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论治
userphoto

2023.05.17 山东

关注

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与现代医学中脑血管疾患——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寒,脑血管痉挛,珠网膜下腔出血等颇似。

中风记载始于《灵枢·刺节真邪篇》:“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张仲景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而论,从而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分。孙思邈提出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血气偏虚,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二曰风痱,神智不乱,身体无痛,四肢不举,一臂不遂。三曰风懿,忽然迷仆,舌强不语,喉中窒塞,噫噫有声。四曰风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金元派又以火、虚、痰论述。近代医家认为本病主要在精气亏损,心、肝、脾、肾功能失调,阴阳失去相对平衡或招致外邪,或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等皆能成为致病因素而诱发,证属上虚下实,本虚标实。

中风证临床多以突然发病,轻的出现口眼锅斜,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等中络中经之证。重的突然倒地,昏迷不醒等中腑中脏之证。中于经络病尚轻浅,中于脏腑病重而深。而中脏腑者必有中经络之证。轻重、深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中脏腑者苏醒之后常可表现为中经络的症候,面中经络者亦有发展为中脏腑的可能。

中风之发生,病机虽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痰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郁)、瘀(血瘀)六端。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

1.白××男66岁退休工人

证见:中午吃饭时突觉右手不仁,握持不能,随即口眼㖞斜,流涎痰鸣,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血压200/110毫米汞柱。

证属:阴虚阳亢,肝火夹痰,上冲于脑,痰湿夹热,阻滞经络。

方拟: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化痰,疏通经络。

天麻10克    钩藤15克   石决明15克   茯苓15克   橘红15克   半夏10克   天竺黄10克

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菖蒲10克   胆南星6克   水煎服三付。同时进行针刺,取穴为百会、哑门、曲池透少海、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

第二诊:服药后泻稀便四次,患侧可以活动,血压150/90膏米汞柱,舌淡红苔薄黄,脉象弦滑细数。病势好转,方拟化痰活血通络法。

茯苓15克   橘红15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黄芪15克   当归尾10克    川芎15克

鸡血20克   赤芍10克   石决明15克    水煎服三付,针刺取穴同前。

第三诊:半身可以活动,起床困难,手足无力,血压150/90毫米汞柱。法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黄芪20克    归尾10克   川芎15克   地龙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赤芍10克   鸡血藤20克

茯苓15克   橘红15克   半夏10克    菖蒲10克   水煎服三付。针刘取穴:百会、哑门,少海透曲池、环珧、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丰隆。

第四诊:可以下床活动、诸症均获好转,继取前方服用十付、嘱其慎起后,调饮食,节喜怒,戎烟酒。八十岁而寿终。

按语

平素嗜烟酒茶无度,湿热内生,年老体衰,精血不足,肝失濡养则阴虚阳亢,热极生风,肝风内动而为病。首用天麻钩藤汤合导痰汤化裁,熄风镇肝,导痰清热。痰热彻清则血压平复。活血、化瘀、益气、化痰、通络贯穿于治疗始终。

2.曹××女60岁农民

证见:右侧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全身抽搐痉孪,不能自制,彻夜不眠也有三日,曾用搜风通络之剂及针灸而不效。伴有胸憋,胸闷气短,太息,心烦急躁,郁闷欲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血压200/110毫米汞柱。

证属:肝郁气结,郁热结痰,肝风内动,痰热互结,阻滞经络。

方拟:舒肝解郁、清热化痰。

柴胡15克   枳壳10克   白芍10克   川芎15克    赤芍10克   木香10克   郁金10克   玫瑰花10克

黄芩10克    茯苓15克   橘红15克   石决明15克   半夏10克    水煎服一付。针刺取穴:百会、哑门、肩髃、曲池透少海、合谷、环跳、阳陵泉透阴陵泉、昆仑。

第二诊:药后抽搐停止,可以入睡,血压170/100毫米汞柱,仍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证为肝郁得解,痰瘀阻络。

茯苓20克   橘红15克   半夏10克   石菖蒲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归尾10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鸡血藤20克   丹参15克   枳壳10克    水煎服三付。针刺取穴同前。

第三诊:服药后患侧可活动,能坐起,上肢抬举不利,下肢软弱,血压160/90毫米求柱。方拟益气化痰清瘀通络。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川芎15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茯苓20克

橘红15克   半夏10克   鸡血藤2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水煎服三付。

针刺取穴:百会、哑门、少海透曲池,阴陵泉透阳陵泉、环跳、三阴交透绝骨。

第四诊:可以下床活动,继服上方十付后改服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二月半后生活自理。

按语

病初起未能详审病因,故用搜风活络法而不效。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化裁舒肝解郁化痰,郁结得解,抽搐得止,郁解热清,血压方得平复。针灸取穴,初应以阳经穴为主,待肢体活动后,要和阴经穴交替使用,方可使阴阳两经功能同时康复,达到阴平阳秘,复原如故。

3.张×男45岁农民

证见:劳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扰不宁。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血压190/110毫米汞柱。

证属:肝阳暴张,痰火上扰,邪实内闭。

方拟: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羚羊角0.1克   钩藤15克   石决明15克   菊花15克   丹皮10克   竹茹10克   橘红15克

茯苓15克   川芎15克   僵蚕10克   半夏10克   水煎服一付,先服安宫牛黄丸~丸。

针刺:人中、百会、合谷。苏醒后,入院治疗。

按语

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夹痰火上扰清窍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火痰热,内闭经络,而见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扰不宁。用安宫牛黄丸辛凉开窍,清热镇痉。羚羊钩藤汤合导痰汤加减,凉肝熄风,滋阴潜阳。

中风治则,中脏腑之闭脱症重在开闭、救脱为主。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针对虚、风、火、痰、瘀等对症治疗。方用补阳还五汤、导痰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等。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风门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6g 白术15g 甘草3g
4.风痰入络四肢麻木与肝阳化风四肢麻木:导痰汤【1、半夏(汤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红 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2、合玉屏风散, 【组成】 防风(6g) 黄芪(12g)
《方剂学》学习笔记305
治风化痰
天麻之熄风与钩藤的祛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