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小柴胡汤治疗悬饮

小柴胡汤治疗悬饮

彭治安,主治医师,内科主任(湖南省安椰县中医院)。

主治:少阳转枢不运,三焦受阻导致痰湿水饮内蓄,血淤凝结内停胸胁所致悬饮。

处方:柴胡10克,沙参15克,黄芩10克,百部24克,瓜蒌皮15克,牡蛎(煅、先煎)30克,甘草5克。

用法

先将牡蛎水煎30~40分钟,后加诸药同煎20~30分钟取汁,约250毫升。日服3次。

疗效

本组42例,治疗前经 X 线胸透确诊为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后, X 线胸透复査,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疗程最长者45天,最短者22天。有效率100%。

按语

对不于悬饮的治疗,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治疗经验,尤其对悬饮的发病机理闲述亦较多。如《金匮要略》:“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诸病源候论》:“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俯,结而成痰”。《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两胁为少阳经脉循行之处,邪犯其地,经气不畅,故“胁下痞硬”。本病多为少阳转枢不运,三焦受阻导致痰湿水饮内蓄,血淤凝结内停胸胁所致。

笔者临床观察,本病诱因有二:

一是外感引起邪犯胸胁,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肺气郁滞,升降失常,不能输布津液,致水饮内停胸胁;

二是内伤(多因胸部跌伤、打伤、闪挫或劳累过度)导致气滞血淤,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与血结停于胸腑,结而成饮。笔者认为治疗首当从少阳经脉着手,宜避弃“十枣汤”之功力猛峻,不宜长服,尤以体虚,老年、年少者为慎服之剂。而根据《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仲景治痰饮之精髓也。世人皆取其经中之“温”守,而忽视其中之“和”义,笔者十余年来对治疗悬饮证重取其经文中“和”字之意,实指导后人治痰饮必须注意温之不太过,攻之不宜猛峻。故选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指在助少阳转枢之机,疏利三焦,使邪从内疏而引水下行,而获“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的效果。

笔者观察到运用本方宜去生姜、半夏避其温燥太过之弊;去人参加沙参以养阴清肺;柴胡疏利少阳之郁滞,合黄芩清气分之热;加瓜蒌壳理气宽胸而止胁痛;加百部合黄芩活血通络;重用牡蛎,“八足少阳,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鞭”。实使营卫通,胸胁利,软坚、化饮、行水、消除胁下痞硬,以达到内璇导利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和络,行水降逆,疏行三焦,调理阴阳升降之气机,其痛当擦。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8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少阳病机重于郁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一)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位、病机、方义分析
『每天学伤寒』一动就需要缓一整天的人,血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