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绍功辨证精要

一、问诊重两口:

在问诊过程中,对于症状描述,凡是加上不确定词汇的,如“有点、还好、偶尔等”,一律不相信,此表述的症状随意性很大。

“两口”即上口和下口。上口问饮食,胃口不佳会影响药物吸收。纳呆患者分两类:①苔腻纳呆,湿阻中焦,用温胆汤,关键药为蒲公英和莱菔子;②苔薄白纳呆,胃阴不足,用养胃汤,关键药为芦根和乌梅。下口问二便,尤其是大便。大便分两类:①大便溏薄,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关键药为白扁豆;②大便干,以白菊、当归增水行舟,草决明、全瓜蒌、桃仁润肠通便。一般情况不选用大黄。

二、脉诊金标准:

脉诊宜简化,宜粗不宜细,要“为我所用”,临床主要分清九种主脉。

①浮脉:

轻取即得,主要主表证,外感病。紧者寒,数者热,濡者伤暑,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②沉脉:

重按才见,主里证。迟者寒,数者热,滑者痰浊食阻,涩者瘀血,细者血虚阴亏。

③滑脉:

入盘走珠,此脉看尺不看寸。寸脉滑者非孕即痰。

④涩脉:

如刀刮竹,主瘀血。

⑤弦脉:

如按弓弦,主气滞。弦、滑均有力,但痰阻滑脉速度快,气滞弦脉速度慢。沉、迟者气滞寒凝,数者气滞热涌,涩者气滞血瘀,细者阴虚阳亢。

⑥迟脉:

一息不足四至(1分钟不满60次),主寒证。

⑦数脉:

一息五到六至(1分钟80次以上),多主热证,亦见虚证。

⑧细脉:

细直而远,主阴血亏虚、伤寒痛甚或湿邪。数者阴虚内热。

⑨结代促脉:

脉力不足,为重、危症。为瘀血、痰浊、气虚、阳衰。

三.舌诊金标准:(三观两查)

(1)舌苔(三观):

①观色泽:

黄白分寒热;

②观厚薄:

厚者实,痰浊湿食;薄者虚证或正常或表证;

③观润泽:

润者正常或痰湿;燥者伤阴或精亏。

(2)舌质(两查):

①查色泽:

泛红为正常,淡白气阳虚,阴虚实火红,瘀血紫寒凝,热绛入营血,紫斑多瘀血。

②查胖瘦:

胖为阳虚瘦阴虚。

四.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1)分四类:

①气虚证: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气短促;

②血虚证:

舌质淡,脉细数,面色㿠白;

③阴虚证:

舌质红,苔净,脉细数,五心烦热;

④阳虚证:

舌质淡,苔薄白,体胖;

【气虚舌淡不胖,阳虚舌淡而胖】

(2)定五位:

①心:心悸;

②肝:胁痛(广义,包括胁满、胁胀);

③脾:便溏、肢厥;

④肺:咳喘;

⑤肾:腰酸(广义,包括腰软、腰痛、腰凉)。

五、虚证分八邪:

(1)六淫(以风、寒、火为重点)

1)风邪:

·外风

①辨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苔薄黄,脉浮数—风热;

②辨寒热:

寒重热轻,怕冷怕风—风寒;热重寒轻,怕风—风热;

③辨疼痛:

头痛、关节痛—风寒;咽痛、嗓子痛—风热;

④辨咳喘:

区分肺寒、肺热不在于痰的颜色,而在于痰的性质。稀薄痰,无论黄白—风寒;粘稠痰,无论黄白—风热。

·内风(肝风)

主症: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抽搐、颈项僵直、昏迷(但见一症,便需引起注意)

①见1到2个主症,舌红、脉弦——肝阳化风—平肝息风—天麻、夏枯草穗;

②见6个主症,舌绛苔黄、脉弦数—热极生风—清热息风—鸡爪黄连、羚羊角粉;

③见6个主症,舌淡、脉细———血虚动风—滋阴息风—阿胶珠、桑椹。

2)寒邪

·外寒(风寒)

四个见证:凉燥、表虚证、寒痹、太阴证;

①凉燥:

外燥(口鼻咽苔干燥、干咳)、风寒—鲜芦根;

