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新课标修订之后学科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我市我县提出的 “高效课堂”“生本课堂”的理念,结合我县新课改推广以来实行的“三自三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供全县进行试验和推行

一、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思路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着力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生本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使思想品德课程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着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作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新修订后课标要求落实好以下理念:(1)核心理念:以初中学生初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来建构课程体系,通过贴近于初中学生生活的主题与形式来引领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2)目标理念:通过情景的创设,引领初中学生积极自主地感悟人生的意义,提升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3)过程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落实为学生的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的健康心理品质和坚定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处世能力,从而实现知、情、信、意、行等品德要素的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这被称之为“知信行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规律”。它揭示了思品课教学过程内在的顺序结构,说明了教学过程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以上理念,我们确定了“三三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思路。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等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要突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独立思考与积极体验,以内在促进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发展。对教学的组织更多地提倡讨论、辨析、分享,重视情感体验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为此确定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解决“无知”和“有知”、“认知”和“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的依次解决,呈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明理”、“笃信”、“力行”三个阶段性变化(即知、信、行三个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三线贯穿课堂,三论解决矛盾,四环落实课程的基本框架。

二、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三线:探究主干线、情感活力线、创新生命线

探究主干线:生本课堂应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活动应贯穿课堂教学整个环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活力线:思想品德生本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热点对接,培养学生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创新生命线:创新是生本课堂的灵魂,是生本课堂的生命,生本课堂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情感、创新是贯穿生本课堂的三条红线,探究是课堂明线,情感和创新是暗线,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本课堂犹如一棵大树,学生是根本,探究是主干,情感是营养,创新是生命。

2、三论:定标论证质疑、合作讨论探疑、展示论辩感悟

定标论证质疑1)个体学习论证,质疑问难:学习记忆知识,归纳知识系统,掌握理论,分析思考问题,确定个体疑难点。(2)小组学习讨论:讨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讨论个体存在的疑难点,提出小组疑难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思考并提出新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具体化。

合作讨论探疑  围绕所提问题先进行个体学习和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交流:首先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由小组成员帮助解决,较重要的或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让全班同学讨论,即全班合作交流。小组筛选问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选择,也可以是完善、合并、修正说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带动,相互激励,创设集体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在组织学生活动,通过异质同组、同质同组等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精神、探索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有所收获。

展示论辩感悟  成果总结展示: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归纳、概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从而使学习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谈论、争论、小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收获,体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辩论、专题研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辩题展开辩论或结合时事热点焦点进行专题报告,进一步巩固、拓展、运用所学。同时,通过“动中学、学中悟”的过程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论”,是教学时应用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和课型等,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组织,可单独进行讨论、辩论、专题论证,展示论辩等。

3、四环:导疑定标、探疑论标、感悟升华、践行评价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学习课标和教材要求,确定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布置分组或问题。

导疑定标:明确标准,学习论证,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话题之中,引向其对自我品德生活实际的关注与思考。此环节通过情景设置,热点对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寻找新知,了解课标要求,通过知识整合,为活动奠基。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在这个环节通常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主要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热点对接”,要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政”特色——突出一个“新”字;要求“热点”与学生生活对接,走进学生的生活。因为“热点”如果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感知性、情境性、行为示范性都不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新知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热点”对接,将教材中已经生活化的场景进一步推陈出新,符合时代潮流与节奏,达到热点生活情境化——生活情境问题化,从而实现问题与新知的对接。此环节操作时要求教师将“生活化”的热点“问题化”,用问题设疑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初步理清思路,明白道理,形成观点。

探疑论标:联系实际,合作探究,交流解疑。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出发,以生活话题为中心,增强教材对学生的亲和力,尽量让学生在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领悟其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是让学生将接触的各种现象性材料和场景化知识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其规律和本质,要掌握的是理论同实际的结合、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原因和结果的联系。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的行为对象和行为条件,要探究的是应采取的具体行为方式、行为对策和行为步骤,最终形成的是课标要求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防止学生自流,使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应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积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感悟升华展示成果,论辩借鉴,拓展迁移升华。思想品德课程在贴近学生实际的同时,还应坚持自身必要的价值引导和人文启迪,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感悟”是指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辨析、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形成坚定的信息。“升华”既是情感教育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理”过程。通过“升华”,情理实现交融,认知和情感都得到整合与提升。这一过程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反思和总结。此环节是对合作探究过程的自然延续和拓展延伸,对合作探究环节中探究过程、思维碰撞的收获与快乐的感悟,对零星的点状、线状的知识与理论进行整合与提升。即通过分组活动后,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得出结论,并且可以展开争论、辩证,形成思维冲突和碰撞,使各组层次较高的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引领,达到三维目标的拓展迁移升华的效果。

践行评价:践行内化,达标评价。“践行”是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理论知识的落实过程、行为的教育过程,又是意志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类是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解决;另一类是理论知识的落实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能力训练方式解决。“践行评价”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指导、活动指导、社会实践、品德修养、作业、练习等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将“践行”虚化——即采用巩固训练、课堂作业、变式练习等去构筑鲜活的生活场景、集中设置矛盾冲突、使之问题化,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以此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知识与能力。同时,我们将课内外结合,将课堂延伸,把探究与实践活动拓展到课外,进一步落实践行要求,评价学生思想、行为和能力。

四环在不同的课型中可以结合三论灵活应用,不拘泥于完整的四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新使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了解学情

设计导案

预习教材

分组设置

导入课题

展示目标

归纳论证

质疑问难

参与引导

视导活动

 

合作讨论

交流解疑

拓展设疑

精讲点评

展示论辩

拓展升华

评价反馈

指导行为

达标评价

行为养成

导疑定标

探疑论标

感悟升华

践行评价

课前师生准备

课后探究与实践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体会与反思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提问的研究》 - 内容 -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银川市二十六中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无痕德育”的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