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赫尔松反攻:失去后勤补给的俄军,还能否一战?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撰稿: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5500字 阅读约15分钟

最近这几天,乌克兰开始反攻赫尔松了,为了军事的目的,乌克兰官方禁止一切消息外泄,于是这些天外面能听到的也只是俄国人的聒噪,一会儿说“北约和美国在乌克兰发动了针对俄罗斯的战争”了,一会儿说“特别军事行动”圆满成功的,要么就是说“在赫尔松的筑垒地域防守大捷,歼灭海马斯几十辆”云云。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很多俄国的东方孝子们“嗡”的一声炸响,急忙地编出了各种新的段子,比如说“乌克兰说好的反攻呢?”“怎么嚷嚷了半天乌克兰只是炸了几个大桥啊”,“俄军在赫尔松不动如山”,等等等等,看上去这乌克兰的反击,非常的“没有精神”。

◇ 不知道他们哪里得来的消息

◇ “损失惨重的乌军正在尝试包围赫尔松的俄军”

甭管这些东方孝子们怎么说,可能他们选择性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俄国在赫尔松的后勤已经被乌克兰弄的脆弱不堪。安东诺夫大桥已经废了,从克里米亚通向赫尔松的所有交通线(连“几乎”,“大部分”都不用加)都已经被封锁,如此一来,尽管赫尔松的俄军可能有很厉害的让英美吓尿的武器装备(比如头上顶着铁笼子的坦克),但没有后勤,赫尔松的俄军可能表现还不如英超的赫尔城,尽管号称这俄军非常乌拉世界第二,因为不管您怎么吹嘘俄国战士是“特殊材料构成的”,后勤就是对军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算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

◇ 我怀疑绍伊古军神提交给大帝的战争报告被美国人掉包

◇ 乌军9月6日的战报 图源于微博@大鹏守御千户所

但讽刺的是,纵观军事史,无数人记吃不记打,屡次去挑战这个公理,最后身败名裂覆军杀将,而现在赫尔松的俄军,虽然看上去不可战胜,那也不过是再一次重复这个过程罢了。

◇ “兵粮寸断”真能覆军杀将

所谓后勤,不仅是指“有东西给军队”,更是保证得“把东西实打实地运到军队那里”,《孙子兵法·作战篇》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后世的曹操为孙子作注释,写道“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

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往前线运粮食就是这样的困难。中国隋唐之时数次征伐高句丽,好几次全军覆没,大败而归,说穿了就是后勤问题。而且,对于前线的军队来说,一旦后勤补给古代主要是粮草)被断掉,对士气的打击那就是毁灭性的,人数越多,粮草消耗越快,这种毁灭性打击就越严重。

◇ 秦赵长平之战示意图

比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秦国军队断了赵国军队粮道,结果赵国军队的士气迅速崩盘,统帅赵括绝命突围最终失败,这也就是决定战争,甚至中国命运的时刻。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粮草,导致袁军士气总崩溃,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要知道在近代以前,民族主义尚未兴起,“为什么而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复,当兵吃粮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倘若兵粮寸断,那会激起士兵们发自内心的生存恐惧,所以,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可绝不是说说而已。

◇ 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到了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对士兵来说,可以“看似很好地”解决“为什么而战”的问题,所以在此之后,各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士兵层出不穷,这不是苏联的专利,万恶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也有这种死战不退的士兵,比如英美的伞兵就是这样的——“伞兵天生要被包围”嘛。

但是近现代战争对物资的消耗更大,可不只是粮草,燃料弹药这俩是大头(1944年,德军一个装甲师一天的给养最低需求是200吨,绝大多数是汽油),就算士兵们在断粮的威胁下能做到士气不垮,他们的装备可都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所以,一旦后勤补给给切断且毫无缓解迹象,那么该垮还得垮。

