻问:你也想去沼底么?上车的时候,检票员问无脸男要车票。千寻问:他也要车票么?于是给过了那张40年前的车票,坐上了电车。第七次出现,在钱婆婆的家里,钱婆婆关心的要大家坐下,特别对无脸男说:你也请坐下吧。千寻将印章还给了钱婆婆,并代白龙向钱婆婆道歉。无脸男和大婴儿变成的老鼠合力与钱婆婆纺线织毛衣,玩得很愉快,钱婆婆也说这比用魔法快多了。第八次出现,千寻和白龙以及汤婆婆的大婴儿要回去了。钱婆婆说:就让无脸男在这里陪我,做我的助手吧。无脸男虽然舍不得千寻,但是还是与她挥别。就像这几本书中的女巫一样,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或许小朋友们现在不能明白这么深刻的道理,但至少这些种种都已经在他们的心理埋下了种子!

另外,我们在给学生选择读物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自己先看一下。比如学生喜欢看杨红樱的作品,有些学生也会像作品的一些人物喜欢故意标新立异。

赵冬俊:

郁颖关于选择的话题,其实说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人生,不要以为我们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像abc搁在那儿,其实,我们每一次都只能选一个,选错了也不能换。生活就是顺流而下的,能否正确选择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对于学生读物的选择上,我们有努力的空间。学生最初见到什么他也会成为什么。所以刚才包括姚老师都特别强调价值观要非常正。杨红樱的小说,虽然很畅销,但是跟这些经典作品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刘婉清: 

提到女巫,总会想到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里骑着扫帚,穿着黑斗篷的老婆婆的形象。但是罗尔德在《女巫》这本书的一开头就写到女巫总是穿平平常常的衣服,就像平平常常的女人,住平平常常的房屋,做平平常常的工作。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在读到开头姥姥关于女巫的话以及教我怎样识别女巫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觉得姥姥有点疑神疑鬼的,“女巫一般都会戴手套,有大鼻孔和怪眼睛,头发像是假的,吐蓝色口水”,但是读到后来,我觉得姥姥很有趣,充满童心。她会说“小朋友应该永远不洗澡,洗澡是一个危险的习惯”,听“我”讲见到女巫的经历时“两眼亮得像两颗星星”, 在“我”被女巫变成了小老鼠之后,会告诉“我”“你是一个披着鼠皮的人,你是非常特别的”。会跟“我”一起把女巫都变成老鼠。

故事里的小男孩也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虽然被女巫大王变成了老鼠,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此事难过,而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勇斗女巫大王,把女巫们都变成了老鼠。姥姥问他“你真的不在乎以后一直做老鼠吗?”他回答说“我根本不在乎,只有有人爱你,你就不会在乎自己是什么,或者自己是什么样子”。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为故事中的小男孩那颗勇敢而乐观的心所感动,也让我想到了奥德弗雷德写的《小女巫》中的那个善良勇敢的小女巫。为了参加梦寐以求的瓦普吉斯之夜舞会,决定像女巫首领要求的那样做一个好女巫。于是,小女巫勤勉努力地做了很多惩恶扬善的好事,比如帮助拾柴火的老太太、惩罚凶恶的守林人、帮助卖纸花的小姑娘、给小朋友们分蘑菇、教训狠心的马车夫……瓦普吉斯之夜的前一天,女巫首领把大女巫们的决定告诉了小女巫:谁做坏事谁就是好女巫。大女巫们非但不让小女巫去参加舞会,还叫小女巫准备瓦普吉斯之夜的柴火。小女巫愤怒了,她没有准备柴火,而是用智慧和魔法把大女巫的魔法书和魔法扫帚烧毁了,大女巫们的魔法被解除了,小女巫和她的乌鸦伙伴围着篝火尽情地欢歌跳舞。

我觉得这本书整体都充满了童真,会从儿童的视角去描写,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比如说到制变鼠药的方法。变鼠药首先要让人变小,那该怎么样呢?把望远镜倒着看,人不就小了么?所以变鼠药配方中有“倒拿着煮软的望远镜”。那要让变鼠药在上午9点孩子上学时准时见效又该怎么样呢?噢,我们得放入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完全抛离成人意识的,完完全全的孩子世界。它反映了儿童对成人世界的不解与困惑,是真正站在儿童角度讲的故事。它鼓励儿童去思考,去克服恐惧。

赵冬俊:

