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振声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腹水
userphoto

2022.12.09 湖北

关注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腹水

如果急性传染性肝炎在病程中出现腹水,是重症的表现,预后较差。病初大部分患者均有疲乏、腹胀、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恶心、尿黄等症状,继则黄疸加深,腹胀加重,疲乏、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症状持续不减,并出现大便稀、次数增多。腹胀多在腹水出现前3~7天加重,便次增多在腹水出现前即可发现,一般为2~6次,平均每天3次,在腹水期中仍可有持续便稀、次数增多现象,有1例患者最多每日可达十余次。如果经过有效治疗,随着腹水消失,腹胀、便稀、次数增多等现象也会消除,粪便一般为黄色糊样,镜检可见少许白细胞,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粪便培养多为阴性。由此可见,消化道症状持续不减或有腹胀、便稀、次数增多等现象者,应注意及早检查有无腹水产生,以便及时治疗。部分病例有黄疸、腹水、胸腔积液、蜘蛛痣、下肢水肿、皮下瘀斑及消化道出血。腹水期间因腹胀,肝、脾不能扪清,肝下界一般在右肋下1.0~4.0cm处,剑突下多在1.0~5.5cm处,质地软或中等硬度,并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脾大多为左肋下1.0~5.0cm,为中等硬度。

病理检查:尸检或肝穿刺检查,肝脏肉眼观察均呈不同程度缩小,重量为正常的60.4%~83%,表面有不同的大小结节,两侧于结节上可见小的出血点。镜检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失去正常结构,残留肝细胞被增生之纤维组织包围形成假小叶,并可见增生的胆管,假小叶内看不到正常的肝索排列,肝细胞间存有胆汁瘀积,纤维组织及坏死的肝细胞间有淋巴细胞及一些中性白细胞浸润。病理上属亚急性重型肝炎大片肝坏死,并有向坏死后性肝硬化移行的过程。脾脏充血胀大,重量在185~497g之间,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肿胀,管腔内有胆色素积存。肺及胃肠粘膜均有充血、水肿现象。

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除应用维生素、葡萄糖等一般性保肝治疗外,部分病例尚可合理应用一些广谱抗菌素,以有效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减少代谢毒物产生,部分患者可酌情配用激素类药物。

中医治疗本病常常分为两型,一为湿热亢盛型:中医病机为湿热内阻,互结脾胃,阻塞气机,津液不能运化而停聚成水,发为胀满。同时湿郁化火,热甚火炽,尚可入心、入血,引起各种变证;或因原为湿壅困脾、化热而转变为湿热亢盛者,这类病人临床多表现为心烦不安,身目皆黄,如桔子色,口气污秽臭浊,喜进凉物,或含漱冰水,或有呕恶,腹胀以气为主,小便短赤而少,大便次数增多,但粘滞秽臭,其色酱紫,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象弦大或数。治疗上虽可用茵陈四苓、大橘皮汤、二金汤及合并中药攻水剂,或加用西药利尿剂,但因邪热亢盛,病势迅速恶化,最终多出现昏迷、呕血等并发症,因此治疗往往不能仅仅局限于清热利湿,常常以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芳香开窍等法为主治疗,所用方剂有清宫汤、清营汤、犀角大青汤、犀羚钩藤汤,以及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等,或于上述方剂中适当加入一些淡渗利湿之品。

另一类为湿壅脾困型:中医病机为湿重于热或湿困脾阳,土不制水,以致水湿积聚,发为肿满。临床表现为神情安宁,精神萎靡,气少懒言,身目发黄,略见晦暗,口和不渴或喜热饮,胸痞纳减,腹胀以水为主,小便亦见黄少,大便软薄,次数增多,舌苔白腻,质淡津润,脉象沉细或少力。治宜淡渗利湿或温阳化湿,所用方剂如五皮饮、五苓散、茵陈胃苓汤、实脾饮等,或合用舟车丸、十枣汤等攻水之剂,这些方剂对此型患者多能取得一定疗效。