◇ 市场花园行动中,投降的英国伞兵

◇ 1944年9月20日,在阿纳姆桥被俘的英军第1空降师第1伞兵中队,搀扶战友的英军伞兵,此次行动中有6000多人成为俘虏

1944年市场花园行动,英国第一空降师就折在了这顶上,既然那座“遥远的桥”被德军死死卡住,那么就算这些铁人再不甘,也无计可施。

对盟军而言,像市场花园这样的事情并不很多,或者说对大局的影响并不很严重。但对德军而言,这事情就要命了。

1942年下半年,这样不重视后勤导致战争输掉的事情发生了两回,直接影响了轴心国的整体运势。先是斯大林格勒,本来德军打这座城市在战略上就毫无意义,只不过此城的名字有“斯大林”这个名字,于是就像一座磁铁一样把元首给吸引过来,第六集团军一连好几个月就在这座废墟里跟俄国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自己后方的补给线几百公里长,侧翼就交给了不靠谱的仆从国(比如罗马尼亚)。

◇ 补给线一旦被切断,解决保卢斯的六集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被俘的德军,饥饿和严寒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这些士兵

◇ 从雪地上成功起飞的德军Ju 52型运输机

此时,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会明白,要是这条后路给掐了,第六集团军那就成了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但小学文化的艺术生元首显然不舍得放弃他的大宝贝斯大林格勒,每天就是盯着地图关心德军打到哪个楼哪个街区了,结果苏军在1942年11月发动天王星行动,三下五除二地打崩了纳粹仆从国保护的脆弱侧翼,彻底堵死了第六集团军的退路——此时的元首还并不慌,因为帝国元帅戈林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可以用空军去给包围圈里的德军送补给,以帝国元帅的身板,拍胸脯自然是金刚捶胸,地动山摇,由不得元首不信。

何况1942年初德国空军还真的用空投的方式在德米扬斯克送过补给,这不是有经验嘛,被纳粹思想武装的空军,一定能解保卢斯元帅于水火。

但问题在于此一时彼一时,那会儿几个德国步兵师一天一百多吨物资,凑合一下也能过得去,而这次斯大林格勒可是一个集团军,每天的物资,都别说保持战斗力了,就算是保证不饿死,每天就得八百吨物资。而当时负责南线空军的第四航空队全部运力,每天撑死一百多吨,如果把麾下的轰炸机改成运输机,没准儿能多点儿,但也到不了八百吨这个级别。

◇ 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男爵(1895年10月10日-1945年7月12日)军事家,二战中德国将军和空军元帅

第四航空队司令里希特霍芬男爵硬着头皮拼死往包围圈运物资,平均每天都不到一百吨,缺乏保护的运输机每天都有被苏联战斗机给揍下来的。

就这么一个多月下来,包围圈里的第六集团军成了啥样子也都可以想象,城里的野猫野狗甚至乌鸦都给捉住吃掉了,就这,第六集团军仍然不突围,因为元首命令这个斯大林格勒要塞必须死守,所以就算德军名将曼施坦因在外围拼凑了一支顿河集团军群来解围,第六集团军的士兵甚至都看到“冰天雪地的顿河平原上,来救他们的部队打出的信号弹了”。但元首军令如山嘛,最终第六集团军真的就坐困孤城,全军覆没了,而这次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准确说应该是元首)忽视后勤补给,高估自己,低估敌人,成了德军主要的败因。

◇ 拿不下马耳他,隆美尔都没辙

不过吧,说是元首忽视后勤,德军整体上也没好到哪儿去。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几乎同时,北非战场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转折。

本来1942年上半年,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打了个翻身仗,从班加西一路向东挺进,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摆在地中海轴心国军队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隆美尔的进攻路线继续开进,拿下要塞城市托布鲁克,然后进入埃及马特鲁,一路挺进亚历山大和苏伊士运河,如此一来当然是战功赫赫了。

还有一条路,看上去战功小的多,那就是动员意大利海军空军,加上德国的空军和伞兵,一鼓作气拿下地中海的马耳他岛。

 马耳他岛的重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当时,大约没有谁比隆美尔更能体会到这座岛的战略地位,毕竟他自己的补给都要靠海运而来,以这座岛为基地的英国海空军把他的补给线给害苦了,所以尽管非洲军团顺风顺水,他也发出警告,“要是拿不下马耳他,我们在北非的战役迟早输得精光。”所以,他强烈要求德国高层,尽快制定出一个拿下马耳他的作战计划。

但是吧,拿下马耳他得动用德国伞兵,这非常冒险,此时的德国伞兵已经被化整为零投入东线绞肉机,再撤出来整编就非常不容易,何况经历了1941年克里特岛的苦战,元首已经吓破了胆,对于任何投入伞兵作战的做法都会非常抵触,这个作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通过。

