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胃痛辨治法
userphoto

2022.11.23 湖北

关注

胃痛辨治法

饮食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胃能纳食,即“胃气尚存”,则病情大多尚无大碍,反之,如果食欲全无,食入即吐,汤水不进,或久病呃逆等,说明化源已绝,是无胃气,预后多不良。饮食营养和脾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所以在临床治疗上,要时刻注意保护胃气,对治疗脾胃病如此,治疗其他病亦如此。现就辨证治疗胃痛十法的应用,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舒肝和胃法

适用于肝胃不和之证,肝病引起胃脘痛,总的病机是肝病及胃,胃病连肝,肝胃不和而致气机阻滞引起的疼痛。肝的病变复杂而多样,因而引起的胃痛也是多样的。刘渡舟教授指出:“肝胃之气本相通,一脏不和,则两脏皆病”,说明了肝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生理和病理联系。叶天士说:“肝藏厥气,乘胃入膈,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横越,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不降。”即指肝胃气机不顺,肝木克土的复杂病理机制。胃病从肝论治常见病机是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胃阴伤、气滞血瘀、肝强脾弱、肝寒犯胃等类型。若患者情志不遂,平素忧郁不安,遂致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证见胃脘胀痛,痛时走窜不定或连两胁,嗳气频作。对本证的治疗重点在于治肝,以疏肝理气为主,兼以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常用药为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元胡、川棟、香橼、佛手、青皮、陈皮、玫瑰花等。临床上选方用药常根据病因、病机及病情变化等加以选择,而且临床经验也各有不同侧重。董建华教授在香苏饮的基础上适当加入通降之品,如枳壳、大腹皮、香橼皮、佛手等组成加味香薷饮作为治疗气滞型胃痛的主方。苏梗、香附、陈皮为伍既能和胃气,又可疏肝止痛,再根据偏挟不同加减用药,疗效较好。如偏寒者,可加良姜或毕澄茄行气散寒止痛;气滞重者可加鸡内金;伴胁胀者加柴胡、青皮、郁金舒肝解郁;食滞者加焦三仙,兼痛者加金铃子、延胡索;吞酸者加左金丸、乌贼骨、瓦楞子等,药味不多,疗效颇佳。王祖雄教授则选用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左金丸、二陈汤等方化裁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使用,验证临床,投以10剂左右可使上证基本消失或缓解。

二、健脾和胃法

适用于脾胃虚弱、肠胃不和之证,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纳与适、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在生理状况下脾与胃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在病理状态下,表现为纳运失常、升降反常,燥湿不及而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在临床上出现诸如食少,食欲不振,胃脘胀痛隐隐,食后更甚,时而恶心、呕吐、呃逆、肠鸣泄泻,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状,以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基本方化裁而成,并随证加减使用。该证多半出现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或疾病的后期将愈之时,病程都比较长,而且反复性大,因此在治疗上要坚持守方,长时间服用以培补脾胃,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降逆和胃法

适用于胃气上逆,症见嗳气频作,呃逆或恶心、呕吐等,即用顺气降逆之方药以纠正胃气上逆而达到治疗目的。胃气上逆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异,所以降逆和胃包括温胃降逆和清胃降逆两种治法。

1.温胃降逆 适用于素体阳虚胃寒,经常呕吐,胃痛喜温喜按者,或寒邪伤胃。发病较急,症见呕吐、胃脘胀痛,且喜热者。前者以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为代表方,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党参、苏梗、香附等;而后者以吴茱萸汤、良附丸为代表方,药用良姜、香附、吴茱萸、苏梗、毕澄茄、陈皮、生姜、砂仁等。若寒食交阻酌加焦三仙,化热者加黄连等或改用清胃降逆法。

2.清胃降逆 适用于热证所致的胃火偏旺型胃痛,以橘皮竹茹汤、黄连苏叶汤、清胃散为代表方化裁。

四、消食导滞法

适用于饮食停滞于胃,或积滞中焦而生湿热蕴结,症见胃脘堵闷疼痛,嗳腐噫气,恶食吐泻或大便不调,即用消食导滞、消导食积的方药,消除气滞食积,以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为代表方,药用苏梗、香附、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槟榔、焦三仙、连翘、荷梗、半枝莲等,湿浊重者加半夏,热重加黄连,痰热加全瓜蒌,便秘加酒大黄,兼瘀者加失笑散等。

五、通腑泻(胃)热法

适用于胃中积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证见胃脘灼痛,脘闷腹胀,口苦恶心,厌食,食后饱胀,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胃为阳土,不论外邪或内伤积滞,一有所阻则气机闭郁,热自内生,此为有余之火。燥热相结,传导失司,则大便干结。治应通腑泻(胃)热,给邪火以出路,常用处方为酒大黄、黄连、黄芩、枳壳、瓜蒌、大腹皮、香橼皮、佛手。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胀闷者加厚朴、陈皮;恶心纳差者加藿香、蔻仁、木香;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三七粉等;气热口渴,大便不结者,去酒大黄加石膏、知母;阴伤者合增液汤。