②表虚证:

风寒、怕风、出汗—生黄芪;

③寒痹:

风寒侵入筋骨,关节疼痛—桂枝;

④太阴证(中寒):

外寒直侵胃肠出现腹痛、吐利、四肢不温—怀山药;

·内寒(阳虚)

最佳选药—淫羊藿。用量最多5g,量大不好熬药且其味膻。

3)火邪

·外火(外热、风热、表热)

①温燥:

外热加外燥;

②上焦湿热:

外热加外湿,下午发热,汗出热不解,头重如裹,舌苔薄腻,脉浮数—三仁汤;

③暑湿:

暑天—三仁汤加青蒿、荷叶;

·内火(虚热、虚火、阴虚、实火)

实火表现:舌质红,苔黄,脉数实

①心火:

口疮、口苦、心烦—车前草(利尿清心,导热从小便出);

②肝火:

胁满、易怒、目赤—生栀子(龙胆草苦寒伤胃);

③脾热:

消谷善饥、弄舌不定—生薏苡仁;

④肺火:

黏痰、鼻干、鼻衄—黄芩;

⑤胃火:

口渴引饮、牙龈肿痛—制大黄;

⑥小肠火:

尿频、尿急、尿痛—石韦;

⑦大肠火:

热结旁流、肛门灼热—马齿苋(最多30g);

⑧膀胱热:

淋浊癃闭—白花蛇舌草30g。

(2)痰浊

1)狭义之痰

在肺,主症三个:咳嗽、咳痰、喉鸣。

①寒痰:

痰清晰如泡沫、怕冷、苔白—白芥子;

②热痰:

痰粘稠有块、烦渴、苔黄—葶苈子(生用祛热痰通便,炒用只能祛热痰);

③燥痰:

呛咯带血、咽干舌燥—北沙参(北者止咳祛痰,南者止咳不祛痰);

④湿痰:

痰多易咳,苔腻纳呆—莱菔子。

2)广义之痰

·六个主症:

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黏、纳呆,尤以苔腻为关键。广义之痰用温胆汤,化痰退腻苔。

·五个定位:

①痰迷心窍:

眩晕、心悸、癫痫狂、中风、昏迷—胆南星、天竺黄;

②痰停少阳:

寒热往来、胁满易堵、喉如骨鲠(梅核气)—柴胡、黄芩。寒热往来,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发热,表现为低热。低热者,苔腻小柴胡汤,苔薄补中益气汤,手脚心热、苔净知柏地黄汤。

③痰浊中阻:

胸满、痞满、嘈杂不清、肢体沉重—温胆汤(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加莱菔子15g、丹参30g。痰瘀一体,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两方面药配合使用,可提升疗效。

④痰窜经络:

主要病种为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一者用虫类如土鳖虫、地龙剔络,化瘀和络,透经络之痰外出但在开药之前需得对患者进行划痕实验,决定是否用虫类药。虫类药为异性蛋白,可致敏。二者补气运痰,用生黄芪30g,补气推动托举痰液外出。

⑤痰阻四肢:

麻木、偏瘫—温胆汤加桂枝、鸡血藤。

(3)水饮

①溢饮:

肌肤,上下肢水肿—泽兰;

②支饮:

胸膈,咳喘难卧—葶苈子;

③悬饮:

胸胁,胁胀引痛—徐长卿(安全,止痛效佳);

④痰饮:

胃肠,肠鸣、纳呆—大腹皮(大腹皮较槟榔安全,槟榔具有成瘾性)。

(4)湿邪(内湿)

绝大多数为热化转成湿温或湿热,少数寒化转成寒湿。多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

处理湿热的矛盾把握以下原则:

①清热不助湿(避免过于苦寒恋湿伤胃):

蒲公英、生栀子、白花蛇舌草、连翘、野菊花

②利湿不助热:

生薏苡仁、车前草、白扁豆、桑白皮

③分利三焦:

上焦用杏仁,中焦用白蔻仁或砂仁,下焦用生薏苡仁。

(5)滞邪

1)气滞(肝气郁结):

