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根说史】父子两代备胎,命运各自不同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的地方

  乡土文学   

【老根说史】父子两代备胎,命运各自不同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前言:赵允让和赵宗实是父子俩,他们都曾是北宋皇位的备胎人选。所不同的是,赵允让当了一辈子的备胎也没有转正,而赵宗实却真的当上了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宋朝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不同于前世李唐王朝子孙后代的枝繁叶茂,赵宋王朝的皇室子嗣总是人丁不旺,皇帝没有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的尴尬境况屡次发生。而在李唐王朝,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尽管武则天曾对李唐子孙大开杀戒,可后来的李唐子孙还是多得数不过来。

唐朝的皇帝们常常是为儿子们太多,不知道该选哪个儿子为储君而发愁,儿子们为了争抢皇位大打出手,骨肉相残;而宋朝的皇帝们却在发愁没有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皇位,不得不从近亲属中挑选男丁作为接班人来进行培养。
儿子多了发愁,没有儿子同样发愁。人世间的事,总难两全。

02
北宋王朝第一次皇位传递危机发生在宋真宗时期。
宋真宗是北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赵恒,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本来皇帝轮不到赵恒来做,但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死了一个疯了,他也就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

赵恒二十九岁登上皇帝位,年近四十岁了还没有儿子,心里自然是火焦火燎,没有储君就不能服众,江山社稷就不会稳定,此事自然非同小可。
宋真宗着急,大臣们同样着急,于是一遍一遍催促皇帝尽快确立接班人选,宋真宗尽管不太情愿,可拗不过这帮大臣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文人治国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宋朝的文臣们可以说是在所有封建朝代里地位最高的。
于是朝廷很快就在近亲属中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商王赵元份的第三子赵允让。朝廷为什么选上了赵允让呢?这是因为:首先论血缘关系,赵允让是宋太宗的嫡孙,宋真宗的侄子,血脉正统性不容置疑;其二,这个时候的赵允让年龄尚小,性格乖巧听话,可塑性强,有利于培养感情,皇帝也是人,他也不愿意养一个白眼狼;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时候的赵允让,其生父已经过世,选择这样的小男孩作为储君,不会对皇权构成任何威胁。
皇权神圣不可侵犯,自古如此。
就这样,公元1003年,8岁的赵允让从自己家中来到了皇宫,被宋真宗收为养子,一旦自己生不出儿子,那赵允让就是当仁不让的下一代皇帝人选。这个时候的宋真宗并没有放弃生儿子的努力,赵允让的地位其实就是一个备胎。宋真宗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堵住大臣们和天下悠悠万众的嘴,同意赵允让进宫,真实想法是想让他发挥“引窝蛋”的作用,尽快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来。
不用说,血缘关系才是这个人世间最可靠的关系。因为什么都会发生改变,唯独血缘关系永远不会变。亲生儿子和非亲生儿子,那差别太大了。
赵允让其实也很清楚自己的备胎地位,自己的这个皇子位置可是“飞鸽”牌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废掉。因此即使进了宫,也丝毫没有得意忘形之色,时时处处都是小心谨慎为妙。

只要皇帝有皇子出生,赵允让就被请出宫回到自己的家中,皇子的身份变为王子的身份,这已经重复好几次了。让进宫就进宫,让出宫就出宫,自己本来就是个备胎,与皇位本来就没什么关系。赵允让逆来顺受,朝廷让干啥就干啥,没有丝毫怨言。
也该宋真宗悲催的,这个过程中前后一共生下了五个儿子,却都夭折了,最大的一个勉强活到10岁,其余几个都是生下来不久就死了。宋真宗心里那个愁啊。

03
宋真宗的皇后是刘娥刘皇后,民间花鼓女出身,虽然出身贫贱,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深得皇帝宠爱,皇后地位不可动摇。刘娥能够实现命运的逆袭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当然也有天资和运气。她十分会打扮自己,能歌善舞,深懂讨好男人的技巧,要不然宋真宗也不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估计是香水用的太多,刘娥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她没有生育能力,不能为宋真宗生下一儿半女,然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她在后宫无人可及的地位。多说一句,古代皇帝的宠姬很多都是不能生育,很有可能就是香水、化妆品之类用的太多导致失去生育能力。
刘娥自己生不出儿子,但她心眼多,她安排自己的婢女李氏去为宋真宗侍寝,没想到李氏的肚子真是争气,只侍寝一次就怀上了龙种。等到李氏生下来,果然是个儿子,刘娥马上就把婴儿抱走据为己有,对外声称是自己生下了儿子。
宫内知情者慑于刘娥的淫威,敢怒不敢言。李氏考虑到儿子和自身的安全,更是噤若寒蝉,她很清楚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要了她和儿子的命,因此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直到她去世,也没能见到她儿子一面。

