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日军坦克很拉胯,难道你有巴祖卡?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在陆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相当不少的坦克已经成了历史的传奇,譬如纳粹德国的虎式坦克,苏联的T-34,美国的谢尔曼,等等等等。

◇ 相对于二战欧美国家主力坦克,日军坦克往往沦为被后人嘲讽的对象

而在各主要参战国中,日军的坦克往往是一个被后世嘲讽的对象,什么“薄皮大馅”,“豆战车”,“铆钉到处飞”,等等等等,在谢尔曼面前非常非常地不堪一击行卡车,甚至战争后期一辆道奇重型卡车都能把日军的轻战车撞翻在地,零零总总,如果不算坦克世界里日军的各种末日图纸战车,单只看大量服役的型号,比如八九中战,九五轻战,九七中战,说它们是“垃圾”那都是侮辱垃圾,当然啦,关于日军坦克的段子,那也是满天飞,这里就不再言表了。

然而也就是这样的日军战车,却留下了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那就是几辆九四式轻战车出现在南京的中华门城门之下,说起来这“九四式”,在日军的战斗序列中都不能算是严格的坦克,有的把它归类为“超轻型坦克”,有的把它归类为“装甲车”,日军的确之前是把它作为火炮牵引的装甲车用的,后来给装上炮塔机枪就给当上了坦克。

◇ 1937年12月12日正午,日军第6师团九四式轻战车向南京中华门发起进攻

◇ 旧日本陆军九四式轻战车,图为三花(TAKOM)模型1:16九四式轻战车封绘图

这东西长3.36米,重3.45吨,而一辆稍微重一点的SUV也差不多一个数据,的确不好意思把这玩意儿叫坦克。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东西,不仅大摇大摆地进了南京城,还在随后几年的中国战场上肆无忌惮,正面战场的国军在很多情况下,面对后世军迷口中的这些“垃圾”,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此说来,日军坦克还算不算垃圾呢?

◇ 以肉体对抗日军坦克的都是勇士

如果对付谢尔曼或者T-34,日本坦克的确是没什么还手之力,但对付没有合适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只要是个坦克,都可以有碾压一般的优势,无他,钢铁胜过肌肉而已。

◇ 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中唯一的一辆日本九五式轻战车

早些年的时候某军事博主去英国的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做直播,以极其轻蔑的眼神看馆藏的日军二战九五式轻战车,嘲笑其“薄皮大馅”,“不就是用薄铁皮拿铆钉弄到一块儿么”,边笑边用手敲了一下车身,结果咚的一声闷响,自己的手掌被敲的生疼,某些人眼中薄皮大馅的垃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再怎么弄,如果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肉身都是不能跟钢铁对抗的。更别提坦克还有射程远的武器,只要稍微有些步兵的协同,敌人步兵是根本近不了身,更何况正常人在战场上面对这样的钢铁,心理上要受到极大的冲击和考验。

笔者曾经写过廓尔喀雇佣兵的故事(详见:忠!诚!:廓尔喀雇佣兵如何成为英王的宠儿?| 循迹晓讲),其中提到了一位反坦克英雄,1944年6月,驻缅甸日军发动英帕尔战役,6月12日傍晚时分,日军步兵在五辆坦克的支援下,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

虽然说“日本坦克薄皮大馅儿”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梗,但那是跟别的坦克比,步兵想凭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坦克,那也是要有非常大的勇气。英军反坦克炮干掉了其中两辆坦克,但它们也悉数被日军其他坦克摧毁。一时间缺少坦克和重武器的英军步兵们很快放弃了外围阵地。

◇ 左边是佩戴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甘朱·拉玛,右边是他的战果:日军97改坦克

万分危急的时刻,一名叫甘朱的廓尔喀士兵拿着他的PIAT反坦克投射器站了出来。他冒着日军的拦阻火力朝着日军的坦克移动。在密集的火网中,甘朱左手腕受伤。然而他仍然忍着剧痛,突进到距离日军先头坦克不到三十米的距离,用一发弹药送这辆坦克上了西天。随后他又发射了一枚反坦克榴弹干掉了第二辆坦克。

此时,其他英军才反应过来,击毁了第三辆日军坦克。日军车组爬出车外。不过迎接他们的是甘朱扔出的手榴弹。由于手腕受伤,甘朱只能用牙齿咬下手榴弹的拉环。在这些手雷的弹片中,日军车组全部去见了天照大神。

此时的甘朱已经多处受伤,他在战友的救助下回到了后方救护所。在一些游戏玩家眼里,一名步兵干掉三两日军坦克真的没什么好吹的,但甘朱在事后被授予英国最高的军事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 连假坦克都能吓住人

甘朱的故事不可复制,虽然二战期间盟军用缴获的日军九五式轻战车拍了教学片,告诉己方步日军的坦克弱点,比如放一个水壶在炮塔和车身之间就能卡住炮塔转动,等等等等,但是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对坦克,就是会惊慌失措,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 美国人在测试中发现:九五式轻型坦克的炮塔在转到一定角度后,炮塔下沿会露出一个缝隙,用军用水壶卡到这个缝隙就可以直接瘫痪整个炮塔日军在实战中会有步兵进行协同作战,想贴近坦克需要付出较大的人员伤亡。如果坦克处于机动状态下,其操作难度更会大幅提升,出现这样机会的概率非常小。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马来亚和新加坡,他们的前进势头太猛,坦克数量不足,且油料供应不上,而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偶然间看到一名士兵把自行车的橡胶皮轮胎给剥掉,露出里头的钢轮毂,这样骑起来当然费劲儿,但是声音跟坦克履带非常类似,于是受到启发,命令集中许多自行车,剥掉橡胶轮胎,在夜里骑行。

