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禹堂肿瘤治疗心悟——胃癌

胃癌

一、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亚洲仍是发病率第二高的肿瘤。尽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有轻微的下降趋势,但我国胃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总体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当前值得关注的是胃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对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不重视,是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等到确诊时往往疾病已经进展,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最佳机会。中医药治疗能对化疗起到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与单纯化疗相比,在病灶缓解率、病灶改善率、生存质量、3~5年生存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胃癌属于中医“伏梁”“反胃”“胃脘痛”“噎膈”等范畴。在我国历代文献里对胃癌已有一些相关记载,《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症治》云:“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胃反。”

二、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王老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病邪交阻于胃,积聚成块;而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于胃。本病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

(一)胃癌与主要脏腑的关系

1.胃癌与脾的关系

       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阻于胃腑。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另外由于外感寒邪、过食生冷食物伤胃,劳倦伤阳,导致中焦阳气虚弱,气机不畅,升降失司,不能腐熟水谷,中焦壅滞,食入反出,而成胃反。

2.胃癌与肝的关系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

3.胃癌与肾的关系

       中焦的脾胃有赖于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与温煦,若肾阴不足,肾失于濡养,胃阴不足,则胃失濡润。若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

(二)胃癌与痰、瘀、毒的关系

1.胃癌与“痰”的关系

       元代朱丹溪首先指出肿瘤与痰有关,《丹溪心法》中记载:“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清代的《景岳全书发挥》亦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渐至食下即吐而胃反矣”,明确痰结是胃反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

2.胃癌与“瘀”的关系

       明代龚信的《古今医鉴》中曾记载:“凡食下有碍,觉曲屈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瘀血与肿块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胃主摄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如脾胃不和,中焦气滞,脉络瘀滞,日久则生瘀血,久病入络,瘀血凝聚则成肿块。

3.胃癌与“毒”的关系

       《医宗金鉴》中记载:“热结不散,灼伤津液······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血遇热则凝,津液遇火则灼液为痰,气血痰浊阻塞经络脏腑可结成肿块。王老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由外侵入机体,亦可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

       胃癌发病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以局部痰湿瘀毒互结成积为标。由于胃为阳腑,以通为补,痰湿瘀毒易于停积而发病,且最易耗伤气血津液,因此胃癌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血亏虚贯穿于胃癌发病始终,益气养血、健脾祛湿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法则。

三、方药分析

(一)治疗思路

       王老治疗胃癌基本思路分为“正复邪自去”“邪去正自安”“胃以通降为顺”三个方面。

       王老认为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根本,正如《素问·刺法论》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景岳全书·积聚》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景岳全书》有云:“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王老认为,胃癌之人,瘤体居于胃中,严重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影响胃气的生成及运行致气血生化乏源。临床观察发现,胃癌患者多存在气血不足的贫血状态。故治疗胃癌,固护胃气、益气养血、健脾益肾至关重要,即所谓“正复邪自去”。

       胃癌的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及感受外界邪毒有关。气机郁结,血行不畅而成血瘀;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则痰湿内生;气结、痰凝、血瘀蕴久化热成毒致气血受损,脾、胃、肾功能虚弱,最终机体不能自养而形体衰败。邪在胃中,阻碍了人体赖以生存的精微生成,且癌毒居于胃中耗气伤血,癌毒循经流注又可扩散至全身,因此在治疗胃癌过程中,针对癌瘤局部的祛邪尤为重要,所谓“邪去正自安”。

       胃为水谷之海,以降为和。胃失和降,饮食水谷不能及时下降而留滞于胃腑,影响胃的腐熟受纳,酿湿生痰化热;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见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及呃逆。水谷不能正常受纳腐熟,则精微无以生成,气血无以充盛,机体失于充养,“胃以通降为顺”,通降胃气在治疗胃癌过程中不可忽略。

(二)用药特点

1.健运脾胃

       王老认为胃癌患者本身存在脾胃不足,确诊后大多数经过手术切除全部或部分胃,脾胃损伤更重。胃之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进一步影响到脾的运化,脾胃之气被严重破坏,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致痰浊。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胃癌患者进食能力极差,普遍形体消瘦,舌脉以舌质淡和脉象沉细者居多。鉴于此,王老将六君子汤作为胃癌患者的基础方,六君子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半夏和陈皮。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其中人参、白术、甘草补益中气,茯苓淡渗利湿、健运脾胃,并且茯苓先降后升,可助气之运行,进而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整首方剂配伍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术后患者一般也存在血亏,故补气时,如果服用大量的甘温药虽可以补益体内的正气,但也可能影响食欲,甚至出现胸闷。而四君子汤仅用少量补益药,达到补气而不伤血之效,这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是非常适合的。胃癌患者的脾胃气虚较普通内科患者的气虚程度明显加重,故仅用四君子汤还不够,加陈皮行气健胃,使之补气、促脾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更强,且补而不滞。半夏是化痰药,肿瘤患者体内也存在痰湿之邪,故加此药既祛痰又益气健脾。

