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户枢不蠹散书香

《新泰文化》“最美书房”专栏之八

户枢不蠹散书香

——韩阳和他的翰香斋

蠹鱼是一种吃书的虫子,传说,蠹鱼连续吃掉书中三个“神仙”二字,就会变成脉望,夜里脉望对着天上的星星,星使便可降临,可以求得还丹,用脉望中的水调和服用,即可脱胎换骨,飞升成仙。现在常把爱书人比作蠹鱼,爱书人也乐得接受。台湾资深编辑傅月庵的书中《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生涯一蠹鱼》,都是以蠹鱼冠名。版本学家、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津的书中也有两本以蠹鱼自称,《老蠹鱼读书随笔》和《书丛老蠹鱼》。蠹鱼成了骨灰级书虫的代名词,脉望的传说或许是古代屡考不中的读书人,幻想出来的成仙故事吧。试想一部珍贵的古籍被蠹鱼啃得千疮百孔,满书虫眼,书的主人还乐的起来吗?蠹鱼其实是爱书人最害怕的一种动物。然而,在韩阳的翰香斋里就不会担心蠹鱼之害了,因为翰香斋里的书籍、字画都是流动的。

一个人阅读兴趣的养成往往与家人有关,韩阳就是在爷爷的四书五经的熏陶中长大的。韩阳出生在新泰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爷爷读过私塾,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了一辈子民办老师,是他们村第一个有文化的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他爷爷去帮忙。韩阳从小就记得爷爷家大桌子上方的墙洞里放着好多线装书,那是爷爷的宝贝,谁都不能动。村里有人结婚,就来找爷爷查日子。这时,爷爷就拿出一本书翻看,一会儿再用红纸给来人写下来,来人就欢天喜地的走了,这是韩阳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来人往往都带些烟酒和糖果。年幼的韩阳就觉得爷爷太了不起了,那些古籍也太神奇了。长大之后,韩阳才知道,爷爷的书除了《四书五经》《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等一些私塾教材外,还有《玉匣记》等占卜之类的书。爷爷去世后,这些书都留给了韩阳,成了韩阳的第一批藏书。这些线装书虽然已经被翻得破旧,但里面却承载着许多美好的记忆。

韩阳在中学期间喜欢文学和美术,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单位从事宣传工作,正与他的爱好相通,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全国及省级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多次被评为省,市级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获得大量荣誉。工作之余他便去逛书店、旧书摊。当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书房,就在住的平房客厅里做了两个书橱来存放藏书。搬了楼房,条件好点了,就专门拿出一间作了书房。韩阳的博客网名叫寒门书香,意为出身寒门的爱书人,他为自己的书房取了一个斋号寒香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山西作家韩石山取得了联系,韩石山不但是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他的书法写得也漂亮。韩阳请韩石山为他题写斋号。韩石山说,寒香虽然有清冽之气,但给人以冰冷之感,寒字不适合做斋号用,不如叫翰香斋吧。韩阳欣然接受,从此,翰香斋成为韩阳的斋号。

新泰一中门前有个旧书摊,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为爱书人聚集之地,韩阳是这里的常客,他最初的部分藏书都是从这里淘来的,而且经常可以捡漏,淘到了不少名家的签名本。一次,他在旧书摊上翻阅着一些旧画册,突然发现了一册书画名家魏启后的签名本,他压住内心的惊喜,装作慢不惊心地问老板:“这本书多少钱?”老板说:“八块。”他说:“太贵了,五块。”老板说:“拿去吧。”他心里明白,老板报价再低,也要砍价,这样才能顺利买成。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在旧书摊上捡漏,印象非常深刻。

韩阳有个同事也是爱书人,他们经常一起逛旧书摊,交流一些藏书,随着藏书的增多,逛地摊已经无法满足藏书的需求了,他们开始上网淘书了,孔夫子旧书网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旧书网站,买书的同时他们把收藏到的重本复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卖掉,有时候还能卖个好价钱。韩阳心想,自己常年买书,投资也不小,何不也开一家网店,这样还可以以书养书。他向同事求教,同事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注册、如何把书名上传、如何交易、结算等等。二〇〇六年,韩阳懵懵懂懂地掌握了一些开店知识后,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了一家杞都古籍书店,上传了部分书影。开店的第一天,他在旧书摊上五元淘来的那册魏启后的签名本竟然卖了六十元,他自己都惊呆了,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才有几百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韩阳在孔夫子旧书网开店之后,书的需求量就大了,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到聊城、德州、济南、泰安等一些古旧书店里淘旧书,回来后,就整理、拍照、上传,整体忙得不亦乐乎。他上班是单位体制外人员,虽然荣得大量荣誉,但是没有大的发展空间,开店由于需要进货,发货,需要大量的时间,于是他干脆辞掉了工作,专心经营网店。