宋真宗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个儿子就行了,至于是哪个女人生的,他并不关心。大臣们更是少言为妙,皇帝都不吭声,谁没事找事呀。再说弄不好这可是会掉脑袋的,所以始终没有人敢去揭穿事情真相。这件事情,就是民间戏剧《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原型,京剧、豫剧、秦腔对此都有演绎。
这个儿子,宋真宗为他取名“赵受益”,后改名“赵祯”,这是他的第六个儿子,之前的五个儿子都死了。皇帝又有了亲生儿子,赵允让的备胎作用再次失效。失效就失效吧,本来就是个备胎,赵允让对此想的很开,于是再次出宫回到自己的家中。
不过这一次,赵允让再也不用进宫了。估计是李氏香水用的少,这个儿子得以健康长大,成为真正的储君。赵允让离储君的位置越来越远了,他当备胎的历史使命彻底完成。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唯一存活的儿子赵祯12岁,顺理成章登上大位,成为北宋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

04
然而备胎的故事还没有完,赵宋王朝子嗣不旺的魔咒还是笼罩在朝堂之上。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以仁孝治国而青史留名的一代帝王,对下人关怀备至,对文人礼贤下士,在位长达四十二年,也是两宋十八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尽管宋仁宗在位时间很长,尽管后宫有三千嫔妃,可他还是连一个儿子也生不出来,比他的老爹宋真宗还惨。为了生出儿子,他甚至特意从民间挑选出十位妙龄的良家少女,日夜轮番宠幸,可还是生不出儿子来。
就这样,北宋王朝第二次的皇位传递危机再次发生。
历史就是这样的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一次,估计问题发生在宋仁宗自己身上,是他自己的问题,这是他的命,也是北宋王朝的命。宋仁宗命中缺子,怪不得别人。
公元1036年,宋仁宗的曹皇后见皇帝体质亏虚,估计他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奏请皇上,在宗室中择取一子作为皇嗣,先作为接班人来进行培养,皇帝同意了她的建议。所选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曾做过备胎的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名叫赵宗实,这一年他4岁,被选入宫中由曹皇后抚养。
赵允让当了一辈子的备胎也没有转正,他儿子赵宗实再次成为备胎。这真是一个备胎世家。
之所以选择赵宗实作为储君备胎,一是他老爹赵允让当备胎就很合格,让进宫就进宫,让出宫就出宫,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既懂事又听话,他家有良好的听话基因;二是朝廷上下毋庸置疑的补偿心理,如果宋仁宗到最后也没有生出儿子,那赵宗实就有机会转正,对这个备胎世家来说,也算是一种补偿。
宋仁宗即便再至仁至孝,也没法大方到对皇位拱手相让的地步,因此他和当年他老爹一样,仍旧把赵宗实作为备胎培养,心里并没有放弃生儿子的努力。尽管收养了赵宗实,但却迟迟没有把他立为太子。
公元1059年,北宋第一代皇位备份人选赵允让病逝,这一年赵宗实已经28岁了,在宫中当备胎也当了二十多年了。生父去世,按照古时习俗,作为儿子的赵宗实需要回家为父亲守丧三年。
在这之前,大臣欧阳修、包拯、韩琦等人纷纷劝说皇帝为天下社稷着想,尽快确立储君人选,宋仁宗始终犹豫不决。一有大臣上奏,他就说,后宫已经有人怀孕了,等分娩后再说,结果生下来又是个女儿。
终宋仁宗赵祯五十四岁一生,共生下三个儿子十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都是在早年生的,而且没有一个活过两岁,十三个女儿中夭折九个,只有四个长大成人。他的父亲就是高龄生的他,估计他的体质先天就不好。

直到公元1062年,宋仁宗才不得不面对现实,终于认命,送子娘娘这辈子不会再光顾他了。
同意册立赵宗实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赵曙,正式确立为皇位继承人。赵宗实二十多年的备胎生涯终于转正。

05
那么赵宗实是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天大的馅饼的呢?

