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医路随记》—麻黄升麻汤治疗喉癌

麻黄升麻汤治疗喉癌

喉癌,相当于中医的“喉菌”。此病名首见于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喉菌状如浮萍,色紫生喉旁”。其后《秘传喉科十八证》亦云,“软如猪肺,或微痛,或不痛,硬塞咽喉间,饮食有碍”,这说明我们中医在清代已经认识到了喉癌的局部表现。

(1)病因病机

①嗜食膏粱厚味,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咽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②寒邪外束,寒热胶结,导致肺胃不和。日久病情进展,寒热胶结、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卫气不和,津液不循常道,夹痰、夹瘀血成团成块,壅滞咽喉。

简而言之,内热外寒、寒热胶结、肺卫不和、燥湿相混,才是喉癌的基本病机。

(2)选方用药

《伤寒论·厥阴篇》的麻黄升麻汤证就是喉癌的有效方证。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强调了本方证阴阳寒热相混,言“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而虚实冷热,亦复混淆不清矣;是以欲治其阴,必伤其阳,欲补其虚,必碍其实。”尤在泾已经认识到了阴阳相混虚实夹杂,非常难治。

曹颖甫《伤寒发微》强调了上热下寒的尖锐矛盾:“欲清上热,则增下寒,欲温下寒,则增上热。故曰难治。”

王三虎在长期的肿瘤临床上认识到这一条论述的是喉癌。主要着眼点是“咽喉不利、唾脓血”,它在病位、病证上是相符的。它出自厥阴病篇,是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的一种必然,也和肿瘤的实际相符合。麻黄升麻汤,恰恰是符合这种寒热胶结、燥湿相混病机的有效方剂。

本方用麻黄散寒、宣肺、开解,升麻清热、解毒、利咽,共为君药。麻黄,《神农本草经》中是这样说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后八个字更重要,因为它是被我们忽略了的。

“除寒热”即麻黄的发散作用,不仅仅是它辛温能发汗,发散风寒,更主要的是,它能直接解除寒热胶结。故后其言,“破癥坚积聚。”

《日华子本草》中,麻黄的首要作用便是通九窍。九窍者,包括喉。麻黄还可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癥坚积聚,走五脏邪热,退热。升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是治疗口疮的首选药,但被中医轻视很久。因为升麻的名字,太容易让人想起它的升提作用,而大家对于补中益气汤中用升麻,均误以为是升提作用。

事实上,升麻性微寒,在补中益气汤中,升麻并非升提中,而是对补药、温补升阳药的一种制约,相当于张锡纯升陷汤中大量用黄芪的时候用知母、升麻来制约它,中医叫“方成知约”。不能因为它名字中间有“升”字,我们就理解它是升提,升提中气的根据不充分。中医讲究孤证不立,不能凭这一条证明它有升提作用。事实上,升麻性微寒,是治疗咽喉病的首选药。

《太平圣惠方》35卷,治疗咽喉闭塞不通、喉痹等咽喉病症的171个方中,用升麻者48方,位居第二;用射干者35方,屈居第三;而升麻、射干同见于一方者27方,过半也。升麻、射干的药对,值得我们记住。相比之下,玄参21个方子用,牛蒡子15个方子用,桔梗和半夏才8个方子和7个方子用,比较一下,升麻作用于咽喉值得重视。

在这本书的代表方中,有治咽喉风热不利、疼痛、咽干舌涩的射干煎;有治疗咽喉热毒上攻、干燥疼痛的含化升麻散;有治疗咽喉肿如有物噎塞的射干散,均以升麻和射干对药出头。即使是治疗眩晕肿痛、不下饮食的玄参散,也用射干和升麻,只不过是外加大黄和甘草而已。

另外,治疗咽喉闭塞、胸膈热毒所致疼痛的方剂,也用这两味药,全方仅仅有三味药,还有朴硝,说明升麻和射干配伍是清热利咽止疼的药。

《金匮要略》中治疗阴阳毒的升麻鳖甲汤,有咽喉不利、唾脓血;《伤寒论》的麻黄升麻汤中,有咽喉不利、唾脓血,均说明升麻的清热利咽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清胃散用升麻,纯粹就是清热解毒。《神农本草经》言升麻主解百毒,是有深刻含义的。火热炽盛谓之毒,在这里得到了证明。

本方中用桂枝、干姜,助麻黄辛开;黄芩、知母,助升麻苦降,使寒热之邪各自解散,共为臣药。

麻黄本来就使寒热之邪同时都能解除。当然,麻黄作为君药直接使寒热之邪散解的情况下,寒热并用有助于君药达到作用。更主要的是,本方中用当归、玉竹、芍药、天冬养肺胃之阴,照顾到了病程日久、阴液耗伤重的特点,此便是“燥湿相混致癌论”中的“燥”。与此相反,白术、茯苓燥湿化痰。滋阴而不致腻、化痰而不伤阴,主次分明,恰到好处,为佐药。如果说君药麻黄、升麻是辨病论治的,那么臣药就是辨证了,针对寒热胶结,佐药就是针对燥湿相混。甘草,解毒利咽,非此莫属,为使药。

