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
分类: 水产养殖技术
水蛭,是一种名贵药材。随着化肥、 农药的广泛使 用,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开展水蛭的人工养殖前景很好。
水蛭人工养殖主要技术如下:
一、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 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 池底可放些不规则 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中间应建高出水平面20 厘米的土平 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 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 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钗蛭(俗称牛蚂蟥)为好。 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选种的标准是: 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 这样的水蛭产卵 量多,孵化率高。
三、繁殖 水蛭属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直 接在茧内发育。人工养殖的水蛭, 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 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水蛭一次产茧4个左右, 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出13~ 15 条。
四、饵料喂养 水蛭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 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 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 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捕食。动物血可每星期喂一次, 把 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水蛭 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吸食。
五、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 水蛭冬 季蛰伏,捕捞时应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 集中 投入育种池内越冬。水蛭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一、选址建池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小规模养殖可建水泥池,刚建好时不能立即投种,应注满水并加入食醋、尿素经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浸泡,直至池壁长满青苔,这样池体中含碱物质才能清除。
二、种池准备
池塘周围接近水源处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必须非污染,非碱性),建成宽约60厘米的平台。池底铺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栖息,至少1/2以上的区域面积种上水草等植物。同时应设置深(40厘米以上)、浅(20厘米)水域,或每隔5米自池底将屋瓦正反相叠铺至平台处,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新建池用)。为了增加水的肥度,供螺、蚌类、水草生长以及微生物的生成,每亩撒入发酵晒干的鸡、牛、羊、猪粪13立方米,放入池底并用泥土覆盖20厘米,放入清洁无污染的水。旧鱼池应清塘后或用茶饼、巴豆及五氯酚钠等药物杀灭水中的有害昆虫。提前3天用食醋10克/立方米或浓度0.4克/立方米优氯净或强氯精(鱼安)消毒,绝不可用生石灰。做好前期工作,再加上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这样成本低、效果好,食物链匹配的越合理,水质也越清新,溶氧也越充足,浮游及底栖动物的生长就越快,随之水蛭放养密度就能提高,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三、苗种放养
应到正规科研单位或信誉较高的养蛭场购买,或自繁。其小规模放养密度为:日本医蛭1千条/平方米;茶色蛭、宽体金线蛭1千克/平方米--3千克/平方米。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20克左右的青年蛭为最好,活泼好动、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个体在35克以上的老蛭应淘汰。若亲自到购种场,建议您在距育种池1米处吹一口气,如能作出迅速反应为佳。如是大规模养殖,其放养密度为30千克/亩--50千克/亩,约2500条--5000条,只要食物链搭配合理,100千克/亩也是可以放养的。种蛭宜春、秋投放。
四、日常管理
1.投喂饵料。放种时即投放螺蛳、河蚌100千克/亩,因前期工作做得较好,这时基本上无需更多的工作。当幼蛭出茧而食料不够时,每天向平台泼熟豆浆3次--4次,5千克/100平方米,也可根据需要每月合理投食100千克螺蛳、河蚌。只有日本医蛭才吸血(每周投放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4小时后应及时清除残渣,以免污染水质)。水蛭耐饥性很强,一次饱食可15天不进食,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新陈代谢,不会饿死。
2.调节水质。水源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7月--8月水温较高,可考虑架设防晒网遮阴。要注意适当换水,当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35厘米时需换水,同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尸体。注意,很可能螺壳内有幼蛭,用镊子将其取出,以减轻对水的污染。
3.产卵孵化。水蛭在南方2月出土,长江流域3月,北方4月份,如温度过低常躲在枯草或平台附近的腐殖土内,10℃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池塘内,游动时头端迎着水流。15℃左右时交配,头端方向相反,雄孔对着对方的雌孔,受精率约70%,因此并非每条都产卵,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茧。交配和产卵期内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否则易造成水蛭产空茧,孵化期内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在此期间的水位低于平台15厘米左右,直至幼蛭全部出完,即使暴雨淹过平台,应于3天内复位,否则将会造成卵茧内的幼蛭窒息死亡。受精蛭产2个--4个卵茧,呈椭圆形,大小约为28毫米x20毫米,茧重1.5克,茧内幼蛭30条左右,约经20天左右即孵出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螺、蚌类的体液。水温达30℃水蛭停止生长。
4.自然越冬。水蛭耐寒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气温低于10℃便钻入潮湿疏松的泥土中越冬,也有的在池底淤泥中越冬。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为防止温度偏低,冰冻达越冬层,可在平台上覆盖厚约5厘米的水生植物或碾碎的麦秆保暖。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以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有条件的可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越冬。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水蛭必须经过1个月--3个月的冬眠才能产卵。
5.防逃及天敌与疾病的防治。池塘周边用尼龙网阻挡,下囗入土20公分,上囗设7字形离地面不少于90公分左右,每天察看池塘周围,如发现逃出即时捕回放入池内,天敌为鱼、虾、蟹、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捕捉。水蛭最易得细菌性传染病,可在高温季节定期用0.3/立方米的呋喃唑酮消毒,并保持10天不换水。
水蛭养殖技术
只要您能创建水蛭适宜生长的环境就可以养殖。