其实赵宗实对这个太子之位一点也不感冒,他是真心实意不愿当这个太子。接到朝廷立为太子诏书的时候,他居家为父守丧的三年期还未满,百般推辞。奉诏再次进宫当太子前,他还对他的家人们说:“一定要替我照看好房舍,皇上如果有了更合适的太子人选,我会立即回来的。
在我国古代,为了当上皇帝,骨肉同胞自相残杀屡见不鲜,皇位的争抢历来都是血淋淋的,而赵宗实真心实意推辞,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宗实不愿当太子,一方面他亲眼看到了生父备胎命运的几番沉浮,早就看淡了这些荣辱得失;另一方面他在一夜之间忽然得到尊位,前途未卜,不知是福是祸,内心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排斥的,他情愿当一个备胎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当然这里面更离不开他个人性格的原因,他本人老成持重,恪守孝道,当时守丧期未满,他不愿意因皇子之位而使孝道有亏。
公元1063年,也就是在赵宗实被确立为太子仅仅半年之后,宋仁宗赵祯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按照遗诏,皇太子赵宗实即皇帝位,他就是宋英宗。
赵宗实是最不愿意当皇帝的人,偏偏就当上了皇帝,这世上的事,有谁能说得清?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才是人生常态。
仁宗皇帝立他为太子时,他百般推辞,就是不肯上任,在众人劝说下勉强上任,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时准备撂挑子。当皇帝根本不是他的本意,他是被曹太后和一群文武大臣们硬逼着坐上龙椅的。这样的事情,在我国皇权至上的几千年封建社会,十分少见。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充满滑稽和幽默。
世上的人大多喜欢荣华富贵,贪恋地位和权力,无数的人觊觎着皇帝的宝座,想过一把皇帝瘾。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赵宗实大概就是想明白了的人之一。赵宗实是一位圣明君主,本来他可以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可惜天不假年,仅仅当了四年皇帝才36岁就英年早逝了,这也是大宋王朝的一件憾事。

宋英宗之后,是他的儿子赵顼继承皇位,他就是变法皇帝宋神宗。一直到北宋灭亡,后面这几个皇帝也都是宋英宗赵宗实的后代。也就是说,北宋王朝一共九位皇帝,出自这个备胎之家的就有五位,赵允让当年的备胎角色真是没有白当。

06

北宋皇室子嗣不旺的情况直到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才得以改观,不过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亡国之君宋徽宗一口气生下了32个儿子和34个女儿,即使成了俘虏被关押在天寒地冻的金国,仍不忘生子,在这里他又生下了6个儿子和8个女儿,终其一生总共生下80个子女。

宋徽宗是我国古代帝王中最能生的皇帝之一,要是能给他的祖先们匀一匀就好了。

到了南宋,皇室子嗣不旺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朝堂之上,南宋王朝同样多次出现皇帝没有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的尴尬境况。

纵观两宋皇室家族三百多年的历史,一直笼罩着两大魔咒:一是子嗣不旺,男丁早夭;二是家族精神疾患高发。这是历史的魔咒,更是赵宋王朝的魔咒。人世间奇奇怪怪的事情太多了。

赵允让和赵宗实父子俩,都曾当过备胎,命运却各自不同。赵允让8岁进宫,当了一辈子的备胎却没有转正,最后活到65岁善终,平安度过了这一生;赵宗实4岁进宫,当了二十多年备胎,有幸得以转正并登上皇帝宝座,却只当了4年皇帝仅仅36岁就英年早逝。

这世上心强命不强的人多了去了。即使你贵为天子,也是毫无办法。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过得既纠结又痛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始终不肯接受心强命不强的自己。这里的命,既包括个人能力,也包括历史机遇,缺一不可。当二者不能同时具备时,就算你想破了天,也没有任何用处。

读读历史,你就会知道个人命运之无常,家族魔咒之无奈。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命运,乃人生必修课。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尴尬的皇帝——宋仁宗,明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直有个备胎在陪跑
一家三代人都是皇帝备胎,只有孙子苦熬28年,最终上位
一文读懂大宋王朝
宋英宗:在位四年,却花了一年半时间,和大臣争论谁是自己父亲
狸猫换太子真相:刘皇后其实善待仁宗生母,死后按照太后规格下葬
宋仁宗尴尬的继位与传位,明明是自家皇位,却一直有备胎在陪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