主症:胸脘胁腹胀满作痛、情志异常、脉弦。主药为柴胡,关键在舌苔。气滞患者,若苔腻需疏肝理气,苔薄不腻或薄腻,需考虑是否为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2)气逆:

①肺气上逆:

咳喘。治疗咳喘关键在于痰的有无,肺系疾病有咳、喘、痰、炎、热五大症状,关键症状在痰。若为无痰咳喘,则为肾不纳气,重在纳肾平喘 用补骨脂、肉苁蓉、川牛膝15g。

②胃气上逆:

呃逆、打嗝。周围性呃逆在胃,中枢性呃逆在脑。周围性呃逆用生代赭石、灶心土30g;中枢性呃逆用灵磁石30g、胆南星10g。

③肝气上逆:

眩晕。治疗肝气郁结,需运用升降理论,升药量少,用川芎5g;降药量大,用川牛膝15g。

(6)血瘀

1)瘀血的三个指标:

①局部血结证:

定处刺痛、绞痛,拒按,肿块;

②全身血滞证:

嘴唇、指甲紫绀、舌紫、脉涩。舌有紫斑为瘀血,舌紫者,瘀血加寒重,需活血化瘀加温通,用桂枝或川椒(需因人制宜,四川10—20g无大碍,北方5g以下);

③离经血溢证:

出血,血块瘀暗,离经之血为瘀血。

2)血瘀的六个证类:

①气滞血瘀:

脉沉弦,胀闭刺痛,拒按,肿块。用郁金(动气中之血,理气化瘀),枳壳;

②寒凝血瘀:

脉沉迟,拒按,瘀血部位色暗,脸暗,得温稍减。用桂枝、乌药;

③热结血瘀:

脉沉数,小腹硬痛,神志如狂。用竹沥、全瓜蒌;

④气虚血瘀:

脉细迟,心悸乏力,偏瘫和积块。用生黄芪30—60g、地龙;

⑤阳衰血瘀:

脉沉细滞迟,面黑,嘴唇发青,腹大,肚子胀,肢肿,畏寒肢冷。用鹿角霜、红花;

⑥阴亏血瘀:

脉细弦数,形瘦瘛疭引痛(痛的不厉害),目涩。用麦冬、芦根、丹皮。

3)血瘀的五个定位:

①瘀阻于心:

脉细结代,心悸刺痛,精神异常,多为心律失常、冠心病。主药为苏木、生山楂;

②瘀阻于肝:

胁痛、痞块。主药为醋鳖甲30g、赤芍;

③瘀阻于肺:

胁痛、咯血。主药为薄荷、花蕊石;

④瘀阻于腹:

肿块拒按,闭经,痛经。主药为泽兰、地龙;

⑤瘀阻四肢:

肿满、肌衄、发紫。主药为路路通、鸡血藤。

(7)食阻

食积于胃脘,苔厚腻,脉滑实,脘腹胀满,厌食嗳酸。主药为焦三仙各10g、芦根(护胃阴)、连翘(清热)。

(8)虫积

六个判断指标:

绕脐阵痛,异食纳差,面黄肌瘦,夜眠磨牙,孔窍瘙痒,五斑显露(眼、面、唇、爪、苔)

①蛔虫证:

面色黄暗,兼有白斑,形体销售,脐腹疼痛,时发时止,早晨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嗜食异物,夜里磨牙,睡卧不安,烦躁啼哭,大便或干结或溏薄,或便下蛔虫,重者口流清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日久可见肚腹胀大,腹部硬实,青筋暴露。用使君子散、乌梅丸等。

②蛲虫证:

夜间肛门奇痒难耐,女性会阴亦痒,睡眠不安,尿频或遗尿,肛门湿疹。日久可见食欲减退,面黄肌瘦。用追虫丸,外用百部、打算灌洗。

③绦虫证:

面色萎黄,脘腹胀痛或隐痛,大便不调,便中有扁节状虫体,肛门痒痛,食欲不振或亢进,形体消瘦,四肢乏力,日久烦躁不安,头晕惊厥。用槟榔汤、下虫丸。


温馨提示:上述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津液辩证(精)_
沈绍功临床经验学习总结——辨证诊断论治部分
气血津液辩证
中医执业医生技能考试34病病机一览表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同病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