韩阳店里的许多书和字画也都是来源于网上,刚开始经营时,由于缺少经验,也交过不少“学费”,一次他看到网上拍卖一套册《康熙字典》线装本,他花了三百元拍了下来。收到书后,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原来这套书根本不是清版本,而是现在用仿古印刷后又做旧的。如果把书再传到网上,就是继续坑害他人了,他坚决不干这种事,坚持诚信是经营之本。他把这套书摆在书架上,用它来时时提醒自己,做人,做事一定要讲诚信。他开店之初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在他店里买的书和字画,可以无条件地退货。这样一来,他的信誉就上来了,既然无条件退货,顾客从他店里买着也放心,不担心受骗。有些书籍、字画在其他书店里卖不掉,拿到韩阳的翰香斋却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也证明了翰香斋的诚信经营赢的人们的普遍认可。

一开始他的书店以古籍和签名本为主,后来,又增加了字画和手札。字画和手札利润是比较高的,一次他从网上花两千六买了红学家周汝昌的两页信札,挂在网上,被人以五千元的价格买了去。在他那厚厚的几大本装着上千件信札的插页中,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名家手扎。有红学周汝昌、冯其庸信札,画家于希宁,作家袁鹰臧克家学者陈子善等人的信札欣赏着这些名家手迹,如享用饕餮大餐,真是大开眼界,一饱眼福。

韩阳不是单纯地收藏、交易,有时也做些考证工作。几年前,他在一个古玩小贩家里见到一本残缺的手抄本,据这位古玩小贩说,此书是从放城一农户家中收到的,书虽然残缺,但是书法绝对漂亮,标准的馆阁体书法。韩阳心想书写之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讨价还价,买了下来。回到家后,他仔细研究这册手抄本,发现书的内容多是一些农村常用文书的书写样式和清朝一些官职等级的介绍。由于手抄本的封面和封底都已经残缺,翻遍全书,也没有找到书写者的姓名。

清光绪年间,放城出了一个在泰安地区享有盛誉的教育家郭璞山,郭璞山(1854—1900)字一峰,号介勿,咸丰四年(1854)生于今新泰放城(旧属泰安县),幼年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光绪十一年(1885)获选拔贡,候补直隶州州判,光绪皇帝钦赐“选进士”匾额,山东巡抚曾题赠“古雪寒松”四字,褒扬其品格。郭璞山一生著有《求是堂诗文集》《语录》若干卷,《说文摘字》四卷,《敬仪录》三卷,但均未能刊行。郭璞山之书稿在日寇占领时期,被日本人抢掠一空。其诗作仅存《林放故里》《游石城寺》《钓鱼台》三首。

韩阳就想,这个残本是郭璞山的手迹呢?从残抄本的书法来看,小楷字体严谨、漂亮,标准的馆阁体,馆阁体乃清朝仕途科考唯一标准书体,应该说馆阁体书法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科考仕途,凡想进入科举考试的人,都进行过严格的馆阁体书法练习,手抄本主人肯定得到正统馆阁体书法练习,而在放城获取拔贡功名的仅郭璞山一人。

从手抄本的纸张和装订来看应该属于清末手抄本,手抄本用的文书范文的时间是光绪年间,也与郭璞山生活的时期相吻合。手抄本还专门对清朝官员等级进行了专门介绍,一般的手抄本文书很少对这类内容进行介绍,说明手抄者对官场等级进行了了解,也与郭璞山科举进入仕途相吻合。当时购买手抄本时,古玩小贩告诉韩阳是从放城一村购买的,而郭璞山的郭家花园就在现在的放城一村,手抄本中有一幅对联写道:“西临泗水绿波浪中观鱼,东至蒙山白云岩上看莺飞”,也正好符合这一地理位置。这册手抄本的书法、手抄本的时间以及出处都与郭璞山相吻合,韩阳由此推断这个手抄本可能出自郭璞山之手。这册手抄本是否是郭璞山的手迹,虽不能完全断定,但也说明韩阳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二〇一七年春,韩阳买了一套一百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赠送六十二平方米负一层的储物间。韩阳正好用它作了新书房,这里,除了他的书籍外,墙壁上挂满了字画,刚一进门,好像进入了一个书画展厅。在茶桌后面挂着一幅原国务委员、公安部长王芳写于一九九五年的书法条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韩阳说,因为王芳是新泰人,在网上看到就以高价拍了下来,自己留存。韩阳不单单经营书籍、字画,也为家乡抢救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乡邦文献。

二〇一八年二月六日于秋缘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的味道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什么意思?
蠹鱼 --该文章来源于qq群聊
芸香---书香芳名
蠹鱼
书香共茶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