(3)经验:

根据喉癌临床特点,制定了基本剂量:麻黄12g,升麻12g,当归12g,知母9g,黄芩9g,玉竹10g,芍药10g,天冬12g,桂枝6g,茯苓6g,甘草15g,石膏15g,白术6g,干姜6g。

临床上还常用的有桔梗汤、半夏散及汤,阴虚者常用玄麦桔甘汤,若咳嗽气喘,用射干麻黄汤。牛蒡子亦常用,剂量在12g、15g、20g不等。

山豆根,治疗咽喉疾病疗效亦佳,但有一定肾毒性,故临床使用一般不超过6g。方有配伍之奥妙,药有轻重之变化,并非所有药都是越大越好,合适为度。凡事要要调和,不能某一个过分出头,即使有出头的,也要有根据。

(4)典型医案

董某,男,43岁,陕西渭南人。2017年11月5日初诊:喉癌手术后半个月,皮肤癌十余年,银屑病。全身多处皮肤结节,伴大面积皮疹发红发痒。怕冷,自汗,眠可,大便可,食欲可,咳粘稠白痰。舌淡红苔薄,脉数。

就诊时曾询问到“回忆一下,你在发病以前,有没有淋过大雨吹过大风之类的情况呢?”患者恍然大悟地说:“我在16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大雨中赶路,大风大雨中走了很长时间,当时没在意,三年后开始长牛皮癣,紧接着全身的皮肤包括手心手背都溃烂流水,然后结硬痂子,厚的深入到肉里面像钉子一样,而且红肿发痒,就这样痛苦的过了十多年后,又被诊断出得了皮肤癌,再后来得了喉癌,半个月前刚做完手术。”

此种皮肤癌和喉癌的病因,就是典型的风邪入里成瘤,历久不散,进而致癌。需要用麻黄来宣散邪气,结合喉癌的病情,处以麻黄升麻汤合桂枝汤化裁——麻黄10g,升麻10g,红参12g,射干12g,桔梗12g,牛蒡子12g,蝉衣12g,山豆根6g,杏仁12g,白蒺藜30g,防风12g,荆芥12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12g,甘草12g,2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17年12月3日第二诊,人还未到声先到。自诉:“吃了药见效太快太神奇了,服药第三天,身上的痒就止住了,第五天开始,恶风恶寒消失。继续服药全身溃烂后长硬块的皮肤就开始陆续脱落,有的地方用手轻轻一搓,就哗哗的往下掉硬皮,会露出里面已经长好的新皮肤。25付药喝完,全身的皮肤全部退换了一层,现在已经正常了。这个病让我痛苦十几年了,每年皮肤癌都需要做一次手术治疗,把溃烂后变硬结痂地方连肉挖掉,但是不行,每次挖掉后很快就又溃烂结硬痂,14年做了14次手术。”结合主诉,继续诊断:精神状态好,口干,胁痛,放疗后白细胞数下降,舌淡红苔薄,脉弦。上方加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生石膏40g,3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小柴胡汤疏利枢机,助邪外出,石膏清热散结。

2018年3月4日第5诊,精神焕发,全身舒泰,皮肤平整光滑,症状消失。一篮子土鸡蛋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我还是要宠辱不惊,守方再进。

2018年10月7日第12诊,状如常人,近日复查未见复发转移迹象。守方再进。

按语:两种以上癌症同时或先后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情况愈来越多见。这正是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时机。

临床实践才是创新的源头,也是揭开众多医学难题包括经典著作无解之处的必由之路。本案的关键是我们找到了典型的风邪入里成瘤,历久不散,进而致癌的活生生的证据。而且依照邪从哪里来,就要从哪里去的原则,麻黄升麻汤合桂枝汤取效。

方中麻黄宣散邪气,升麻清热解毒,红参扶正祛邪,射干、桔梗、牛蒡子、蝉衣、山豆根,利咽解毒,杏仁助麻黄宣肺,白蒺藜、防风、荆芥祛风止痒,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润燥同调,甘草炙生同用,既能补虚又能解毒利咽。有了理论自信,就有了相应的回报。第二诊根据脉弦用小柴胡汤疏利枢机,助邪外出。石膏清热散结其一得益于木防己汤的灵感。而清热也是熄风的高招,这从风引汤中的石膏、小续命汤中的黄芩就可看出端倪。否则,风火相煽何时了?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三虎:麻黄升麻汤证就是喉癌的有效方证
中医经方抗癌专家偶然发现了伤寒论中就记载着治疗喉癌的有效方剂
王三虎订阅系列课:麻黄升麻治喉癌
《伤寒论》352条,麻黄升麻汤,历代无解...
喉癌
经方临床经验(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