一、选址建池。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池底宽一般3-5米,水深1米,长度一般50米以上,一般因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持湿润。池子应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一般要设一年生幼蛭池,二年生种蛭池,三年生种蛭池,四年生种蛭池等。池边要留草,池中有水草和藻类,每隔2米用瓦正反相叠从池底直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
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的白色尼龙纱。支架选用窄铁板、钢筋或竹篾,使其端部下弯。在支架折弯部横向固定细铁丝,沿池口一周。防逃纱从外向里搭,纱端下垂25厘米,其中20厘米固定在支架下弯部上,5厘米自由下垂。该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蛭逃逸,是关键技术之一。
二、种蛭选择。购买种蛭,最好到专业养殖场购买,也可人工捕捉野生种驯化作种。人工捕捉野生种可考虑在清晨、傍晚或晚上直接用手捕捉或用网捞捕,也可考虑放置瓦或竹桶等诱捕,量大时可用鱼网捕捞。要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的一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一般要求单个在20-30克左右。每公顷投种蛭450千克。一般繁殖三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
三、投饵。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蚬等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投放一般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入,每隔30-45天须另行投入,投放量须根据田螺的空壳比来定,可达水蛭重量的4-6倍。田螺繁殖期与宽体金线蛭繁殖期相吻合,小水蛭即可吃到小螺蛳。每次投放螺蛳不宜过多,以免与水蛭争夺空间。已死亡浮在水面上的螺蛳要及时清理。
四、水质调节。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是太严。水温宜保持在20-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会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以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五、产茧与孵化。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幼水蛭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吸食河蚬、螺蛳的体液,在一个河蚬的体内,会钻入10-100条幼水蛭。幼水蛭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
六、分池。一般可考虑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档管理。密度一般掌握在70-100条/平方米。
七、越冬。气温降至10℃以下,水至即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要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公顷应留种375-450千克,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麦秸、树木落叶等,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八、防天敌。放种蛭前要用优质石灰彻底清池,除去虾、蟹及鲫鱼、泥鳅等杂鱼。用水要过滤。另外,还应注意预防老鼠、青蛙、蟾蜍等天敌危害。
九、防病。放种蛭前,池水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或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0.2-0.25克/立方米消毒。夏季可定期用0.2-0.4克/立方米呋喃唑酮、50克/立方米碘伏(强力碘)消毒,以防治细菌性肠道疾病等。北方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我们在总结和指导近年数个养殖个案时,提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蛭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2、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二、养殖池的建造
水蛭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适温性广,耐饥耐旱,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一般性的湖场、渔塘、涝洼地、稻田、河沟、房前屋后闲地,皆可因地制宜,建池养殖。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为管理方便,池塘面积不易过大,水深一般1米左右,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在生产中,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挖掘隔断,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每2-3池为一组,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留出进排水通道,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又便于管理和收获,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三、苗种来源
1、捕获天然种蛭自繁。在水蛭活跃频繁出现的7-10月份,从天然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途径和发展方向。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一般每亩25-30kg,并调配控制好水质。孵幼期每5-7天投喂一次,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其技术简单易行。
2、购种。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活跃有力,伸曲有度的幼蛭作苗种。
3、放苗。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放苗密度,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最高可放1000-1500条/平方米。根据经验,0.3-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300条种蛭即可自行繁殖。幼蛭一般120-150天即可达到性腺成熟,北方地区当年投苗当年可繁殖第二代,种蛭亲体年繁2-3次,个体产卵300粒左右。
四、投饵及管理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五、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六、捕捞及加工
1、捕捞方法:水蛭的收获捕捞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定置网捕捞;(2)拉网捕捞;(3)排水捕捞;(4)机械捕捞。
2、加工方法:(1)石灰掩埋法: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2)水烫法: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水蛭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搅拌水蛭,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4)生晒法:用细铁丝横穿水蛭,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七、小结
水蛭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且一次引种,多年受益,适合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进行养殖。在目前天然水蛭极度短缺和市场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发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效益明显,是广大城乡人民的一条快速致富之路,极具养殖前景和发展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技术
冬季水产养殖防寒抗冻技术措施
UC头条:人工养殖黄鳝学问多,精准学习其养殖技术,黄鳝高产养殖技术
500元/斤,农村常见的吸血虫变“致富虫”
水蛭养殖效益怎么样?看你适合哪种养殖模式?
水蛭养殖的模式有哪些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