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谢存海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加深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认识,有必要搞清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发展方式“四个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演进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这四个概念的相继出现,既体现了农业发展工作指导转变的阶段性,又体现了农业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规律性。在计划经济成分占主导位置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速度、产量,尽快解决吃饱穿暖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改进生产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初期,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逐步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经营方式的完善是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转移。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推进农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开发的产业化、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党的十七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此为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为动力,以强化农业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机制、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促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持续化以及高效、生态、安全化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而向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迈进。农业增长方式与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效率,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理清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呢?笔者认为,所谓现代农业,是指按照现代经营理念的要求,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物质装备条件武装起来的,集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等诸多特性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综合产出率。根据现代农业内涵的本质要求,结合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笔者认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应当在把握以下基本趋势的基础上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一、信息化决策。所谓信息化决策,简单地说,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决策的科学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正因如此,我们国家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任务。实际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决策。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价值规律像一只无形的手,对进入市场的各类农副产品发挥着优胜劣汰的调控和制约作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任何产品都将经历进入市场期、成长发育期、市场饱和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千变万化中,再好的产品都有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最后退出市场的周期性。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只有按照市场需求,不断上新、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增强发展后劲,保持农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而,要在广泛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搞好市场预测,完善经营决策。在市场调查中,不仅要了解国内市场,而且要了解国际市场;不仅要了解现实市场,而且要了解潜在市场;不仅要掌握经济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而且要掌握政治等其它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不仅要清楚市场买方情况,而且要清楚竞争对手的情况。市场变化是一个周期性的动态过程,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任务。市场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自己能够生产和适宜生产的东西。这就需要在研究市场的同时,认真分析本地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区位等方面的发展条件,找出自己的优势。通过市场和优势的有机结合,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二、市场化品牌。所谓市场化品牌,就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在培育和优化传统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我省涌现了一大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名优品牌,以潍坊寿光为代表的山东农业之所以在全国饶有名气,应该说品牌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打造农业品牌,重点是要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上狠下功夫。现代农业的产业格局可以概括为多种模式,比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园区型农业、企业型农业等。无论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本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的原则,搞好农业产业开发,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切实抓好优质粮食、优质棉花、优质牧草、优质果品、无公害蔬菜、花卉园艺、观光农业、中草药种植以及高效经济林网等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走开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培育更多的“瓜菜之乡”、“果品之乡”、“花卉之乡”、“园艺之乡”等。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搞好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普及,积极培植肉鸡、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鸭等主导产业。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优化养殖结构,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发展,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渔业。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是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尽快实现由农业资源性产品生产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的转变,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饲料、食用菌、中草药、工艺品等加工项目,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能力。总之,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转化、加工产品,都要立足于争优创优、打造品牌,努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道理很简单,单靠哪一家企业甚至哪几家企业,不可能什么生产优势都具备。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好多配件也都是其它中小企业配套生产的。同时,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工业生产是这样,农业生产也是这个道理,更何况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主体大部分处于农户分散经营状态,一家一户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又种粮,又种菜,又搞养殖、又办二三产业,结果只能是什么也搞不好。大而全不行,小而全更不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包括种植专业化、养殖专业化、加工专业化、运销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等,具体发展什么内容的专业化,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

四、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市场化、优质化、生态化、安全化、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工程。围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按照“有标用标、无标立标”的原则,健全蔬菜、林果、畜产品等标准,优先制定“无公害农产品”、“优质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接轨,实现主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标可依。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加快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三是完善“三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体系。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发展“三品”,搞好“三品”认证和基地认证。四是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施药机具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落实“两减三保”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措施,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的检测,抓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专项整治,控制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规模化种养。自8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规模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近两年,由于国家提出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四个观点:一是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五个方面比较突出的矛盾,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与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矛盾,农民素质低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高的矛盾,增加农业投入与农户投入能力不足的矛盾,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与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唯一的选择是通过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完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不足。而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就必须实行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核心是正确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实行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缺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不解决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就业问题,片面强调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会使相当多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陷入困境。发展经营规模,要把功夫放在发展农村非农业和促进城镇化上,为农民稳定转移出农业和农村创造条件。只有减少农民,才能集中耕地,使经营规模的扩大水到渠成。三是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质不是对家庭经营的否定,而是通过改善家庭经营的外部环境,实现有关环节的专业化、社会化。在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和国家,无论耕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其根本性都是规模服务体系下支撑起来的家庭经营。四是实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就是说,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决不能搞强迫命令、瞎指挥。要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流转程序,切实纳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四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基础上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农业的规模经营绝不仅仅意味着只是集中土地。现代农业的经营规模主要指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加工、农业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和规模化程度。在我国,寄希望通过大规模集中土地,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不现实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带动,通过分户生产、联合加工和销售的途径,可以使一个产品、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有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化大规模生产。这是在集约化生产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现实途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选择。

