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钳子还能做什么用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突破思维定势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曾经设计了一个“结绳”实验。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类似脑筋急转弯。

他把两根绳子从房间的天花板上垂下来,让被试者把两根绳子想办法结在一起。但是两根绳子相隔很远,要想同时抓住两根绳子是不可能的——你抓住了这根,另一根绳子就够不着了。

当然,房间里还放了一把钳子,就是那种可以剪断绳索的钳子。

实验结果是,只有39%的被试者能够在十分钟内完成实验目标。

这些人怎么完成的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钳子拴在其中一根绳子上,然后把这根绳子荡起来,人站在另一根绳子一边,等钳子带着绳子荡过来,直接抓住就ok了。

这里的关键在哪?

就是突破对钳子用途的思维定势,钳子除去剪的功能,它还是一个重物,可以作为重物使用。突破了这个思维定势,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心理学实验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当我们习惯了某种事物可以做什么用之后,就很难想起它还有别的用途,就像这把钳子,我们习惯了用它剪断东西,就想不到它可以用来当做一个重物来使用了。

这里有个名词叫做“功能固着”。咱先不管它,有兴趣的可以从网上找资料继续研究。

其实,很多事情上的创新,都是突破类似“功能固着”这样的思维定势的结果,因为思维定势固化了我们的思维方向,所以,我们需要用发散思维来突破那些思维盲点。

由这个实验,我想到了家庭教育中的类似现象:在一个家庭中,一提到孩子,父母想到的就是“管教”两个字。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就是被管教的对象。因为传统的惯性思维就是如此——什么“子不教、父之过”、“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等,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把孩子仅仅当做被管教的对象,其实就像仅仅把钳子当做剪断绳子的工具一样,这也是“功能固着”导致的思维定势

孩子不只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还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也可以是父母的帮手、同伴和朋友,甚至有些时候是父母的老师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后喻时代(大人向孩子学习的时代),如果父母转变思路,在很多特定情况下,更多地向孩子学习,让孩子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向家长传授所学所思的主动施教者,那么,家庭教育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大家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这个“三人”,也必定包括我们的孩子。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可能比很多家长都更多更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看问题的角度更加新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为什么不能当父母的老师呢?

家长与孩子可以是互为老师的关系,承认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家庭中创设民主氛围,创设轻松宽容平等的环境,就可以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合作共赢——家长用阅历和经验来提醒纠正孩子的错误与偏差,孩子用新技术、新信息来启迪家长的思路和方法。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渴求,当家长屈尊让孩子来给自己上一课的时候,并不代表着家长权威的丧失,也不意味着父母尊严的损害。

恰恰相反,如果家长放低姿态,适当示弱,让孩子明白父母并非完人,也非全知全能,让孩子看到家长真实的一面,反而会让孩子和父母更加亲近,会融洽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谐。

同时,这种转变带来的,还有孩子更多的自信,他不会轻易地因为自己有缺点而自卑,因为他知道包括父母在内的每个人都有不足。

他还会因为自己被需要而增强责任感,因为自己输出的需要而更加努力地输入知识和能力。有人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尽快长大,就让他感觉到被需要。这句话一点不假。

我们可以在家里创设一种仪式感,确定某个日子或者方便的时间,作为孩子给父母上课的特定时刻。当然,家长日常也可以随时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

当孩子想要给父母上一课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自律更强,因为他也想做父母的榜样。有些内容,当孩子向父母讲解的时候,他们内心的认可度会更高,印象也更加深刻。

相信我,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每次儿子(参加工作在外地)回家的时候,我都会虚心向儿子请教很多关于网络、关于他的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在儿子回家之前,我就想好了要问哪些问题。当然,平时也会从群里经常真心求教,通过这种方式,也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知道知识和能力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价值。

思路一变天地宽,当很多家长还在为如何管教孩子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当有的家长为孩子不听话而冥思苦想的时候,那些转变了思路的家长,却在接受着孩子带给自己的新思想、新信息、新方法,享受着看到孩子自我成长的喜悦。

“君子不器”,古人早就告诫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像器具一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君子也不应该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背后的目的。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应该是双向教育,就是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互为教育对象。无论是家长教育孩子,还是孩子教育家长,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前行,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拼命管住孩子这7点,想不成才都难!
不去过多干涉孩子的父母是好父母
治孩子作业拖拉、磨蹭,这个妈妈的做法绝了!值得每个家庭借鉴!
《正面管教》 思维导图笔记
8个让家长最纠结的教育难题
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习惯3: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