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音乐巨匠 瓦格纳

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逝世于1883年2月13日,享年69岁。

瓦格纳的出生地:Brühl街3号

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累斯顿。瓦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

瓦格纳的继父:Ludwig Geyer

 

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1830年的瓦格纳

 

1833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担任音乐指挥。

歌剧《仙女》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俄国里加,任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累斯顿,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2年瓦格纳在巴黎

 

1849年在德累斯顿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镇。1865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

路德维希二世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也是作曲家。

齐格弗里德·瓦格纳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死于威尼斯文德拉明宫。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1876年8月,上演揭幕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前夜剧《莱茵的黄金》,德皇威廉二世、巴西国王唐·佩德罗二世、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音乐家布鲁克纳、格里格、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均受邀观赏该剧。当时该剧获得空前成功,剧院也名声大噪。该剧院拥有1800个观众席,整体设计全面照顾《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使其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而且该剧院也是著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演出场所,仅仅上演瓦格纳剧目,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瓦格纳的情感生活 

瓦格纳的情感生活色彩斑斓,很难描述得非常清晰,他似乎总是和有夫之妇纠缠不清。从法律上讲,瓦格纳先后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是演员明娜·普兰娜,第二任是科西玛·李斯特。

明娜·普兰娜

 

明娜是马格堡剧院很有名的女演员,前途无量,瓦格纳比她小4岁,当时债务缠身,不过,瓦格纳对她忠心耿耿地表白让明娜感动,于是,1836年两人结婚。然而没过多久明娜便离家出走,因为她感到生活的困窘而无法承受压力,幸好由于瓦格纳的巧舌如簧,明娜终于相信丈夫未来肯定可以功成名就,于是重归于好。明娜是在瓦格纳最潦倒的时候的糟糠之妻,她倾其所有支持了瓦格纳,并且跟随他一起过流亡生活,不离不弃。可惜,贫贱时相守的夫妻在富贵时却发生了分歧,明娜怕了苦日子,在《黎恩济》取得了成功之后明娜希望瓦格纳多写一些成功的作品,而瓦格纳关心的却是自己的音乐理想。

玛蒂尔德·魏森冬克

 

让明娜头疼的是瓦格纳与玛蒂尔德·魏森冬克的感情。魏森冬克是诗人,瓦格纳以他的诗歌谱写过声乐套曲,他的妻子玛蒂尔德小他14岁,是出身名门的美人。魏森冬克对瓦格纳推崇备至,并且出资赞助瓦格纳。玛蒂尔德自然爱屋及乌,对瓦格纳另眼相看,一来二去,两人便发生了微妙的感情,可以说瓦格纳非常依恋于玛蒂尔德,对于瓦格纳来说,玛蒂尔德就是女神,就是灵感的源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显然是他们恋爱的结晶。1857年,魏森冬克把瓦格纳接到自己的别墅中,让他有一个好的环境潜心创作,瓦格纳就在那里完成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他每天都会把写好的乐谱在钢琴上演奏给玛蒂尔德听,两人倾心相谈,恰似神仙眷侣。不过,两人似乎没有超过伦理的界限,实在是柏拉图式的恋情,结果,一年之后,明娜突然出现,她偷走了瓦格纳给玛蒂尔德一封言辞暧昧的书信,借此威胁玛蒂尔德离开瓦格纳。玛蒂尔德选择了和丈夫一起离开,这件事对瓦格纳打击非常大,他决心和明娜分手,明娜回德累斯顿娘家,瓦格纳则去了威尼斯逍遥。又过了一年,瓦格纳与明娜又待在了一起,他觉得离婚也不是好的选择,这一年他再次见到了玛蒂尔德,她为丈夫生了一个儿子,瓦格纳彻底绝望了。

科西玛·李斯特

 

瓦格纳的第二任妻子科西玛是个可以大书一番的女人,她是李斯特的女儿。15岁时,科西玛第一次见到瓦格纳,当时科西玛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非常敏感,喜欢幻想。此后,在巴黎科西玛又见到了彪罗,他是李斯特的学生,勤奋而有天赋。一段时间,李斯特夫妇把科西玛送到柏林暂住,照顾科西玛的是彪罗的母亲。后来,科西玛与彪罗结婚,而彪罗是瓦格纳的崇拜者, 1858年,彪罗夫妇拜访了瓦格纳,作曲家正把全部精力用在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上,这时正是明娜和玛蒂尔德闹摩擦的时候,两人都来找科西玛诉苦,这也让科西玛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瓦格纳。随着彪罗的成功,科西玛与他的沟通日益减少,渐渐对瓦格纳产生了莫名的感情,有时瓦格纳会来拜访,两人经常散步聊天。等到1863年瓦格纳得到路德维希国王的赞助人生大有转机的时候,他和科西玛的感情也发展到了关键阶段。