六、产业化开发。对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我认为,正如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包含某些方面发展进程的含义那样,农业产业化应该是农业发展的进程和途径,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总结我省多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我认为,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使之发展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过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衡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除了看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水平外,还可以从农业的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三个方面来衡量。从市场化水平看,农产品由销往本地市场、国内大市场到国际市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国际化是市场化的高级阶段。从科学化水平看,由高产技术的推广,到两高一优农业技术的推广,再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以现代农业科技管理知识为依托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科学化的高级阶段。从组织化水平看,由农户经营到合作经营,再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农村市场主体的成长发育过程,企业化是组织化的高级阶段。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途径是“横抓产业上规模,纵抓龙头带基地”。所谓“横抓产业上规模”实际上是发展多种经营的规模扩张阶段,是指农业的广度开发,是低层次的产业化。其特点是:产品市场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所谓“纵抓龙头带基地”,实际上是通过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产业化,是高层次的产业化。其主要特点是: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组织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路子上,各地的农业基础不同,客观条件不同,工作的着力点也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大体思路应当是:围绕市场找优势,围绕优势育产品,围绕产品抓产业,围绕产业办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搞服务,围绕服务办实事。

七、区域化布局。像工业区域布局、居民区域布局一样,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也很重要。它有利于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有利于集中统一服务,有利于形成区域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流通成本。目前,围绕大力发展以蔬菜、果品、畜牧、水产为重点的农业多种经营,各地的区域经济优势正在形成。但是,应当看到,与高层次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说,即使大棚菜搞得比较好的乡镇,也往往是东村一片、西村一片,形不成连片成方的一体化区域特色。因此,在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本着把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稳步发展跨村、跨乡甚至跨县域的专业生产基地。

八、社会化服务。农户分散经营情况下,有好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即使非要去办,办了也不合算。其实,生产经营中的什么问题都是农户自己去解决,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产前的市场信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科学技术指导,产后的农产品销售等,都离不开其他社会组织的配合。再说,发展农业产业化,对社会化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龙头企业、基地还是农户,都需要从资金、技术、信息、物资、运销等多方面搞好服务。因而,要本着谁能服务谁服务、谁能服务支持谁的原则,积极培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各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使其逐步走向以服务求发展、以发展促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轨道。尤其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型的服务组织,办好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研会,使各类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尽快成长发育,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九、现代化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围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当前应当在下大力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扩大科技特派员下派规模,抓好对接与选聘,形成一批结合基础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要构建涉农高校院所+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基地或科技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农民“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健全和完善农业质量控制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整合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社会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实体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基地等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三是要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加快农、林、畜、渔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总结推广作物大田和日光温室间作、连作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畜禽疫病监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农民群众盲目用药、盲目施肥的不良习惯。加快推广畜禽科学饲养技术,从优质种苗的引进和培养抓起,搞好疫病防治、饲料配方、合理喂养,使畜禽饲养业户全面掌握畜禽科学饲养的配套技术。进一步推开果树管理和果品改良技术,抓好病虫害防治,千方百计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积极引进推广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实现农产品的多形式、多层次转化增值。四是,要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本着产品市场化、开发产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集约化、农科教一体化的原则,要进一步规范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引导其搞好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引进,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配套应用,探索现代农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典型引路和技术辐射作用。

