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八年级)《礼记》二则

一、  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课文精讲

原文                虽有嘉肴

虽(1)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3)也;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6)也;知困,然后/能自强(7)也。故曰:教学/相长(8)也。《兑命》(9)曰:“学/学半(10)。”其/此之谓乎(11)?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  字音

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二)字义

1. 虽:即使。

2.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自我反思。

7.自强:自我勉励。

8.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9.《兑命》: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10.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敩”

11.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三)通假字

兑(同“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学(同“敩”(xiao)),教导

(四)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

2、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五)虚词的运用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六)课文理解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原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1)/之行(2)也,天下/为(3)公,选贤/与能(4),讲信/修(5)睦。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使/老有所终(8),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9)、寡、孤(10)、独(11)、废疾(12)者/皆有所养,男/有分(13),女/有归(14)。货/恶(15)其弃于地也,不必藏(16)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17),盗窃乱贼/而不作(18),故/外户(19)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一)  字音

天下为(wéi)公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编纂(zuǎn)    

(二)字义

  1.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 行:施行。

  3. 为:是,表判断。

  4. 选贤与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敢出众。与,同“举”,选举,推举。

  5. 修:培养。

  6. 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7.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8. 有所终:能够善终。

  9. 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10. 孤:幼而无父的人。

  11. 独:老而无子的人。

  12. 废疾:残疾人。

  13. 分:职分,职守。

  14. 归:指女子出嫁。

  15. 恶:憎恶。

  16. 藏:私藏。

  17.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闭:闭塞;兴:发生、兴起。

  18. 作:兴起。

  19. 外户:从外边把大门带上。

(三)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矜,老而无妻的人。

(四)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其亲   亲     意动用法,以……为亲。

2.不独其子       子     意动用法,以.......为子。

⒊使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五)一词多义

1.闭   闭塞      谋闭而不兴

      关闭     外户而不闭

(六)古今异义

1.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七)课文理解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一、注音

     )命        )学半  天下(     )公  选贤(     )能   讲信修(    )   

(     )、寡、孤、独      男有(     )    货(     )其弃于地也     编(     ) 

参考答案:见讲义 

、、解释词语

(1)有嘉肴:                   

(2)不知其                      

(3)虽有至道                     

(4)然后知                       

(5)自反:                        

(6)自强:                      

(7)教学相长:                   

(8)大道:                       

(9)大道之也:                      

(10)天下为公:                       

(11)选                         

(12)讲信睦:                    

(13)有所终:               

(14)孤:                            

(15)独:                      

(16)废疾:                         

(17)男有                      

(18)女有                   

(19)货其弃于地也:                

(20)不必于已:,                  

(21)谋闭而不                      

(22)盗窃乱贼而不                

(23)外户:                       

参考答案见讲义

词类活用

1、不知其也:(               ) 

2、不知其也:(                )

3、故人不独其亲(                )

4、不独其子(                 )

5、使有所终(             )

6有所用(               )

7有所长  (                 )

参考答案见讲义

通假字

1.兑命(                        )

2. 学学半(                      )

3. 选贤与能(                      )

4. 矜、寡、孤、独、废疾者。(        )

参考答案见讲义

、一词多义

1.闭   (      )      谋闭而不兴

       (      )      外户而不闭

参考答案见讲义

虚词的运用

1.其    (           )     弗食,不知其旨也

(           )    弗学,不知其善也

(           )    此之谓乎

参考答案见讲义

七、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八、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5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秦民大  说:               2)有一人徙  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九、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岩穴瞑            男有分,女有  

B.醒能述文者            蒙辞军中多务

C.货恶弃于地也         安陵君许寡人也

D.以为妙               往来而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解释【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馐:         

2)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         

5.【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不知其    旨:             2笈不远险阻    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然后能自也               反:                  

(2)君子之学必问             好:                          

(3)问,其奚决焉             舍: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三峡》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富贵不能淫》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桃花源记》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核舟记》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马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虽有嘉肴》与《大道之行也》语段对比阅读训练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 图文解读 教学视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礼记》二则
专题23 《虽有佳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原卷版)
专题23:礼记二则之虽有佳肴(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