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字 | “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是小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贡请教孔子,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孔子的第一次回答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大概觉得不容易做到,又问了两次“敢问其次”,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于是就出现了这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句话的原意是好的,但如果太过坚持,很可能会变成:即使说出来的话不对,也因为要守信而坚持下去,这样就会出问题。

人生有时需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你是医生,遇到病患命在旦夕时,你是否会违法去救他的命呢?答案当然是“要”。良知绝对优先于法律,法律有其时空的特色,可应付一般的情况。以良知的要求来说,当下不做决定,错过时机,人可能就救不活了。

“硁硁然小人哉”,是指那种顽固而不知变通的人。遵纪守法到了一种固执的地步,完全不能变通,忘记法律是为大多数人的福祉而设的,这是不对的。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有远大的眼光与气度,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弹性的。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问的又是为官之道,孔子的答案也表达了他的政治立场,即所谓“大臣之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伟大的帝王一定会有“不召之臣”,需要帝王亲自拜访,而非召之即来。正如“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奴则亡”,用老师的人可以当帝王,用朋友的人可以称霸,用奴隶的人就会灭亡。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也足道】孔子并不赞同“言必信,行必果”吗?
《论语》中的5大格言,很多人都误解了!
论语13.20
中华典故: 言必信,行必果
高考易错成语
孔子的这些话,竟被我们误解了上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