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已不再?

在诸多工业技术领域,领先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作为后起之秀,国内企业往往只能通过产品的性价比来争夺部分市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不例外。国产工业机器人不仅利用性价比优势占据了国内近3成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迫使外资品牌大幅降价。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制造成本快速下降,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受到严重挑战。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74/万人(指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从区域上来看,依然是欧洲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达到99/万人,其次是美洲的84和亚洲的63

中国是全球机器人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由于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从2013年到2016年,工业机器人密度从25增长到68,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十三位。在2020年之前,中国计划跻身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每万人劳动力使用150台机器人)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5万台。这也利好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政策利好之下获益颇丰,从目前已经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的机器人公司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预计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了6.65亿元和5.08亿元。而新松2017年全年归属净利润可以达到4.313亿元至5.135亿元

尽管业绩高歌猛进,但在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看来,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器人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现状。并且,这种靠价格优势占领产业链低端的生态如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也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的立足之道。

据了解,在10年前,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均价大约为50万每天,而目前四大家族的工业机器人售价已经下降到15~20万每台,尽管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但这种优势已经很小。

目前,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台,业内人士寄望未来减速机等零部件进一步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能降到5/台以内,国产机器人才会有吸引力。

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掌握技术和价格双优势的国际机器人巨头有充足的动力和意愿加大其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份额。事实上,近几年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投资生产基地,竞争日趋激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减速器企业不断曝订单 “信任缺失”破冰信号?
3C机器人市场爆发,“国产”能否弯道超车?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价值 投资分析
转: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
国产机器人悄然崛起 倒逼外资产品降价
新松机器人:打造国产机器人的帝国枭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