再加上要想登陆马耳他,德国要出相当的兵力,这些兵力是没有的,再加上要登陆马耳他,还得依靠意大利海军,而意大利海军那会儿的实力和战斗意志,宛如上一届世界杯上的意大利国家队,所以,林林总总的因素加起来,登陆马耳他是别想了,德国人能做的,只能是用空军反复轰炸。

◇1942年6月,利比亚,正在视察托布鲁克港口的隆美尔

说实话,德国空军对马耳他的轰炸不可谓不猛烈,但这丝毫不能阻止英国人继续拿这里当基地继续袭扰轴心国运输线。在纳粹空袭最猛烈的时候,英国人的袭扰稍微收敛了一点,而隆美尔的能力又不是盖的,于是果然拿下托布鲁克,一路平推到距离亚历山大港非常近的一个铁路小站阿拉曼,此时,轴心国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胜券在握了,墨索里尼在百忙之中也没忘记给运一匹白马,因为“将来自己去开罗入城仪式要用”。

这时候,隆美尔也得了黄疸回国治疗,轴心国一方面对马耳他空袭稍微放松了些,另一方面,没有隆美尔在前线要这要那,自己的后勤也拉垮了不少,这一大意,不讲武德的英国人就瞅准了机会,不但狠命地掐住轴心国的运输线穷追猛打,而且自己拼了命地往北非运送给养。

于是,短短两个月,德意非洲军团对面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就已经有了压倒性的物资优势,这样一来,蒙哥马利才能够翻盘——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蒙哥马利比不过隆美尔,但问题是,谁叫德意军队对后勤补给如此不重视呢?

在此之后,轴心国在北非兵败如山倒,丢掉了埃及和利比亚,龟缩在突尼斯。此时隆美尔倒是在突尼斯打了几个漂亮仗,比如凯瑟琳山口战役,而且他也说此时的轴心国终于急红了眼,对后勤忽然“有办法起来”,什么虎式坦克,长身管四号坦克,该送的都送到突尼斯,甚至当时很不成熟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德国人也是下了血本,不计代价往北非运东西,但是到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 一架美国空军运输机飞过吉萨金字塔群

 1943年突尼斯,满载意大利战俘的火车

在1942年秋天那最关键的几个月,轴心国在北非忽视后勤,直接导致了北非的丢失,最后就算突尼斯被建成了桥头堡,但这个桥头堡物资极端匮乏,无力防守,最后1943年5月,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投降的时候,二十三万人被俘,损失的屋子无法估量。

用当时德军军官的话说,“我们不得不投降,否则再撑一个星期,我们就没吃的了”,也因此,这次突尼斯的灾难被称为“突尼斯格勒”——因为对后勤的忽视,德国在欧洲半年之内就连连遇到斯大林格勒和突尼斯格勒,丢掉了战略主动权。

◇ 饿岛瓜达卡纳尔

当然啦,孰知二战史的朋友们会知道,1942年到1943年发生转折的战场不只是西边,太平洋战场上,曾经战无不胜的日军是也给翻了个个儿,这个战场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战役和随之而来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而这次瓜岛战役日本人之所以输掉,也是因为不重视后勤。

也就是说,二战的转折点,可以被认为是轴心国哥儿三个不重视后勤,在同一时间犯下的同样愚蠢的错误。

◇ 瓜达卡纳尔岛在太平洋上可以忽略不计

◇ 萨沃岛海战示意图

具体到瓜达卡纳尔岛战役,这地方普通人在地图上根本不容易找得到,也就是说,如果正经想要在这里打仗,每一粒子弹,每一口吃食儿都得运过来,这点对日本和美国都非常公平。而当时的美国军队对后勤的重视,也不能说有“那么高”,只不过跟他们比,日本人对后勤的忽视简直是令人发指。

比如说1942年8月8日,日本海军第八舰队在萨沃岛海战中真就打出了一边倒的战绩,虐的美澳联军的军舰基本上是全军覆没,打了军舰之后,美军的运输船就在边上呢,如果敲掉这些运输船,岛上的美国部队只能啃椰子了,但日军司令官三川军一中将下令返航——给我的任务是摧毁军舰,任务完成了我就回去呗