2.脾肾合治

       王老认为胃癌既是病情复杂、牵涉多个脏器的重病,又是容易复发、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治疗上一定要重视先天之本,做到脾肾合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能统血。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肾能固气。脾肾两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相互滋生和影响,如果脾肾有病,不但本脏受累,而且易影响其他脏腑。反之,其他脏腑气血虚衰,也必累及脾肾。当慢性疾病发展至五脏受损,病情复杂,治疗棘手之际,唯有培补脾肾的途径,其他症状方能迎刃而解。这与清代医家吴谦的“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唯有益胃补肾两途”的见解是一致的。

       脾肾之间存在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关系。临床上胃癌患者常有腰酸、腰痛、耳鸣、耳聋、下肢酸软等表现。王老根据五行学说中补火暖土的原则,总结出补益肾气可以治疗胃病的道理。他常用川断、杜仲、桑寄生、狗脊、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等,此类药物不温不燥,不滋不腻,为补益肾气的平补之剂。

3.通降胃气

       王老对于恶心、呕吐、呃逆、纳差等胃气不降症状明显的患者,处方中加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枳壳、厚朴等。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胃经,有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之效,《神农本草经》谓之:“补中,下气”。《本草汇言》曰:“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代赭石,味苦,性寒,归肝、心经,能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能燥湿化痰,下气除满,《名医别录》谓之:“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

4.常用药对

(1)党参-黄芪

       党参甘温补中,调和脾胃,补气而兼能养阴,守而不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的主要成分党参多糖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善走肌表,补气兼能助阳,走而不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增强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

       《素问·刺法论》中反复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不得独伤人。”《外源医案》更明确指出:“正气虚则岩。”王老认为肿瘤的发生多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所以治疗肿瘤首先应扶助正气。而党参善于补气,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善固卫气,偏于阳而走表。两药相互为用,一里一表,一阴一阳,补气助阳作用大增,不仅可以益气健脾又可滋补脾阴。此药对常用于胃癌手术及放化疗之后见有乏力、体弱等症状的患者。

(2)半枝莲-半边莲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枝莲治疗晚期肿瘤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肿瘤增殖生长和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半边莲味甘,性平,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边莲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对氧的摄取,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王老认为,热毒乃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常有邪热瘀毒蕴结体内,尤其是放化疗后热毒积蕴更是明显。两药相配,可以增强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之功。

(3)郁金-莪术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肺、肝经,味辛可行气活血,性寒又可清热凉血,既入气分以理气解郁,又入血分能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二经,功效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二药相伍,一寒一温,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倍增,且无寒热偏颇之弊,主要用于气血凝滞所致之胃痛的治疗。

(4)旋覆花-代赭石

       代赭石味苦,性寒,体重,以苦清热,以寒泻火,以重镇降,能降胃气而除痰止呕。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功效为降气、止呕、化痰。

       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相伍,一宣一降,宣降有法,共奏降逆下气、化痰消痞之功。

(5)八月札-藤梨根

       八月札又名预知子,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藤梨根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并能改善患者疼痛、黄疸等症状。两药配伍共奏理气宽中、活血解毒之功。

5.加减用药思路

       王老在遵循中医辨证原则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把某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效的抗癌中药加入处方中,辨证辨病,扶正祛邪。主要使用的抗癌中药有半枝莲、半边莲、莪术、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八月札、藤梨根等。呕吐痰涎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若伴腹胀便溏,可加猪苓、泽泻、苍术以利水渗湿、健脾理气。兼血瘀者可加三棱、莪术破结行瘀,但有呕血或黑便者,应注意把握活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配伍白及、仙鹤草、地榆、槐花以止血。若大便干结难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若肢冷、呕吐、便溏等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加肉桂、附子。