十、设施化基础。这里所说的设施化既包括发展设施农业,也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产出效益的有效途径。结合优质粮食、瓜菜、果品、花卉、养殖等产业开发,要积极发展保护地栽培、冬暖式大棚、中小拱棚、高标准日光温室,以及田间施肥、产品收获、虫害防治、产品储藏等方面的配套建设,逐步走开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同时,要下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方面,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本着抗旱与排涝并重的原则,健全机电、机井、河渠配套体系,积极发展节水灌溉设施,提高农业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乡村基础条件。本着综合规划、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是加快农村公路、农村桥梁、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搞好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治理和小城镇建设等,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十一、机械化耕作。毛主席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与设施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而,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当前,要突出抓好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搞好新机具的选型引进和技术服务,重点发展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及深耕机械。积极推进农机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培植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以抓好“三夏”、“三秋”机械化作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集中时间、集中机具,搞好机耕、机播、机收作业的跨区域服务。加强农机行业管理、安全监理工作,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

十二、股份化合作。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状态将越来越不适应。由于市场主体弱小,农户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而,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从我省实践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基本形式是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具体形式主要有集体加农户、部门加农户、企业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市场加农户、协会加农户、大户加农户等。几年前我曾到河南商丘的科迪集团考察,该集团在坚持家庭承包制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园区、农村种田能手等,通过土地“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种养基地,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以“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带来了农业生产的第一次飞跃,而“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很可能会带来农业发展的新的飞跃。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房产入股等形式,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必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三、企业化管理。分析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可以说,企业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管理科学化和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取得农业经营理想效益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美国的农场主、匈牙利的农业合作社、丹麦的农业理事会、以色列的工厂化企业、日本的农协组织,还是台湾的农民协会等,凡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行的都是农业企业化管理。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看,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二、三产业性质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成长发育过程,基本是由个体农户,到合伙经营,再到公司性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管理方式也是由习惯性管理,到初步规范性管理,再到公司制企业管理,逐步得到完善。只有推行农业管理的企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只有达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无论从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的角度讲,还是从提高农业的管理效益讲,推行农业管理的企业化都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户分散经营状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推行农业企业化管理要注意抓好两个层次。一个是农户层次的经营管理,提高种养科技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贸工农一体化管理,正确处理各环节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农业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基础工作相配套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十四、集约化经营。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业发展逐步由单纯追求产量和速度的粗放经营,转向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的集约经营。所谓农业的粗放经营,是指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入到较多的土地上,实行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显著特点是,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很少,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的集约经营,是指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它的突出特点是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我市实际看,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关键在于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主要是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保鲜储运包装技术、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降耗增效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创造一种能够促进先进农业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农业科技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农业发展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十五、知识化农民。治穷先治愚。要想使农民物质上富有,必须首先使其精神上富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的农民。因而,一定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培养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十六、多元化投入。就国民经济各产业来讲,农业是弱质产业。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不增加农业投入是不行的。但是也应看到,目前增加农业投入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主要是国家财力有限,国家投入的重点只能是大江大河的治理和事关全局的农业政策性投入和农业工程建设。地方投入也是微乎其微,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增加农业投入的能力。从农村最基本的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拿不出多少钱来加大农业投入。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是投入主体多元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尽管从某个方面来讲,农业投入能力确实不足,但是如果把多方面的力量组合起来,增加农业投入还是能够办得到的。因此,除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以外,本着谁经营谁投资、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大力吸引外资,鼓励企业投资,引导农户投资,广泛聚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尽快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农民投入、企业投入、外资投入、社会投入有机结合的投入机制。投入的重点要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推动农业科技和管理进步上,放在开发优质农产品、搞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上,放在培植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

十七、持续化发展。人口膨胀与迅速老化,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蔓延,生态日益恶化,粮食需求量迅速增加而增长又很困难,加之工业化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等原因,今后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最大问题在于是否能使粮食增产赶上或接近人口的增长,最艰巨的任务是实施“保证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持续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农业发展、农业安全、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一是要高度重视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严禁乱批乱占农用耕地;二是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四是要切实搞好农田林网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五是要建立健全大气、水系、土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检测手段;六是要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生态项目和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七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三次产业布局,加强污染源治理,严防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通过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产业化经营: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成为农村经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