按中医分型来看,所有痊愈及好转病例均属湿壅脾困型;所有死亡病例均属湿热亢盛型,病程发展极速,容易迅速发生昏迷、呕血、无尿而死亡。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腹水者,一般病情比较危重,发展亦较快,死亡率也较高。

对于西药激素的应用,可以灵活掌握。据文献报道,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肝炎,常可使胆红素迅速下降,症状改善,但有时可引起钠及水的潴留,近年来用去氢皮质激素治疗,可有利尿作用。临床观察结果发现:病人腹水的消失,似与中药或加用西药利尿剂有一定关系。

然而,应该说明的是,使用激素治疗重症肝炎,在选择适应证上应当慎重考虑。有些病人在入院时病情并不十分严重,胆红素定量在10.4~11.3mg%,采用激素治疗后,虽然黄疸很快减轻,症状好转,但停用激素后,又会很快发生黄疸,而且急剧加深,各种症状也随之恶化,虽再加用激素类药物也亦无济于事,终至发生肝昏迷而死亡。如若用之得当,也确能起到良好的控制病情作用。

曾经接诊过一位腹围达118cm的患者,配合应用激素后效果比较满意。病人入院时即合并有腹水,屡用中药利湿及攻下之剂,并加用西药利尿剂,腹围不减,抽腹水后于数天内复原。同时患者尚有食欲不振,应用攻水剂后又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由于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长期发热,体温在38℃左右,经久不退,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发热而加用激素及抗菌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消化道症状亦随之改善,但腹水并未减少。乃再度间断攻水,同时内服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以健脾利湿、攻补兼施。由于在激素的作用下,减少了攻水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结果腹围很快减小,尿排出量亦明显增多,终至腹水全消,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而临床痊愈出院。

关于西药利尿剂的应用,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我们对此类病人多用双氢克尿噻及汞撒利二种利尿剂,前者对电解质有一定影响,可引起血钾减低,后者对肾脏又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我们曾对部分接受此法治疗的病人进行检查,发现尿常规中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变化,对肾脏本有影响,故使用汞撒利时更宜慎重。曾有1例患者使用汞撒利后,尿量未见增多,红、白细胞及管型反而明显增加。不过,利尿剂使用恰当时,对消除腹水还是会发挥一定作用的。

对于本组病人,加用利尿剂者往往是腹围较大,一般在90cm以上的患者,腹水比较顽固,单纯用中药攻利之剂,效果不能持久,可间断合用西药利尿剂,待尿量增多,腹围不再继续上升后,停用西药利尿剂,当然,单纯使用中药治疗,往往也能获得良好效果。如果加用西药利尿剂后,腹围仍持续不减,同时各种症状不见好转,胆红素定量不断上升,则表示预后不佳。

对于一些病人,不必加用西药利尿剂,而是单纯用中药进行治疗或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疗效也很不错。一般腹围在76~92cm之间,治疗后腹水在12~37天完全消失。腹围较小者,单纯采用中药淡渗利湿之剂即可使尿量增多、腹水消失;腹围过大者,可间断配合攻水之剂,亦可促使腹水减少。由于病势发展较快,各种症状均趋恶化,治疗上不可能单纯以腹水为重点。如有患者服用利尿类中药后尿量增多,但因病情转变,不能继续使用利湿方剂,改用清热解毒、芳香开窍等方剂加以治疗。凡被治愈者,中医辨证多属湿壅脾困型,病程进展较慢,在治疗时可从容不迫,利尿作用也较明显。我们在临床上体会到,有时单用淡渗利湿方剂尿量不见增多时,于方中加入少量干姜、炮姜、附子等温阳之品,常可促使尿量增多,腹水全消。一般中药攻水剂都是作用峻烈的药品,使用时应慎重选择,对肝脏有无损害作用,值得考虑,我们在治疗中所用的攻水剂,似以禹功散及十枣汤效果较好。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硬化腹水传染吗 治疗方法有哪些
医案分享: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108.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肝炎集』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