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世界,能让你真正信任的人,有几个?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心里数了一下,好像我能信任的,也只有爸妈。

不信任这个世界,看到令人震惊的新闻,也不会轻易发声,害怕反转。

不信任新朋友,深交太难,害怕有一天会彼此冷淡。

不信任陌生人,害怕那个求助的路人背后是虎视眈眈的诈骗团伙,而网路上的爱人是一个为我设计的杀猪盘。

我很疑惑,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有戒备心,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吗?

于是我点开了评论,发现不只是我。有不信任自己丈夫的,有不信任自己亲戚的,不信任同事,不信任舍友……

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又觉得很悲凉。

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信任别人?


 01 
“不信任”是一种自我保护

“信任”从心理上来讲是我们对他人的主观信心感受,对他人的意图和行为持有积极的期待,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

而在过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是倾向于信任他人的。即使对于陌生人来说,我们对他的信任感也远远超过不信任感。

换言之,信任他人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默认模式”

但什么东西改变了这种模式?

一部分人的回答,是经历。

当我们选择相信别人,却得到一而再的欺骗。

或是展露出脆弱的一面,却没有得到支持,就很难再付出真心。

还有一部分人无法信任他人,根源是无法信任自己。

“没人会爱我这样的人”

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值得善待的价值。即使他人给予善意,也怀疑是另有所图。

种种“不信任”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留的一条后路,是不愿自己再受伤害的自我保护。

 02 
“不信任”是一种预支的伤害

 在医生和病人之间,“不信任”的问题变得尤为尖锐。

但在有信任危机的人眼中,他们会放大那些指向危险的信号,而又忽略那些正面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敌意。


 03 
“信任”是给予他人一个可能

一些年轻的医生目睹了陶勇事情之后。好几天都不能正常地生活,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患者,不知道还要不要从医。

他们也开始用“不信任”来保护自己。

不过陶勇还想在临床工作。

他说了一件事:

“我们曾经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给她免费捐献了两个多焦点的人工晶体。

后来我去给别的病人会诊,等到下楼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人的爸爸在偷钱。

也没有特别惊讶,因为的确他们家真的太困难了,就是为了给这个女孩治白血病,他们已经把家里的房子、地全卖了,她爸也不上班了。

你只会觉得好像这一家子怎么是这样的,小偷。

后来又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上我的门诊。

正好碰上一个老太太上楼梯的时候摔了,脚扭了。

他爸二话不说,就背着那个老太太走,去包扎。”

这样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又该不该去信任他。

陶勇医生的结论是:环境造就了我们。

人和人信任的建立,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而他依旧愿意做先伸手的那一个。

我相信你说的话,我相信你的承诺。

我给予你我的后背,一个伤害我的机会。

并不是不知道人会撒谎,而是愿意给予他人一个可能。

一个善的可能。

这就是信任。

小睡眠推出 人际信任评估 ,由心潮心理测评和小睡眠专家团队研发。基于人际信任量表,探究你在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关系。

帮助你觉察自己的人际信任因素和水平,提升人际关系的同时,防止陷入人际陷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114天后,谢谢您愿意回来。
余生,不想再听劝了
当医生陶勇变成患者陶勇
老俞闲话丨内心有光,眼里才会有光
陶勇医生《目光》:被摧毁的人生可以重建,人性的光辉永存
动嘴不动手——应对医患信任纠纷,相爱别相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