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岁研究高数,16岁上哈工大,50岁成低保户,天才刘汉青为何成这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小说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抛妻弃子,流落到荒岛全身心投入绘画,即使生活上一贫如洗,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内心充满喜悦。

在现实中,这种不负责任的人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抨击。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一位为了追逐梦想而不顾一切的人,他就是曾经备受争议的刘汉青。

刘汉青出生于江苏省泰州的一个农村,他的父母都只是普通的农民,但是他从小成绩就非常好,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尤其擅长数学,11岁就已经开始研究高数了,而同龄人在这个阶段往往都还在上小学呢。

刘汉青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也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天赋过人,于是便带他去测试了一下智力,发现他果然在数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而刘汉青也不负众望,16岁时就以全镇第一的好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那时高考才刚刚恢复几年,大学的录取率不过8%左右,所以能够考上的基本都是天之骄子。

当镇里知道出了一名大学生之后,乡亲们都沸腾了,纷纷给刘家赠送鸡鸭等各种礼物,祝贺刘家出了一个大学生,也希望刘汉青以后功成名就了能够不要忘了乡亲们。

在选择专业时,刘汉青原本想要选择自己最爱的数学,但是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想要在这个学科上有所成就并非易事,而且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个专业在毕业后就业很困难。于是他最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选择了当时很热门的建筑材料专业。

然后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刘汉青还是被自己的兴趣牵着走,经常为了研究数学能够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甚至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特别是到了大三那年他看到了一篇关于陈景润的报道之后,感觉自己有了全新的人生目标,就是追随陈景润的脚步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数学猜想,由德国人哥德巴赫提出,但是在这几百年间都没有人能够证明,陈景润就曾在这个猜想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也并没有完全证明出这个猜想。于是刘汉青就想要做陈景润第二,去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从那时开始,刘汉青就像疯了般沉迷于数学研究,天不亮就起床去图书馆,晚上回到寝室还熬夜看书研究,可以说完全沉浸在了数学的天堂里,但是由于他一心全放在了数学上,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专业学科,导致自己的专业成绩一落千丈,到毕业时有一大半的专业科目都没有及格,这也意味着他没法毕业,拿不到大学毕业证自然也不能被安排工作,在外人看来这大学就相当于白读了。

不过哈工大考虑到刘汉青确实是个人才,同意他留级延迟毕业,并且在留级期间还准许他旁听数学系的课程,还建议他可以转到数学系进行研究,可刘汉青确认为学校里的数学系没有值得他研究的科目,就拒绝了转系。

虽然学校给了他延迟毕业的机会,但是刘汉青并没有好好珍惜,依旧是整天沉迷于数学研究,最终毕业时专业科目还是没有能够及格。按照学校规定,刘汉青达不到毕业的标准,只能要求他退学,并给他发了一张肄业证书。

看着其他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途,但是刘汉青一点也不慌张,对于之后的人生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了老家。

知道刘汉青连大学都没能毕业之后,乡亲们议论纷纷,在他们眼中刘汉青没有能够拿到大学证书就等于是失去了大好前程,并且他们也很难理解,小时候那么聪明的刘汉青怎么会连大学都无法毕业呢。

面对乡亲们的议论,刘汉青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数学研究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东西都不值得一提。他没有像其他乡亲们一样每天下地干活,也不像其他人找个厂上班,而是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每天就拿着厚厚的数学资料进行自己的研究。

不仅乡亲们不了解刘汉青的行为,就连他自己的父母也很难理解,毕竟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结果最终刘汉青一事无成回到了家中,还要靠父母来照顾,父母内心也是非常难受。

有一次,刘汉青的母亲实在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是不是要出去找个工作了呢?”但刘汉青却大发雷霆地对着母亲吼到:“你懂什么!我这是载入史册的研究!”

后来刘汉青也曾尝试到县里的工厂去打工,但是他仅仅干了一周就走了,因为他认为这种流水线上的工作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关,反而还会影响到他继续做研究。于是他又回到了家中进行研究,生活还是依靠父母的微薄收入。

在1989年时,他写了一篇叫做《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的论文,当时的同学翟明帮他把论文给了自己的一位美国同学陈某,这位美国同学就将论文上传到了国外网站,不久,一位挪威的数学家看到了这篇论文,就写信给刘汉青提出了几个疑问。

针对这位数学家的疑问,刘汉青委托陈某用英文将自己的解答回复了对方,不过,两个人在交流了几次后,对方就没有再回复了,自然这篇论文也没能刊登出来。

随后,刘汉青又委托翟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交给北京大学的一位藩姓教授看,这位教授刚开始并不乐意给他看。因为他认为连国际著名的大数学家都没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在学术界毫无知名度的刘汉青怎么可能会研究出来呢?

但是架不住翟明近半个月的软磨硬泡,藩教授最终还是答应看看刘汉青的论文。可藩教授看完之后,针对论文的第五页内容提出疑问,他觉得这页的其中一个论点需要论证,如果不论证,接下来的其他论证都无法成立。

然而刘汉青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那个论点根本不需要证明,二人也因此发生了争执,刘汉青也就没有找去找过对方,这篇论文也没有了下文。

在刘汉青研究数学的二十多年中,刘汉青没有找工作,也没有成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单身啃老族,但是父母的岁数越来越大,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微博,只能靠干农活以及捡一些垃圾来艰难地维持生计。政府在得知他们家的情况后,在2012年的时候为刘汉青申请了低保户,每个月发放400元的生活补贴,以此减缓家中的困境。

而他曾经在哈工大的同学在得知他的近况后特意从外地赶到他所在的村子里,给他赠送了手机,帮他把破旧不堪的瓦房修缮了一下,还给他留下了一万多元的现金,希望能够以此帮助他渡过难关。

如今刘汉青的父母已经相继去世,而刘汉青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现在的他依旧沉迷于自己的研究之中,靠着每月政府发放的低保过日子。

或许有朝一日他能够在数学领域有所成就,但也有可能他穷极一生也无法登上科学的殿堂,可这就是他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无法评判是对是错,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天才刘汉青,16岁就考入了哈工大,为何50岁时会沦为低保户?
16岁考上哈工大,50岁却沦为低保户,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怎么也猜不到,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会让哈
微博文章
11岁研究高数16岁上哈工大50岁成低保户,刘汉青的故事太令人惋惜
天才刘汉青:11岁研究高数,16岁考上哈工大,如今却靠低保度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