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记忆】难忘的拾荒岁月(二)拾柴禾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难忘的拾荒岁月(二)拾柴禾



作者 | 乡土中原特约作者

原创 | 乡土中原

二、拾柴火

当地人称烧火做饭用的柴草叫柴火,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做饭普遍使用柴草,八十年代以后在农村开始有人家逐步使用燃煤做饭。

虽然建国后几十年间国家多次在农村推动使用沼气运动,但终因技术不成熟、难以长久维持而无疾而终。

直到现在,农村一部分老年人仍然沿用着用土灶烧柴火做饭的习惯。使用电、气等清洁能源做饭则是本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按照柴火的火力和耐烧程度,当年农村的柴火分为三个等级。上等:树枝,劈柴(不是山区,只能扒树根得到),花柴(棉花秸秆),苞谷芯等;中等:芝麻杆,各类豆杆等;下等:苞谷秆,麦秸,农作物收获后遗留田里的叶子、根茎,田野里的野草、草根等。

从柴火的种类可以看出,当年每个家庭的柴火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收获后生产队分配的各类秸秆,而且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中、低品质的柴火,人口多的家庭每年分配到手的柴火根本不够用,所以全家人必须集中人力、挤出时间拾柴火。当年作为家庭年龄较小的成员,拾柴火就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在农村期间,自己手中常年备有用着比较顺手的拾柴火工具:一杆长把铲子,用于“戗(铲)草”、遛红薯;一个重量较轻的粪耙子(当地方言,三根齿的耙子),用于刨草根、遛红薯;一把短把角锛,用于刨收割后田里留下的庄稼根茎;一把镰刀,用于割草、拾庄稼;一柄用着顺手的斧头,用于破劈柴;一个二十四根齿的竹制大耙子,并配套有耙排(耧柴火时吊在大耙子下面用于积存柴草)、鹰勾(耧柴火时用于把耙齿上的柴草往上划拉);有一个八根齿的小耙子,戗草时用于耧地上晒干的草;并有自己搜集白腊条、紫穗槐亲手编织的箩头。

拾柴火最忙碌的第一个硬仗是麦收季节,生产队每块小麦收割拉完,如果田里遗留的麦穗不多,就会“放荒”。

这时候,早已等在地头、摩拳擦掌的拾荒人会迅速地架好耙子,争先恐后地用力拉着大耙子前进,尽可能多地让自己的大耙子在收割后的麦田里走第一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耧到麦穗和柴草。

这种拾麦加拾柴火劳动一般还不分队别,只要你时间、精力许可,可以随时去你想去的地块,在这竞赛式的劳动中,从耙子上卸下收获物最多一般是最成功的。

大耙子一年中的另外一次大有作为是秋天的“耧豆叶”,豆子收割拉完后同样是放荒活动,拾柴火的人又一次架着大耙子你追我赶地在刚刚收割完的豆地里卷起道道狼烟。

每年这两次拾到的麦叶和豆叶担回家后,必须尽快烧掉,因为叶子不易存储,一遇雨淋就失去燃烧价值了。

整个夏秋季节,薅草、割草、戗草是一项持续的、不间断的拾柴火劳动。由于早晨和上午田野里、庄稼地里露水大,在路边、沟边、荒坡上戗草草湿,割草进庄稼地就会浑身湿透。

所以薅草、戗草、割草劳动一般在一天中最热的午饭以后进行。

记得当年自己午饭后出门戗草、割草经常的衣着是:头上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短裤,肩披一块二尺半的包单,戗草时脚穿一双布鞋,割草时常穿一双自制的桐木底子“呱哒板”鞋。

割草的工具是镰刀、箩头、扁担、草绳,割的草大多是高梁地、玉米地、“隔耧青(玉米和豆类套种)”地里的“抓地龙(马唐草)”、稗子、毛毛狗、“拉拉秧(葎草)”“驴尾巴拽(小飞蓬)”、鸡冠花、白蒿、牛筋草等野草。

午饭后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钻在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割草,其酷热难耐程度可想而知,“隔耧青”地里稍微好受一点,但也经常是汗流浃背。