这种态度在日本海军当中并非个例,于是美国军队尽管损失惨重,但仍然可以从容展开后勤补给,而在整个战役中,美军的后勤补给基本没受到大的袭扰。

◇ 在白天,美军可以瓜岛桥头堡上源源不断的装卸弹药和军事装备和物资,而日军的“东京快车”只能在白天躲在岛礁里,躲避美军侦察机,等待黑夜降临再悄悄的出发运送物资

反观日本这边,他们的运输船多次被美军飞机轰炸,不得已用航速快的驱逐舰去运补给,日本人自嘲这叫“鼠输送”,而美国人管这叫“东京快车”,驱逐舰的航速肯定比货船快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毕竟不是拉货出身,每艘驱逐舰上能带的东西非常有限,甚至卸货都是随缘——日本人找来汽油桶给洗干净,里头装一半的大米,这样桶能在海上漂浮,等驱逐舰靠近瓜岛,就这么把汽油桶推到海里,让这些桶往岸上漂,对于岛上的日本人来说,那就是“捡到什么算什么”了。

当然,如此一来,驱逐舰带了那么多汽油桶,自己也不能灵活地投入战斗,被美国人敲掉不少,万般无奈,日本人只好动用潜艇给岛上运物资,一次的运送量更小了——从始至终,日本的运输线一直被美国人掐着,而日本海军甚至没有计划过要去掐断美国的运输线,所以别看日本坐拥大和武藏翔鹤瑞鹤,威风凛凛,但在后勤补给这一块儿,一直都是被动挨打,连翻盘的念想都没有。

当最适合翻盘的潜水艇都被拉去跑运输了,那岛上的日军,就真正陷入了饥饿地狱。

◇ 给瓜岛日军送粮食的吕-101号潜艇

◇ 日军最后的控制地卡明波湾

说起来日本兵在英美人的眼里,多少也算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丛林战士”,有小册子记载日本兵可以在树上连续伏击好几天,可以在水底用一根通气管支撑好久,弹无虚发,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忍耐力还极强。

即使如此,这些特殊材料制成的皇军也没办法长时间忍饥挨饿,就算他们很有精神,没有因为断粮而哗变,但毕竟一天只有一个小饭团,长此以往,连拿枪的劲儿都没有了。所以,一开始日军在瓜岛的反击可以说是“功败垂成”,但越到后来,日军因为被掐断后勤,打出的反击也不过是“表明自己还在”罢了。

 瓜岛战役中被俘的日军

◇ 图为瓜岛战役中被美军俘获幸存的日军士兵被饿成痴呆状

最后迫不得已,日军付出了巨大伤亡(有不少是饿死的),只能从瓜岛转进。自此,日语里的“ガダルカナル”就有了“饥饿之地”的含义。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海军马鹿不知耻,故意给陆军穿小鞋,但往后皇军记吃不记打,陆军们自己搞出了个英帕尔战役,又如何解释呢?(英帕尔战役详见:牟田口廉也:我一个帝国中将,怎么成了“抗日奇侠”?| 循迹晓讲)所以,这就是日本骨子里对后勤不重视结下的恶果,真是脸都不要了。

◇ 结语

历史嘛,归根到底还是那几个字,“太阳底下无新事”。过去轴心国三兄弟经历的事情,眼下俄国军队在赫尔松正在经历着,虽然俄国军队非常善于抢劫,但问题是洗衣机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就地变成弹药。现在据说俄国连炮弹都已经捉了鸡,就更别提往赫尔松运送了。

这么看来,俄军南线的确遇到了大麻烦,如果表现不好的话,那大概也只好说,意大利不是最拉垮的轴心国了。所以,别看乌克兰没打出什么“大兵团纵深突进”这样的东西,但后勤被断的俄军,如果不做出点努力改变的话,可能也就是第六集团军那样的下场。

借用上海今年中招的作文题吧——这只是个开始。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非的决胜点在哪?不是埃及的开罗,而是地中海的马耳他岛
乌东战局突变!赫尔松大桥遭重创俄军后勤告急
二战决定性战役:地中海之战的结局(1942年)
跟苏德当年一样,俄乌之间,正在拉开信息化代差
【每天老照片】--9085-- 德军闪击卓有成效,差点灭亡苏联,最终为何会被苏联击败?
解读一位美军退役中将的说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