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证举例
userphoto

2023.03.06 湖北

关注

辨证举例

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中医治病一定要很好地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证论治,尤其在内科杂病,其证候更为错综复杂。例如:气虚有湿、阴虚有热、或者气阴两虚等。如何掌握好辨证,结合临床病例谈谈个人的体会,供同志们参巧。

一、气虚:一般来说,不是绝对的,临床上也有气虚无湿的,或有湿无气虚的。

二、阴虚有热:要掌握其性质,一种是湿热病后出现的,一种是在内科杂病中表现的。

三:气阴两虚:有的气虚表现在脉舌,阴虚表现在症状;或者阴虚表现在脉舌,气虚表现在症状,形成脉舌、症状错综复杂的各种表现。以上三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表现在各种疾病。如果单纯气虚有湿,或阴虚有热,辨证较易,疗效也快,而气阴两虚,则辨证较难,治疗亦难速效。所以要掌握好理论,再结合临床病证,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矣,恰到好处,才能药到病除,取得预期的疗效。滋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杨××,女,35岁,教师。诉夜间喉痒咳嗽,晨起痰多,口干不饮,长期不愈,已两个多月。胃纳欠佳,大便烂,身倦乏力,嗜卧,舌质淡润,苔白滑腻。初用除痰止咳之二陈汤加减,近用润肺除痰止咳之喘咳方20余剂,不见好坏,而转来就诊。实习医生诊后,仍用喘咳方加北沙参、北杏。余则改为陈夏六君汤加苏梗4钱、生姜3片,大枣4枚。三剂,每日一剂。

二诊:诉药后症减大半,口干止,喉不痒,晨起痰少,夜咳亦轻,精神很好,按前方再进三剂。再诊时咳愈,食欲增,二便调。拟参苓白术散加生姜3片,大枣4枚,以作善后。

按:患者咳嗽,症属气虚有湿,聚湿生痰,睡则气静,痰停肺部,影响肺气不顺,出现喉痒夜咳,早晨阳气动则痰行易出,见痰多;痰湿内停,影响津液不能上行,因此口干不欲饮。但实习医生以为喉痒、口干、夜咳是一派阴液不足之证,用喘咳方有冬花、紫苑,再加沙参、元参、北杏,可收到生津润肺,除痰止咳之功。殊不知此证在舌为淡润,苔腻,在脉为细滑,大便烂,身倦嗜卧、口干不饮,纯属气虚有湿之证,而不是舌红苔少,脉象细数之阴液不足之证。故妄投滋腻之品,不但痰难除,咳不止,反可致痰液增多。如此,若症不加重,痰亦难除,何以中病?况前医用喘咳方20余剂不愈,已有前车可鉴!

例二:李××,女,46岁,农民,某医院住院病例。

患者兰尾切除术后,长期发热不退,请中医会诊。患者术后46天伤口未愈,每天午后和晚上发热,体温一直持续在37.5°C~38.8°C之间。口干渴,喜热饮,纳呆,不能起床,起则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结,每7~8天一次,心烦失眠、盗汗。舌质红绛,光剥无苔,脉沉细数,重按无力。其症属阑尾术后伤口感染而发热。从中医辨证看,患者舌质红绛,光剥无苔,是热病伤阴,津液受损;头晕目眩,是肝血失养,耳鸣、盗汗、脉细数无力均为阴虚之象;长期发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证属阴虚内热(肝肾两虚)。故治以清热滋肾养肝。用杞菊地黄汤加味:熟地4钱,丹皮2钱,山萸肉2钱,淮生3钱,泽泻3钱,茯苓3钱,杞子2钱,菊花4钱,乌豆衣3钱,白芍5钱。两剂,每日一剂。

二诊,头晕目眩减,大便通仍结,体温38.2℃。证虽减轻,虚热未除,宜加强清热,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5钱,丹皮3钱,地骨皮8钱,知母4钱,泽泻3钱,茯苓5钱,乌豆衣3钱,秦艽4钱,白芍5钱,白薇4钱。三剂,每日一剂。

三诊,体温降至正常,头晕目眩基本消失,仍有耳鸣,胃纳好转,大便正常,病者能起床行走,在原方基础上去熟地、丹皮、泽泻,加太子参5钱,玉竹6钱,北沙参5钱,加强益气养阴。此后患者自行来门诊就诊,并要求用中药促进伤口愈合。

例三:郭××,男,3岁。

患孩发热60多天,日轻(37.5℃),夜重(39.5°C),汗多,口渴,喜热饮,有咳无痰,精神疲倦,但能食能玩,面色淡黄,大便稍结,高热时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指纹淡红,浮露在风、气、命三关,推之流畅不滞。西医拟诊:(1)发热待查;(2)夏季热(?)。以脉症而辨,同时考虑其久病必虚,属小儿虚劳发热(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用清骨散加减:银柴胡2钱,白芍3钱,地骨皮2钱,青蒿梗1钱半,鳖甲3钱(先煎),知母2钱,甘草5.分,白薇2钱,胡黄连1钱。两剂,每天一剂。但患孩服上药一剂后,当晚高热,体温达40°℃,即来急诊。见患孩精神尚好,虽然高热,但皮肤却温和不灼,唇舌润而不干,脉细滑,重按无力。进而仔细辨证,见白天多汗,晚上高热反汗少,但咳无痰,不是单纯阴虚,而兼有气虚证侯,应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停服上方第二剂,用生脉散合清骨散二方化裁:北沙参5钱,麦冬8钱,五味子8分,银柴胡2钱,白芍8钱,地骨皮2钱,青蒿梗1钱半,知母2钱,甘草5分,白薇2钱。一剂,即煎服。

三诊,体温仍达38.2℃,但白天巳汗减大半,口亦不渴,精神好,饮食正常,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浮露在风、气两关,推之流畅不滞。按上法加减:西洋参5分(另炖),麦冬3钱,五味子8分,白芍3钱,青蒿梗1钱半,银柴胡2钱,地骨皮2钱,薏米4钱,茯苓3钱,灯芯花2扎。两剂,每日一剂。

四诊,服上药后,第一晚体温已降至37.5°℃,第二晚是37.8°℃,汗出明显减少,余症均好。照前方去青蒿梗,西洋参加至8分(另效),加明党4钱。三剂,每日一剂。

五诊,各症均正常。改为健脾益气,以巩固疗效。用明党5钱,北沙参5钱,白芍3钱,淮山5钱,莲肉5钱,芡实8钱,茯苓8钱,薏米5钱。

小结:要准确地辨证一个病,必须掌握好中医基本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又能充实其理论。要不断地把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不会出现以某方治某病,某药对某症。如果只有理论,而无临床实践,对重病难症,诊断往往不正确,用药也不敢大胆;若仅有临床实践而无理论去指导经验总结,虽然也能治好一些疾病,但技术水平难以巩固和提高。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经验1
【辨证录】良方选
执业医师真题精炼40期
中医入门(二二)
阴虚发热 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组方依据
治疗不孕不育、怀子方: 当归、生地、熟地、地骨皮、青蒿、大云、丹参、桑寄生、焦山楂,丹皮、黄芩、秦艽,香附子,川穹、白芍、柴胡、陈皮,元胡10、怀牛膝15、吴芋6、官桂5。 气虚加黄芪,胃热加山药、麦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