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4)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1)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2)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3)

及第
 
一举子往京赴试,仆挑行李随后。行到旷野,忽狂风大作,将担上头巾吹下。仆大叫曰:“落地了。”主人心下不悦,嘱曰:“今后莫说落地,只说及第。”仆颔之。将行李拴好,曰:“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注释】
举子:科举时代被推举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从隋朝开始,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到清朝末年结束,前后经历一千多年。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通常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考试通过了叫及第,没有通过叫落第。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如果一个人三次考试第一,就叫连中三元。明清科举考试的形式是考八股文,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仆:仆人。

旷野:空阔的原野。
将:把。
悦:高兴,喜悦。
莫:不要。
颔:点头,表示同意。
恁:任凭。另外,恁也有怎,怎么的意思,比如《水浒传》里有“却嫩地教什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
【译文】
有个被推举应试的人(举子)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仆人挑着行李跟在后面。行走到野外旷野中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把担子上的头巾刮掉了。仆人大叫说:“落地了。”主人听后心里很不高兴,叮嘱说:“今后不要说‘落地’,只能说‘及第’。”仆人点头答应了,他把行李拴好,说:“现在任凭你跑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本课知识要点】

考监
一监jiàn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怒两生而治之,问门上人者,然则打欤yú?罚欤?镦duì锁欤?答曰:“出题考文。”生即咈fú然,曰:“咦,罪不至此。
【注释】
监生: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监生。文学作品中著名的监生形象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是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另外还有《鲁迅》小说中的鲁四老爷,他也是个监生。

国子监:唐朝到清朝时期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叫“太学”或“国学”。国子监的最高领导叫国子监祭酒,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博士和国子监祭酒。
闻:听说,听到。
祭酒:指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里的最高级官员,类似于校长。
方:正,正好。
盛怒:大怒,生气到极点。

门上人:在门房从事传达的仆役。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欤:语气词,吗?
镦锁:古代的一种刑具。
咈然:不高兴的样子。
此:这。
【译文】
有个监生经过国子监的门口,听到祭酒正发怒要惩处两个书生,便向学堂的人询问:“这样的话,是要打吗?罚吗?还是要囚禁起来呢?”学堂的人回答说:“出个题目让他们写作文。”监生立即不高兴了,说:“咦,他们的罪过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
【本课知识要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考试名衔和等级名称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科举制度 ◆中国编辑联盟网
科举制度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科举制度
小常识:古代科举制度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