◇ 山下奉文的“银轮部队”就把英军吓得夺路而逃 图为旧日本宣传中的山下奉文的部队攻占马来

英军从远处听上去,那就是类似坦克履带碾过地面的声音,如此的声音就已经可以把英国军队吓得惊慌失措,夺路而逃。这次胜利自然被日军大肆吹嘘,表面上是说日军的机智,但其实还是利用了步兵对坦克的害怕心理——即使是所谓的“垃圾日本坦克”也是如此。

◇ 军神西住小次郎

讲到这里,想必诸位应该明白,对于一名只有步枪的士兵而言,日军坦克的确是有碾压般的优势,而很不幸,这正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要面临的情况。

当时日军投入的八九式中战车全重10吨,装甲最厚17毫米,光看这两个数据,大概是跟德国二战时投入使用的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是一个量级的,似乎很难被称为坦克,只要有大口径机枪,就可以贯穿其装甲。

◇ 西住小次郎和他的座驾八九式中战车

然而就这样的中战车却造就了日本的一个“军神”神话,那就是西住小次郎。他的八九式中战车在战斗中被国军用各种武器打成了麻子,但无一贯穿,这辆坦克能开回驻地,接受检修,并且还可以继续作战。

后来视察前线的日本皇族朝香宫鸠彦王看到了西住的战车,深感震惊,问西住“有没有数过被击中多少次?”,西住表示懒得去数,1300多次总是有了,而朝香宫鸠彦王也是大为赞叹,说古代的武士也不过如此,就这样,西住的大名不胫而走,成了日本的“军神”。

◇ 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德军第503装甲营第二连第三排编号231虎式坦克,累计中弹252发,炮塔机枪不翼而飞,左边烟雾发射器被击毁,引擎几乎报废,这辆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已经被判定完全不可修复,炮塔最终被拆解下来,交给坦克学院,作为训练时器材零件,231虎式坦克虽然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打废了,但坦克内部的车组成员几乎毫发无损。图为蒙斯特坦克博物馆的1:1复制的231号虎式坦克 

这个事实中,击中西住座车的子弹无一贯穿,如果要类比的话,这可以堪比1943年德军的一辆虎式坦克,它被苏军炮弹命中几百发还是开了回来。当然,八九中战在那一刻虎式坦克灵魂附体,不禁让人感叹,不是国军不努力,奈何日本有高达,能怎么办呢?

虽然西住小次郎在1938年徐州会战中下车侦查被国军狙击手击毙了,但通常情况下而言,抗战前期国军还真拿日军的坦克一点办法都没有。明白了这个,也就知道为什么那些豆战车可以堂而皇之出现在南京了。

◇ 大卡车是撞翻了日本战车,那又如何呢?

当然,到了1941年之后,中国是接受了美国不少的援助,理论上讲国军反坦克的能力应该提高了,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援助比起广大的战线是严重不足,而且整个国军也就只有驻印军装备相对较好,广大内陆的军队无论从训练和装备,跟抗战初期比没有质的提高。

◇ 图为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第113团士兵与远征军第53军116师士兵分享美军军粮,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装备上的差距

 图为驻印军装备的“先锋”号谢尔曼坦克,这辆谢尔曼坦克的炮塔绘制了一只老虎

所以到了1944年,日军坦克在太平洋岛屿上面对美军的谢尔曼毫无招架之力,但是却可以在豫湘桂会战中追亡逐北,让国军毫无还手之力。尤其在豫中会战中,九七中战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帮助日军攻占了郑州和洛阳,打通了平汉线的咽喉。

而这个时期的国军,也不能说对日军坦克毫无办法,除去国军自己的装甲部队之外,美国援助的其他武器也能成为干掉日本坦克的利器,比如载重七吨,总重十吨的道奇卡车——有一名叫邓中华的汽车兵,运输路上遭遇一辆日军轻型坦克,他开着这样的重卡就撞向了日军的坦克,在巨大冲击力和惯性的加持下,日军的坦克是被撞翻在地,而邓中华的道奇卡车也是被撞的报废,一车给养没办法送到地方,让前线的弟兄们饿了好几天,要不是有人作证,邓中华就非得上军事法庭不可。

 用卡车撞坦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个故事听上去非常解气,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一辆10吨重的道奇卡车,还得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不给日军坦克开炮的机会——如你所知,这并不是普遍情况,所以都到了1945年,日军坦克还是可以在中国大陆横行无忌,因为真不是人手一辆道奇大卡车啊。

◇ 一点不是结论的结论

碎碎念了一大堆,事情讲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道理其实也非常简单——你当然可以说日军坦克是垃圾,前提是你坐在谢尔曼战车里,如果没有谢尔曼,有个巴祖卡火箭筒也是不错的。

如果没有类似这样的东西,说“日本坦克是垃圾”多少有点黑色幽默之嫌。尤其是再考虑到这玩意儿当年在中国战场几乎如入无人之境,让多少先辈含冤而死,就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自己在读历史的时候会非常警惕的一个东西就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玩梗,比如“乳法”之类,如果再考虑到这是发生在自己先辈身上的真实案例,就更不愿意这么做了。毕竟嘛,过度贬低自己先辈的对手,未必是太好的事情——如果对手是弱智,对手的坦克是垃圾,自己的先辈们又算什么呢?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日本战车纵览
二战日本坦克装甲车彩色图鉴
扒一扒二战日军曾使用的那些坦克装甲车
二战日本坦克也不能轻视:开战初期,一款小坦克曾令盟军望风披靡
二战日军装甲车
梦断琴弦: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军装甲部队作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