六、滋阴养胃法

适用于脾胃阴津亏损,又复产生虚热的阴虚证。本证多见胃脘及腹部灼痛而胀,疼痛无定时,得食则疼痛稍减,喜冷饮,知饥而纳少,口干苦,舌红津少,脉细数等,临床上多用增液汤、玉女煎、养胃汤等方化裁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应用。王祖雄教授习用《证治准绳》养胃汤随症加减,药用党参、生地、麦冬、玉竹、石斛、知母、天花粉、扁豆衣、牛膝、桑叶、地骨皮,验之临床,疗效颇佳。董建华教授常用自己配制的加减养胃汤,药用北沙参、麦冬、石斛、丹参、白芍、甘草、乌梅、香附、金铃子等。诸药配合能养阴以益胃,通降以止痛,临床疗效尚好。

七、辛开苦降法

适用于寒热错杂型胃痛,证见胃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此型在临床多见,多是由于寒邪犯胃,胃阳被遏,邪积在胃,从阳化热,热自内生,但寒邪未尽,复又传脾,从阴寒化,成为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症。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下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胃热更炽,故宜寒热互用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董建华教授常用药为黄芩、黄连、半夏、党参、干姜、吴茱萸、枳壳、砂仁、陈皮。肠鸣便稀加白术、扁豆;泛酸加乌贼骨、瓦楞子;痰热者合小陷胸汤,临床疗效颇佳。该证型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当,可因痰浊内阻或成痰饮型,或成湿热型胃痛,对前者需温阳逐饮,药用苍术、肉桂、云苓、法夏、厚朴、枳壳、大贝母、甘草等;而对后者需清胃火,利湿热,药用泡参、云苓、麦冬、芦根、栀子、竹叶、麻仁、白花蛇舌草、滑石、甘草、川棟、元胡、蔻仁、木香、厚朴等,若治疗得当,仍可治愈。

八、活络化瘀法

适用于血瘀型胃痛。血瘀型胃痛主证为胃痛日久,痛无定时,痛如针刺,痛热急迫,且有定处而拒按,常牵引肩胛及背部,食后、怒后或入夜尤甚,或伴有呕血及反复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脘痛初期虽多为气机不畅,但久病,气滞而引起血瘀,导致胃之络脉受阻,气血凝滞不通,故采用活络化瘀之法,临床常用失笑散、丹参饮合方加减。常用药为生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三七、花蕊石、大黄、黄连、黄芩、灶心土、阿胶、生地、白术、甘草等,使之通利血脉,祛除瘀血,血行气调,瘀去生新。痛甚者加制香附、元胡;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姜黄;吐血、黑便不止者,加云南白药或乌及散吞服。赵老治疗瘀血型胃痛对病在气者常用自拟金延香附汤治之,药用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等,对治疗血瘀轻型胃痛效果一般均佳;对瘀久入络的瘀血型胃痛,常用自己配制的猬皮香虫汤进行治疗,药用炙刺猬皮、炒九香虫、炒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香附、香橼皮、佛手等品。本方在临床应诊中,对治疗严重的瘀血型胃痛,如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如兼胀者加大腹皮、枳壳;兼热者加栀子;阴不足者加沙参;便结者加酒大黄;出血多者可加蒲黄炭、三七粉、乌贼骨、阿胶珠等以化瘀止血。

九、补中益气法

适用于中气不足或中气下陷,症见体瘦纳少,食则不运,胃脘隐隐作痛,腹胀如坠,甚则少腹下坠,脱肛,胃酸多,胃中沥沥有声,恶心欲吐,吐后反快,呕吐物时为隔夜食物,久而不愈。由于劳倦过度,积劳成疾,脾胃受损,脾虚运化无权,胃中水谷停滞不化,清阳不升而下陷,浊阴不降而积滞,以至内脏下垂,需补中益气,升降并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天麻、柴胡、大腹皮、枳壳、干姜之类,若为幽门梗阻所致,尚需加入活络化瘀之品。此型胃痛,常慢慢调理或配合针灸,不得妄求速效。

十、温中散寒法

适用于虚寒型胃痛,也称脾胃虚寒性胃痛或中焦虚寒性胃痛。胃阳素虚复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冷,胃痛日久不愈,脾胃阳虚,纳运不健,胃失温煦,中寒内生,故有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温喜按,遇寒则重,得热则减,纳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手足欠温,舌质淡,脉细弱等中焦虚寒、胃阳不足之症,需温阳益气建中。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重者加良附丸、吴茱萸汤合方化裁,便黑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及、地榆炭,痛止后,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溃疡病)以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配合良附丸、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等温中理气方药,临床疗效颇佳。赵老常以自己配制的加味黄芪建中汤为主,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饴糖、良姜、大枣、金铃子、延胡索、陈皮等,诸药合用使脾胃阴阳平调,脾运胃健,气血通畅而痛愈。

综上所述,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致包括了西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多为情志失和、饮食失调、久病不愈、精神紧张和疲劳过度及失治、误治等,使脾胃转化功能受到损害,气血运行受阻,渐致脾胃阳虚,肝胃阴虚,或挟寒、挟热、挟痰、挟滞、挟瘀或气郁化火、寒热错杂,为各类胃痛的基本病机,而且常互为影响,应当注意观察分析,抓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效。胃痛的发生与精神、饮食、体质、气候诸多因素有关,故在预防上应特别重视各方面的调摄,防患于未然。既病之后,又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剧或恶化,早、中期能得到正确的治疗与护理,预后一般均较好,就是病至正虚邪恋阶段,也可通过调理脾胃减轻症状,恢复体力,逐渐得以治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先生—用成方化裁治疗胃脘痛
治胃病,这九种方法得知道!
调达肺气治胃痛
胃痛怎么缓解,吃什么药?
刘渡舟:治疗胃痛十二法
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