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383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或者对自己的表现非常不满意,因而产生种种负罪感。
其实,这种情绪是很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
负罪感太重,很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以至于葬送自己未来。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负罪感呢?今天就给大家支一招......
01
三种常见的负罪感
负罪感有三种。
第一种:感觉是“我做错了,我是个低贱的人”,为什么做错事情就低贱?做错与低贱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种:感觉是“我绝对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我这样做,就已经证明我不是好人”,这个与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关系。
第三种:感觉是“我已经变成一块朽木,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应该受罚,因为我是有罪的”,基督教承认每个人都有罪,但中国人是不接受的。
这三种感觉都是不合理的。
首先,一个人做错事情,先承认错误,然后去改善就行了,为什么会低贱?一错再错才是低贱,死不悔改才可怕。
一个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先原谅自己,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同时要记住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句话是“宁可早犯错,宁可早失败”,因为早失败,人还可以爬起来,晚失败就爬不起来了。
年轻人不用怕犯错,不用怕失败,也不用怕挫折。
年轻人只有历经磨难才会成熟,一个人老怕失败不敢尝试,结果年轻时是没有犯什么错。
但是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就会“晚节不保”,那就没有时间补救了。
所以,年轻的时候多犯点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件好事情。
“我恨不得不这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比较合理,如果“我已经这样做了,我完了”那就不合理。
“我恨不得不这样做”,但已经做了,已经做了就做了,对以前的任何事情都不必后悔,因为后悔没有用,人应该注重未来。
只要记住那个教训,以后不再犯,好好地走向未来就行了。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再坏,只要回头,那就是很宝贵、很难得的。
一个人承认错误以后,要忘记错误、原谅自己、学习成长,不要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面,这样才有新生活的希望。
以前犯的错误,改不了也换不回来,所能改变的只是未来,未来好好做就行了。而且人不要老去翻旧账。
有的父母经常算旧账,搞得子女很不满意,比如小孩子今天打破一个玻璃杯,父母就把他叫过来:“你打破多少个了?”
那小孩不敢讲,但是心里会想:“打破多少个又怎么样?每打破一个我都挨过打了,难道现在还要连以前的一起算、一起打吗?”
他一定会不高兴的。家长可以说他是连续地犯错误,而不要说一共打破了几个玻璃杯。
02
勇敢面对负罪感才对
人们的观念经常不正确,所以很多选择不妥当,然后会造成大家情绪不安宁。
人的很多感觉是不需要的,是不正确的,是必须要放弃的,大家要勇敢地面对这些感觉。
人生有很多事情,有时候想起来自己都会脸红。很多人小时候做了很多现在一想起来就脸红、就感觉不好意思的事情。
但那些又不是他故意做的,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才会那样做。
人难免犯错误,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是圣贤,谁都会犯错误,包括孔子自己。
但孔子还说“不二过”,即不要重复地犯错。所以,犯错不怕,就怕犯了错后还不改正。
竞争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和谐是他自己的选择,彼此帮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各搞各的还是他自己的选择。
一个心怀不鬼的人,看谁都是鬼鬼祟祟的;一个人有很多歪脑筋、很多坏点子,他就看谁都是在谋划坏事。
这是人自己的选择,而且别人选择他是什么,他就用那个来因应别人,这是大家要特别提高警觉的。
人对人是一面镜子,当人对着镜子笑的时候,他会发现镜子里面的人也在对他笑;当人对着镜子生气的时候,镜子里的人也在对他生气。
所以,当一个人出现的时候,你认为他会对你很好、他会与你和谐相处,那你往往就会与他和谐相处;
当一个人进来以后,你认为他是坏人、存心不良,那他也许就真的存心不良了。
因为他会有自己的反应,你把他当坏人他就坏给你看,你把他当好人他就不好意思,这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应。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东西是彼此会互动的。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旁边的人都会受到感染;他高兴的时候旁边的人也会受感染。
所以人不能高兴的时候就大笑,愤怒的时候就很激烈地表现出来,因为一时没有办法调整的时候,吃亏的是这个人。
因为他很开心,别人就会嫉妒他,会暗地里踢他一脚,让他不开心,所以,一个人不要在别人面前笑得太开心,否则最后倒霉的就是自己。
合理运用羞愧感,勇敢面对罪恶感,你会发现生活里处处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的。
▼点击下方卡片,学更多曾师智慧▼
喜欢今天的文章,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