最让人难受的是在庄稼地里割草脚上容易生“痒疙瘩”,当年好像天气雨水多,有“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之说,庄稼地里经常湿漉漉的,割草时不能穿布鞋,穿个“呱哒板”鞋进地时也要脱掉,一双赤脚在酷暑下湿热的土地上劳动一段时间,脚上生痒疙瘩应该属于正常反应。


戗草要比割草好受一些,虽然天气同样炎热,但劳动场所是在田边地头、荒沟里、荒坡上,这些地方透风豁凉。

劳动工具是操作一把锋利的长把铲子,在后退中用铲子把面前成片的野草渐次铲掉,待铲掉的野草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从容地到树荫下歇一会,到地头堰塘或河里洗个澡,等待时间不长,戗的草就被毒日头晒干了,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耙子楼起、杀苫,用草绳打捆,把铲子把当作扁担,把干草担回家。

戗草收获的野草大多是“根爬草”、茅草、毛毛狗、牛筋草、抓地龙、驴尾巴拽、黄蒿、白蒿等。

夏秋季节另一个拾柴火的主要来源是各类农作物收获后留在地里的根茎,从麦收后的“薅麦茬(麦根)”一直持续到深秋的“刨苞谷疙瘩(玉米根)”。

当年农民搜集这些根茎烧火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土地给农民生产出来的可用之物确实太少了!这种劳动出力大,但是收获不大。

刨芝麻茬(根)、刨谷子茬,刨高梁茬、刨苞谷疙瘩等,用短把角锛或鹰爪(两根齿的耙子),还算比较轻松的劳动,最令人讨厌的是薅麦茬、薅豆茬、薅花柴,在这些劳动中自己虽然小心翼翼,但每年都会双手磨上几个血泡,手指头上布满“倒扦皮”和出血点。

用这些庄稼根烧火做饭时,一些苞谷疙瘩、桃黍疙瘩因为刨出时土没有清除干净,从下面的炉齿中又漏不下,在灶膛里影响燃烧,常常给烧火人带来不满和牢骚。

冬春季节,拾柴火主要是三项劳动,一是修树枝,当年农村还没有推行谁栽谁有的林业政策,除了各家宅基地上的树木有明确的归属外,田野里路边、沟边、河边、荒地里、生产队树林里,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树木的存在,为自己年少时提供了修树枝的机会,但修树枝每年的收获不大,因为野外可供取枝的树木并不多。

二是刨树根,这项劳动自己是从自家宅基地上练手起步的。我家宅基地面积在村上相对较大,因为家里经常缺钱花,冬春季节总要砍伐几棵树木去街上卖,如果是用木锯伐的树,树根留在地下就显得有点可惜。

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自己用铲子和斧头尝试扒过几次桐树根,由于劳动成果显著,受到大人的夸奖,后来从借别人的羊角镐到自己买了一把小镐扒树根,从自家宅基地上的树根到别家不要的树根和村边沟坡上生产队废弃的树根,每年冬春季在这方面都会有所收获。

三是刨草根,这是冬春季节自己拾柴火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把粪耙子背着箩头、草绳,刨草根足迹遍布村子周边方圆三五里范围内。

三是刨草根,这是冬春季节自己拾柴火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把粪耙子背着箩头、草绳,刨草根足迹遍布村子周边方圆三五里范围内。

根爬草根必须在人们经常走的大、小路上和田埂上刨,刨时粪耙子高高举起、用力下地,一掀一块,再用粪耙子轻轻敲碎,即得到一团草根。茅草根主要长在河外的岗地荒沟里、荒坡上,需要通过用粪耙子奋力劈沟岸、刨荒坡获得,这种茅草根当地人叫“毛毛根”,既可以晒干当柴烧,也是冬春季人们熬去火茶“三根汤”的其中一种,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待续

作者简介

万象更新,社旗县退休人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拾草
乡情散文:烧柴禾的那些年
【曾老师散文】刀
【中州作家】乐悠悠:难忘拾柴火的辛酸岁月
我和那个女孩去拾柴火
招远老南乡:农村又一景,柴禾垛上长蔬菜,您见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