婉清说的是,一个好的作者,他永远站在儿童的这一边。我们书里这个孩子的善良勇敢,我觉得他的后面还站着一个了不起的姥姥。当然,这个姥姥其实也代表了作者的声音。

童然:

读完三本女巫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从外在形象上来看,香草和小女巫是很类似的,她们都长着一个尖尖的鼻子,戴着一顶尖尖的帽子,穿着一双尖尖的鞋子,穿着一身有补丁的衣服,有一把扫帚,而且这个扫把还不是普通的扫帚,要么是红色的,要么是用桦树枝做的,还必须给它施点魔法,才能发挥作用,小女巫们总是不孤单的,身边总有一只时时陪伴她的军师伙伴。(香草是蝌蚪龙,小女巫是乌鸦)于是在孩子的眼中,小女巫就是这样有点可爱的,而且心地还有些善良的具有魔法的形象,读完这两本女巫的孩子大概并不会觉得女巫有多么可怕,反而是有点可爱的形象。但是罗尔德达尔却说“真正的女巫穿平平常常的衣服,就像平平常常的女人,住平平常常的房屋,做平平常常的工作。”“真正的女巫是切齿痛恨小朋友的。”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香草和小女巫和罗尔德所描述的女巫形象是不一样的,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女巫要更加接近原始的女巫形象,丑陋中带着一股邪恶的气息,孩子的敌人,经常做着令人作呕的坏事,而香草女巫和小女巫则更像是有心的作家从小女巫中挑选出的两个代表,让他们以儿童更能够接受的形象出场,重新创造出一些趣味性的故事。而在故事的叙述方式上也是不一样的,罗尔德的《女巫》是一群女巫和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一个比较完整和连续的故事,而后两者则是以香草或者小女巫为中心的而生发的一个个完整而不连续的小故事,如果说《女巫》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后两者便是两部动画片了,这是两部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香草女巫》和《小女巫》可能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而罗尔德的《女巫》读起来,除了会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还会引发一些人性的思考和温情的感触。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香草和小女巫其实更像是学校里的两个表现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她们也要学习,也要上课,还要考试。香草是个瞌睡虫,只有金泼罗老师那个具有超强功能的闹钟才能把她叫醒。(7个大小闹钟+一个刺耳难听的声音+长长的手臂手指)小女巫有时候也是糊涂虫,她们上课注意力都不怎么集中,所以总是会少记或者记错了咒语,以至于施魔法的时候总闹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香草变出了一条只有头和尾巴,没有脊背的蝌蚪龙,好在这条蝌蚪龙的本领没有丧失,后来成了香草的得力助手。小女巫练习降雨,可却降下了小白鼠、青蛙、冷杉球果,甚至是牛奶,这些情节因为出乎意料和作者别具一格的想象而产生了趣味性,我在班级读到这些细节的时候学生总是笑得前仰后翻,有时,让他们猜测小女巫会如何惩罚书中那样不友善的人,学生也能够猜得七不离八。在写精灵故事的作文时,有的同学让她笔下的小精灵在班级下了一场鸡腿雨。尽管她们总有些小毛病,也不时闯一些小小的祸,但总都是善良的小女巫。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做了一大堆好事的小女巫,却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最后她却做了一件勇敢的大坏事(烧了大女巫们的扫帚和魔法书,解除了她们的魔法),延续了女巫家族传承多年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惊叹和佩服她的勇敢和聪明时,也稍稍觉得有点遗憾,因为这样世界上只有她一个女巫可就没意思了,故事产生于对立,好在,童话可以再编。

滑稽可笑的女巫。书中用及其细致的语言将女巫们丑陋不堪的形象描绘出来,但是这一群看似恐怖的女巫们似乎在表现上显得有点滑稽可笑。第六章“会议”的描写,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会场里,两百多个穿着华丽的太太们都愁容满面的抓挠着自己的脑袋,不仅端庄的仪态消失殆尽,甚至有的人已经忍不住把手伸到掀开的头发下抓头皮,完全已经忘记了自己高贵的身份,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绝对不会想象到她们是一群凶恶的女巫,只觉得这是一群傻里傻气的假阔太太。但是在没有大女巫的同意下,这些女巫们还必须要正襟危坐,保持着一种正常人的姿态,所以当大女巫说“你们可以拿掉你们的假发了”,女巫们一个个叹息着,非常干脆地拿掉了自己的假发,就像书中描述地那样“现在我面前出现了一排排女人的秃头,一片光头皮的海洋。每一个秃头上都是假发擦红擦痒的样子。”想想看,这一群妖怪们,露出自己的光头,上面还有些红疹,这个场面不仅很恶心,而且“怪诞无比”,场面本身就非常滑稽。


