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文言文精讲狂练(八年级)《答谢中书书》
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字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2.     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南北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二、课文精讲
原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 之(1)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3)/ 俱(4)备。晓雾/ 将歇(5),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6), 沉鳞(7)/ 竞跃(8)。实是/ 欲界之仙都(9)。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10)/ 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一)字义
(1)之:的。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俱:都。
(5)歇:消散。                              (6)颓:坠落 。
(7)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8)竞跃:争相跳出水面。
(9)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10)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   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三)课文理解
1.理清课文结构
2.将本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分层:……沉鳞竞跃/实是……
第一层:画山川之美。        第二层:议山川之美。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美景的?
(1)视线     仰视----高峰入云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辉映
俯视----清流见底
(2)时间     四季----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早晚----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一、作家作品
1、《答谢中书书》题目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此文的作者是            ,
字通明,号            。
参考答案:书信  陶弘景  华阳隐居
二、解释词语
(1)之:                                  (2)五色交辉:
(3)四时:                                (4)俱:
(5)歇:                                  (6)颓:
(7)沉鳞:                                (8)竞跃:
(9)欲界之仙都:                          (10)与:
参考答案:见讲义
三、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   辉 (                    )
参考答案:见讲义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去月:上月。
1.解释划线词语
(1)晓雾将歇   (           )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 仆去月谢病 (         )                    (4) 岂徒语哉(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参考答案
1.(1)消散;(2)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3)辞官;(4)只。
2.(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佳山秀水被仁德之人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4. 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不中。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  俱(            )     ②夕日欲颓       颓(         )
③或好作诗古文  或(         )   ④恐因愤激之久  恐(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划线的词。
①猛浪若奔 奔:                 ②负势竟上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④沉鳞竞跃 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划线词。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2.下列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三峡》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记承天寺夜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10篇:《答谢中书书》
部编文言文系列《答谢中书书》中考题
专题07 《答谢中书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原卷版)
专题11:短文两篇之与谢中书书(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三亿文库
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