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佩荣:人生最美的年华是哪一段?非到这个年纪,才能品出滋味
userphoto

2022.08.13 北京

关注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四季,从40到60岁,可算作人生之秋,这无疑应该是最美的。
——傅佩荣
我记得多年前,曾经念过一句德国格言:
50岁的人缅怀40岁,应记得60岁的人亦如此追忆50岁啊!那么,何不珍惜50岁的自己呢?
是的,人往往为逝去的年华惋惜。
不妨问一问,倘若可以比较,人生最美的年华是哪一段?
一路走过,一路思索,我的回答是: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四季,从40到60岁,可算作人生之秋,这无疑应该是最美的。

最美的秋色使人担忧

我所见过最美的秋天,是耶鲁大学附近的群山。

所谓群山,其实只是站在校园中间,向四周抬头仰望,游目所及的几座丘陵或小山。
距离固然造成欣赏的条件,但是秋天之美却完全不需依赖它。
秋天使树叶变了颜色,好像没有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是一样颜色的,于是映入眼帘的是彩色的山。
那种景色美得令人忧愁,担心它随时会消逝无踪,这便是自然之美。

人生之秋美在何处?

而人生之秋,则大异其趣。
当生命迈过40岁的门槛,人生阅历逐渐丰富,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都有所深入;
此时,人文之美渐趋成熟,英华外发却不失内敛安详,昂首阔步与静坐自省可以平衡,理性之光透显了圆融的韵味。
得意时,不妨贡献所学、服务人群,表现舍我其谁的气概,纵有困阻,也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失意时,若想退居一隅、修身俟命,享受自得其乐的闲情,则不仅游刃有余,并且在选择生活方向与内涵上,不再有彷徨无所归的痛苦。

是否该放下执着?

人到了这样的年纪,应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与为何这样做,然后以无怨无悔之心,执着自己的理想。
谈到执着,这原是各派宗教所批评的态度。
值得分辨的是:
执着而不自知,与自知执着,两者截然不同。
比如,有的人终日忙碌,所求无非财富名位。
有朝一日真的扪心自问:我这大半生究竟为了什么?恐怕自己都会错愕茫然。
又如,如我一样以教书为业的人,倘若执着于争名夺利、党同伐异,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若总希望于学问有所见解,以自身所学回馈社会,又有何不可呢?
这种执着既然自己已经知道,就不易受困于实际上的得失成败了。

有情而无心之美

人生之秋的美,是一种成熟之美,表现为“有情而无心”。
就如盛唐之所以为盛唐,是因为它的文明开拓出包容一切的“有情之天下”。
唯其有情,所以肯定万物,所以欣赏众生,所以奋进不已,所以乐观其成。
但是另一方面,又须“无心”,不以主观的意念来决定一切。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我们未必可以达到圣人境界,但是过了中年以后,还处处自以为是或一意孤行,则显然违逆大化流行的常规,不仅不智,还会伤己。 

生生相续的责任

40到60岁是丰收的季节,但是丰收时不能忘记下一代的成长。
这时,眼见后辈在成长过程中努力上进,有如昔日的自己。
正如昔日的我多么渴望及珍惜前辈的奥援,所以今天我也要承先启后,乐于支持年轻的朋友。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社会生生相续的真实情况。
人到中年,自然以此自勉。
在最好的年纪慢读庄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见,不必在最美的年华
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里,遇见……
何以光阴铭在心?只因年华总关情
念你,独自倾城【情感美文】
最美的年华遇到最美的你
柒悦古风原创<最美年华,只为相遇最美的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