  大部分的女巫也似乎显得非常愚笨,尤其是女巫大王,当她非常气愤地要求其他的女巫们消灭掉所有的孩子时,书中的一句话显得非常可笑—“所有的听众拼命地点着她们的秃头。”只有一个女巫自言自语道“我们不可能消灭掉所有的孩子。”我们知道这个女巫其实是比较明智的,可是滑稽可笑的女巫大王却将这个敢说真话的女巫给烤焦了,以至于其他的女巫们只能重重地叹气,闭口不言,唯有听从命令。女巫们也有老的时候。这一群不是特别聪明的女巫们扮成阔太太的上等人的形象,似乎更加掩人耳目,因为一般人不太会去怀疑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阴险的心,然而这些女巫们行为举止中又显现出笨拙的滑稽,极尽讽刺的意味。

赵冬俊:

童然带领学生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重要但被我们忽略的方法,比如一个经典的桥段,我们要作为重要内容反复读给学生听。比如小女巫惩罚守林人那段,我感觉在《济公传》里有类似的情节。然后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迁移,比如童然老师让学生去猜其他的章节里,小女巫会怎么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一种由情节经过迁移形成的思维。以后他写想象作文的时候就会用得上,否则他读再多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在写作思维训练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上,我们的阅读还是有事情可以做的,要像童然这样尝试着去做。

沈颖颖:

有一点我很好奇,好像两本书里都讲到她们做烘焙,是不是小女巫都喜欢做烘焙?

许朦婷:

那是因为你喜欢吃吧。(众笑)

沈颖颖:

《女巫》里面,她们调制配方,就好像做实验一样很有意思。还有他们的咒语好特别,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语言,俏皮、押韵。

巫系列中,我最爱的还是《女巫》这本书。书中奇特的想象、幽默的语言、生动的细节、紧凑的情节和细致的插画,没有一处不夺人眼球,读完后令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朴实的文字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其他两本中,女巫总是戴着傻里傻气的帽子,披着斗篷,骑着扫帚、拿着魔杖飞来飞去。而在作者笔下,女巫却是这样的:真正的女巫总是戴着手套;真正的女巫都是秃子;真正的女巫鼻孔比平常人的大;真正的女巫口水是蓝色的……这里女巫的形象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整篇小说没有一个字,一个词说他敬爱他姥姥,可他和姥姥的行动、语言却把里面蕴藏的亲情体现得微妙微肖,细节之处尽显温情,他们祖孙之间的爱与守护贯穿始终。结尾处小男孩在睡觉前说的两句话,“一个老鼠人能活多久”和“因为到那时我将是只很老的老鼠,你是一位很老的姥姥。再过不久,我们就一起死掉。”虽然自己已经变成老鼠,可却仍然有一颗孝顺的心,就连凶恶的女巫之首也对长辈充满了关心和爱戴。因为老女巫们行动不方便,所以女巫大王为她们亲手准备了“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给她们,这一细节着实有趣。女巫的“86号慢性变鼠药”配方,也着实让人吃了一惊:这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啊!虽然比较恶心,但它的每一个配方都让人深感意外,这和生活中的食物完全不同。我们生活中的食物都是很简单的,没有那么多讲究,可是它的配方却是精心制作的,要经过研究、尝试、观察才能确诊,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用,才能分配给女巫们的。最令人惊讶的是,这药竟然还有魔法的功能,实在是太厉害了。

赵冬俊:

刚才颖颖提到的两句话,我也正好翻到这儿:“因为到那时我将是只很老的老鼠,你是一位很老的姥姥。再过不久,我们就一起死掉。”“那就功德圆满了。”姥姥说。

你看,作者把一个沉重的死亡话题放在一个轻松的聊天里,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现在,有些学校也会开像这样的生命教育,生命课程。我觉得,如何“爱”的教育真正到位了,生命教育包括死亡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这得起码第二遍,才能读到“爱”的底色。

徐玥倩:

我给我的读后感起了一个题目——《小女巫》主人公形象的真实性与虚构性。

曹懿:一听题目,这是论文。(众笑)