四、典型医案

医案1

       李某,女,63岁。2012年6月5日初诊。现病史:胃癌术后8个月,为贲门胃底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高分化腺癌,肿瘤侵及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化疗已完成3个周期。因化疗不良反应大,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故未再进行化疗。刻下症:乏力,恶心反胃,纳食不香,食后腹胀,大便日1~2次,便软,无腹痛。舌紫暗,苔薄,脉弦细。西医诊断:贲门胃底高分化腺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辨证:脾胃气虚,痰瘀阻络。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

生黄芪30g    党参20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0g  枳壳10g  八月札15g  半夏9g

厚朴10g  菟丝子15g  竹茹10g  莪术10g  枸杞子10g  薏米20g  藤梨根20g  黄精20g

女贞子15g  鸡内金10g

                                                                                     共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2年7月17日,患者乏力症状减轻,无恶心呕吐,饮食、二便可,有时饮食不慎则胃痛、腹泻,舌紫暗,苔薄,脉弦细。前方去竹茹、黄精,加山药15g,赤白芍各10g。共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此后继续在门诊随症加减服药,三年半后复查未出现转移。

按语

       患者为老年女性,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气虚血脉无力推动,结而为瘀,内阻于胃而成胃积。术后正气受损,脾胃虚弱更甚,运化无力,故纳食不香,恶心反胃。拟方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因其手术不久,停止化疗,故使用清热解毒之品辅助抗癌,加用鸡内金健胃消食。

       二诊时,患者饮食不慎可见胃痛、腹泻,考虑为脾胃气虚,仍沿用原方,加用山药健脾益气,赤白芍养血敛阴、止痛。

       该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健脾为主。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年老素体脾胃虚弱,兼之曾进行化疗更加损伤正气,伤及脾胃,使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不归运化,生湿化热,水湿下趋大肠,湿热蕴结,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腹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故饮食不节时更易胃痛、腹泻。王老本次治疗标本兼顾,着重补气健脾以治其本,兼以清热解毒以治其标,故采用健脾益气之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王老认为肿瘤患者腹泻常有脾胃虚弱之病机,故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加减等益气健脾之方是王老常用之方。

医案2

       吴某,女,57岁,2012年9月14日初诊。现病史:2011年曾因食欲不振就诊于北,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无效。2012年6月因黑便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再次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遂就诊于肿瘤医院,诊断为胃黏液细胞癌。6月行手术治疗,后曾行一次化疗,因不良反应重而终止。刻下症:恶心,食欲不振,胃脘嘈杂,腰痛,神疲乏力,大便日1~2次,舌质暗,苔少,脉细。辨证: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佐以解毒。

【方药】

生黄芪30g  陈皮6g  当归10g  半枝莲15g  太子参15g  半夏9g  女贞子15g  半边莲15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麦 冬15g  薏苡仁15g  山药15g  莪术10g  五味子10g  菟丝子15g

鸡内金10g  焦三仙30g

                                                                                  共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2年10月25日,患者恶心减轻,胃脘嘈杂缓解,舌质暗,苔少,脉细。前方加白花蛇舌草15g,30剂继服。

       患者此后继续在门诊随症加减药物治疗,复查未出现转移。

按语

       患者属胃癌中晚期,正气本虚,癌毒内留。病程中邪毒复加化疗,更加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薄弱,气血为之虚而难以恢复。痰瘀互结,痰凝气滞,交结于胃,证属虚实夹杂。一方面,肿瘤侵袭、手术创伤、放化疗等加重了患者正气的亏虚,同时气阴两虚又可导致气滞、血瘀,加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阴血不足可致血脉不利而成瘀血。血瘀痰留,痰聚碍血,二者互为因果,经常同时致病。癌毒进一步危害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水津布散失司,脉络瘀阻,水湿凝聚,邪热外感,从而产生新的瘀滞痰湿火热。故在治疗上王老运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基本法则。选用黄芪、太子参、麦冬、生薏苡仁、半枝莲、半边莲、莪术等,并随症加减。阴伤重者,加生地、玄参、白芍、枸杞子、黄精、玉竹、乌梅肉等;气阴两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茯苓、山药、沙参、石斛等;痰郁气滞者,加半夏、枳壳、陈皮、竹茹、贝母、木香等;阳虚者,加附子、桂枝、乌药、菟丝子、益智仁等;瘀毒内阻甚者,加丹参、桃仁、三棱、赤芍、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土茯苓等。通过辨证加减治疗,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治胃癌,要考虑两方面
看完这个,你就是生活中的专家了
一个脏腑发生癌变,为何从另一处治,老中医讲的,你可能不知道
胃癌辨证分型治疗
胃癌疼痛有什么特效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