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酉科场案:三百多年前,江南士子为何惨遭血洗?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在中国古代,科举是大部分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所以,人们对科举考试中公平公正性的要求很高,舞弊行为自然会被惩办。

清初顺治十四年,岁次丁酉,朝廷借着科举的由头搞了个大案,牵连了无数人,这案子名义上由头也是舞弊,但其中都没有确凿证据,就杀了一大批,流放一大批。可以说,这是中国科举史上最血腥的一次大案,史称丁酉科考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朝廷为啥要借此大开杀戒,今天就讲讲这个案子。

◇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

要说起来,在满清之前,对科举舞弊的惩治都只是降职或流放,罪不至死,作弊代价不大。而满清入关之后,汉族知识分子一度表现的相当不配合,于是朝廷决定拿着科举考试来重罚读书人,这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所以一抓一个准。顺治立下“罪必致死”的规矩,只要科举出事了,一律杀无赦,借以威吓汉族士绅。

没过多久,顺天府乡试就有人撞枪口上了。主考官李振邺等收了一千多号人的贿赂,但考试放榜录取名额只有两百来号,很多人交了钱没得举人功名,就跑去文庙哭诉,一时之间京师震动,顺治皇帝下令严查,很快查清楚李振邺等人受贿属实,开刀问斩。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次因为受贿舞弊而杀人。

◇ 南围放榜图

本来想着杀一儆百,但这一年的科举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江南又出事了。

有人给顺治皇帝参上一本,说在江南乡试案中,主考官方犹和钱开宗暗地里给一些考生开后门,有一个被录取的考生姓方,奏章里说这就是主考官“方姓”联宗之故。江南本就是文人骚客聚集之所,疑似舞弊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情绪上的重磅炸弹,有人落榜了,忿忿不平,提出和中榜者当面比试,以辨真伪。

还有人即兴题联一副:“孔方主试副钱神,题义先分富与贫”,暗讽主考官方犹和钱开宗。过不了多久,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名叫《万金记》的传奇杂记,这个“万”的简体字古代就有,正是“方”的一部分,而“金”则是“钱”的一部分,矛头直指两位主考官。

◇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皇帝看到奏章之后勃然大怒,下令把考官收监,严查舞弊。查来查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什么都没查出来。于是顺治皇帝下令别查了,当时参加考试的六千多名读书人,都给押解进京,朕亲自命题监考他们。所以,顺治十五年,这一场江南乡试的补考,就在紫禁城太和殿里进行了,不管之前在乡试中有没有中举人,统统不算,这次重考的才算数。

顺治皇帝出的题是《瀛台赋》,这文章在当时读书人那里,算是写太平词句,手拿把攥的看家本领。可是整个考场戒备森严,每一名考生后面都站着俩全副武装的士兵,明晃晃的鬼头刀就在脖子上悬着,这种环境下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很多考生吓得直哆嗦,别说写文章了,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 吴兆骞

比如说有个叫吴兆骞的,少有才气,九岁即能作诗,曾被赞誉为“江左三凤”之一,之前在江宁乡试之时,也的确没有贿赂考官,就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被录取了,但这一次,在如同刑场的考场当中,吴兆骞天生胆小,战战兢兢,字都写不出,最后把笔一扔,说我一个举人怎么能干出贿赂的事情啊,最终居然交了白卷。

关键时刻胆小交白卷,吴兆骞百口莫辩,只能认栽。如果以为这仅仅是革去功名,回头再努力考举人,那就错了。像吴兆骞这样在考场上交白卷的大有人在,顺治皇帝非常气愤,怎么你们这些人平日里出口成章,到了太和殿竟然一个字都写不出?这一定是名不副实,必须严惩。

于是,吴兆骞不但被革去功名,还被发配宁古塔,永远不能参加科考。他这样的不是孤例,之前被录取为举人,但在太和殿被刷下来的有一百多号人,都得到了发配宁古塔的待遇,可以说是前途尽毁。

顺治皇帝一看这些举人这么不中用,于是大开杀戒,江南那次乡试主考官方犹和钱宗方,自然是斩立决,而南京负责这次乡试的十七名官员也被判处绞刑。在此之后,顺治皇帝对于在太和殿上录取的九十八名举人还是不放心,又把他们关在北京,不久之后举行第三次考试,结果又有八人被剥夺了功名,其余的五十九人都遭到了惩罚,将来考进士受到种种限制,可以说这次中举之人,没几个能全须全尾撑到下次会试的。

整个江南地区的举人,可谓是江南文人中的精英,他们都被这么对待了,这就意味着江南文人作为一个团体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 江南贡院

除了顺天府和江南的科考案之外,顺治十四年的举人乡试,河南,山西和山东也有舞弊的风闻,朝廷都本着“能杀绝不进监狱”的原则给严办了。这五次科场舞弊案由于都发生在岁次丁酉的顺治十四年,也就被称为丁酉科场案。

其中,江南的科考案查办最严,一直折腾到顺治十五年才算完结,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顺治皇帝还不满意,当时放榜之后,谁在写对联讥讽考官,谁在散播考试不公平的说法,他们这些又是谁指使的,意欲何为,一个个都给查清楚,顺治采用了朱元璋当时的瓜蔓抄办法,动不动就兴大狱连坐家族,凡是招供的,轻的打四十大板,永不叙用,重的那就流放宁古塔去吧。一时间江南人心惶惶。

顺治皇帝在明知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非得扩大打击面,借着一个捕风捉影的舞弊对江南文人大开杀戒,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复杂。

◇ 反映“嘉定三屠”的连环画

本来文人在统治者眼中就是刺头,而江南文人更是难搞,此地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就因为剃发令的缘故,抵抗激烈,什么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等等等。而江南又是赋税重地,满清必须彻底掌控这里,清除一切不安定因素,这次科考案,等于是用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去整肃江南文人,让他们百口莫辩。

顺治皇帝想的挺好,但没想到这么一搞,等于是加深了官方和文人的对立,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年间,江南的许多文人,哪怕是朝廷地方官举荐,许以高官厚禄,但还是不出山。

很多文人经此一案,对清朝政府是彻底心冷了,宁可不走科举正途,靠别的方式去讨生活,也绝不愿意被满清朝廷给收编了去,比如金圣叹这些人,他们不服管,还带着底下老百姓不听话,甚至借着科举案去打击也不能让他们彻底服气,那就只能再出重拳了,所以后来满清政府又搞了几个株连甚广的案子,杀人无数,直到康熙年间才在文化上征服江南。

丁酉科考案归根到底是制度造就的悲剧。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文人的全部前途和身家性命都跟这个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借着科举打击文人,也就成了统治者的一种必然的选择,这对于文人们来说,当然是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科场舞弊,顺治帝大怒,将考官全部处死,数十年无人敢犯
365年前 那场令人唏嘘的江南科考案
古代科举中的舞弊奇案
让你回到古代,你有胆参加科举吗?
清朝三大科场案,都是舞弊案,为什么处置重点却不一样
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