赵冬俊:这是论文答辩,对面的你们都是导师。听完了,你们负责提问。(众笑)

徐玥倩:

《小女巫》这本书薄薄的一本,语言平易近人,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第一遍细致翻看,第二遍浏览,花费的时间都不长。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最有趣的故事,这就是作者功力,也是儿童文学的魅力。

在看书之前,我首先想看看目录,翻了一圈,发现目录在书本最后一页,这是编者的有意为之吧,留下一点悬念,足见编者的精心。

小女巫是个个性鲜明形象。故事的第一句“从前有一个小女巫,那年刚刚一百二十岁。对于女巫来说,这简直算不上有年龄”,一下子把读者拉进了童话的世界,“一百二十岁”与“小”,简单的两词让小女巫的形象瞬间有趣起来。

小女巫有着一腔古道热肠,颇具侠义精神,黑白分明,正义感极强,看到需要帮助的弱者就会全力相助,看到“坏人”就会狠狠惩罚,没有一点点犹豫。故事里的小女巫爱憎如此纯粹,故事里的善与恶也如此纯粹,这是不现实的,却很好地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儿童也总能从小女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一次坐火车,身旁的一位妈妈准备给孩子读故事书,我顺手把这本《小女巫》给了她。读到小女巫每天要花6个小时学习魔法的时候,妈妈适时地在一旁补充道“你看,小女巫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的,她也是要通过刻苦的学习来掌握魔法的,就像你一样。”

她很有孩子气,敢作敢为,开头她冒着风险去瓦普吉斯之夜凑热闹,结尾她又一把大火烧了所有大女巫的扫帚,她的“勇敢”与“反叛”贯穿故事始终。她的孩子气是真实的,而她孩子气的表现却夸张化了。

小女巫还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面对种种难题,她总能迅速地找到解决办法,而且总能一劳永逸,根本性解决问题。比如说《神奇的旋风》这一章节里,老太太们为捡拾不到柴火而犯愁的时候,她施展魔法,让树林里刮起了大风,读到这儿,我就想她只能帮一次,不能一直帮下去呀。小女巫很有智慧,或者说作者很有智慧,她在下一章的第一句加上了一个“天天帮助”,足见作者情节的缜密。也因为这个“天天”,所以小女巫又碰到了不让捡拾柴火的守林人,又发生了新的有趣的故事。

再比如《纸花》这一章节,春暖花开的时节,怎么有人会愿意买可怜的小女孩做的纸花呢?小女巫让纸花变得香气扑鼻,吸引了每一位路人,但是纸花卖卖就要没了,下一次小女孩又要面临困境。于是故事接着讲道“篮子里的花总也卖不完”。一个“总”字让人叫绝,构思如此精巧,用字如此精妙!

我觉得小女巫既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又像一位“简单粗暴”的老师。面对残暴的马夫,她让鞭子反弹回来,重重地打在马夫身上;面对破坏雪人的孩子,她让雪人活了起来,赶走了这些调皮鬼;面对高傲野蛮的大女巫们,她只念了几句咒语,一把大火烧了大女巫们的扫帚和魔法书……小女巫可不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耐心的老师,她用她简单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为,这也有点儿不现实。

故事中的四季也很有意思,春天里卖纸花,寒冬强忍寒冷卖栗子,季节既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也为矛盾冲突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同时整本书充斥着淡淡的幽默感,当粗鲁的守林人在魔法的作用下变得礼貌而热心;当在集市上真的女巫碰到假的女巫;当聪明的小女巫偶尔犯了傻,知道用魔法使小贩在寒冬里感到温暖,却忘记了自己……读到这些地方,读者不禁会心一笑。

有趣的故事,需要细心的读者,如何让孩子读得慢一点,读得再细一点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赵冬俊:

玥倩的思维是比较缜密的,所以她能够发现作者在写这些小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也有着缜密的思维。故事与故事之间有联系,由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连成一条线。更高明的作者,会把它们编织成一个浑然一体的作品。所以,读小说,还要多看作者的思维。我觉得读书为什么从理论上说会让人聪明,前提是你要读到人家的思维。如果你只读到文字,只读到画面,只读到幽默,可能还不够。当然这需要时间。

张蒙:

我觉得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众笑)                                       

赵冬俊:

张蒙来总结一下。(众笑)

接着《小女巫》说吧。最后,其实蛮有趣的。小女巫把所有其他女巫的书、扫帚全都烧了。也就是说最后只剩下他一个小女巫,也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女巫,可以帮助别人的好女巫。香草女巫跟小女巫蛮像的,都是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女巫。

《香草女巫》又比较短。当时我们正好在写精灵的故事,我觉得和我们的精灵故事特别像。尤其是最后那个小男孩犀牛小子。真的像我们写的那个精灵故事,很像很长的一篇下水文,和学生很接近。当时我问小朋友,他们都说,读了这本书也都非常喜欢这本书。说明这本书和他们比较贴近。

读《女巫》,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很反感。但是越读越想读,它的情节特别有趣,特别让人意想不到。这种书应该是特别适宜那些没有耐心读书的孩子。我这段时间,给儿子读书。我以为他这么小会没有思想的。可有一本是看他了一眼就扔掉的,一本绘本——《一定要比赛吗》。可能每个小朋友的喜好不一样。所以给学生推荐书的时候,真是要因人而异。因他的性格、性格而异。所以这三本书读下来,我最喜欢这本《香草女巫》。而《小女巫》这本,我觉得不就是在不断地帮助人吗?我没有像姚老师那样,发现每个故事有什么不同。我读不出来。我发现不了不同,就觉得没有意思。《女巫》那本太可怕了,而是这本纯纯的、简简单单的最好。所以,我觉得读书是因人而异。

赵冬俊:

老师们,最后我作一个假设。这些书,我们上学期就发给大家了。如果我们不搞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你会读完这些书吗?(绝大多数人表示不会)所以,读书还是有一定的任务,比较好。

姚勤:

有压力才有动力。

赵冬俊:

我推荐的这三本,还是有阶段性的,分别适合于三个年段。《香草女巫》除了幽默以外,语言相当考究。上学期,我让朦朦、心怡几位作过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陈俊的译本比程玮的译本相对好些。《小女巫》这本的结尾,画龙点睛,没有这个结尾,这本书的品质会下滑一个层次。《女巫》这本书的阅读我想重点说一说。十几年前,我读完这本书,写下几行表达我的不满。现在我要纠正我的这个想法。不过,那仍然是真正的想法。我读这本书,是与《毛毛》这本伟大的书几乎是同时的。我说,《女巫》不及《毛毛》,我不知道达尔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今天我读到的是,这本书的语调,令人难忘,比如开头:“真正的女巫穿平平常常的衣服,就像平平常常的女人,住平平常常的房屋,做平平常常的工作”,“真正的女巫切齿痛恨小朋友,比你们能想象的切齿痛恨还要加十分,牙齿真的吹咬得的格格响”。著名作家梅子涵也具有这种语言风格,我不知道是否受了达尔的影响。对于同一部作品,我的“不满”与“欣赏”,发生的阅读的不同时期。这充分证明了,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阅读,经典的阅读必须是反复的。所以,卡尔维诺给经典的定义是:你正在重读的书。

最后,分享我今天去“江苏省第九届书展”会场选书的巧遇。翻到著名作家秦文君的一本新书《秦文君谈阅读与写作》,里面正好有一篇是关于《女巫》的,我随手拍下两页,读给大家听一听:

《女巫》是英国作家达尔的作品,同样也是巫师文化的产物,对比关照后发现,《女巫》要比《哈利·波特》唯美得多,它的叙事方式、构思、文学性和人文力量都远远超过了《哈利·波特》。《女巫》里也有一些非常冷的东西,有点像童年时代的噩梦,非常真切,但是有点儿轻度恐惧,有点阴郁,但是其中另有精致之处。达尔确实有一种文学大家的特殊气质,能够发现人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并完美地表现出来,那是非常高贵的情感,还是可以一遍一遍咀嚼的。达尔能通过人物和故事把它挖掘出来,呈现在眼前,这是文学里极致的部分。儿童文学界在提到达尔的这部作品的情节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动,每当我读到这里,心里会一颤。书里的文字仿佛捧着人柔软的心,流淌着人的生命力,看得见人一生追寻的温暖和爱意。作品里有一些达到极致的文学高度,让同行们读到这里就会战栗,为文学高贵的气质所折服。

有了这段话,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阅读选择没有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草女巫》读后感
魏广东讲沙具的故事(166-165):垃圾桶、扫帚
《女巫》
18年来最值得看的25部奥斯卡动画短片,每部都是经典!
与书为伴
跟着淘气小女巫学写作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