1860年的瓦格纳

 

瓦格纳比科西玛整整大24岁,但年龄的巨大差距在他们看来并不是问题。然而,渐渐他们的暧昧关系在社交圈子里传开,不久,科西玛去卡尔什探望父亲,彪罗搬进了旅馆,科西玛此行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自己即将破裂的婚姻。虽然李斯特生性浪漫,但是,可能受到卡洛琳的影响,他变成了道学先生,对于女儿的丑闻他感到十分失望,没过几天,李斯特与科西玛一起回到了慕尼黑,他立刻去见瓦格纳,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李斯特告诫瓦格纳应当马上终止这危险的三角关系,停止与彪罗一家的接触。瓦格纳向怒气冲冲的好友、也是未来的岳父解释自己对科西玛的依恋,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彪罗

 

但彪罗不得不马上回到慕尼黑,参加《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排练及首演,这时科西玛告诉彪罗,她又怀孕了。4月10日,科西玛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伊索尔德,彪罗承认她是自己的女儿,并且请瓦格纳担任孩子的教父,几乎可以肯定,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的骨肉。然而,彪罗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却保持了沉默,他知道《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演出在即,国王又试图将慕尼黑建成音乐中心,这场首演对他个人的前程至关重要,因此,彪罗不愿放弃。

1872年瓦格纳与科西玛·李斯特

 

当时,瓦格纳与科西玛已经难舍难分,但慑于舆论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装模作样,直到结婚,科西玛与瓦格纳还是保持了表面上的分寸(为了让人们永远不知自己与瓦格纳的私情,科西玛临终前销毁了所有相关的日记和书信)。1866年,明娜去世,瓦格纳获得了自由,科西玛马上带着三个孩子住到了瓦格纳在瑞士的别墅,第二年,他们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伊娃。

1866-1872年瑞士的别墅

 

丑闻已经不可避免,彪罗万分痛苦,科西玛到柏林住了一段时间安抚彪罗。1868年11月,她带着瓦格纳的两个孩子离开了彪罗,原因恐怕是她的再次怀孕。1869年6月,瓦格纳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齐格弗里德出生了。最终,彪罗不得不同意与科西玛结束失败的婚姻生活,于1870年7月18日与科西玛离婚,8月25日,科西玛与瓦格纳结婚。不久,伤心不已的彪罗离开了慕尼黑,他把5个孩子都扔给了科西玛。此后,他们11年不曾相见。彪罗终生没有再婚。令人吃惊,也是出乎彪罗意料的是,瓦格纳竟然认真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努力照顾好5个孩子。

拜罗伊特的科西玛半身像

 

科西玛是个尽职的妻子,她无条件地接受与容忍了瓦格纳全部的优点和缺点,包括丈夫的自负和小心眼。她加入了瓦格纳对勃拉姆斯的仇视,她赞颂瓦格纳撰写的脚本,而全然不顾其中的文法错误,她竭力帮助瓦格纳周旋于巴伐利亚宫廷的高官贵胄之间,总之,科西玛是个很会掌握丈夫脾气的女人。

拜罗伊特音乐节期间,瓦格纳一家与客人们在一起。

左前排:科西玛(怀抱齐格弗里德)

右一:瓦格纳

弹钢琴者:李斯特

 

渐渐地,科西玛成为了有趣味的女人,她开始对哲学感兴趣,有段时间她喜欢和尼采讨论超人和上帝是否真的死了,她的钢琴水平并不低,常常和丈夫或者他们的好友汉斯·李希特一起四手联弹,在许多人眼里,科西玛是热情的女主人、能干的家庭主妇和充满爱意又严格的母亲。对于自己的父亲,科西玛始终怀有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她不能原谅童年时代李斯特对自己的漠不关心以及李斯特反对她与瓦格纳的婚姻等等,另一方面,她又以自己的姓氏而骄傲,她崇拜自己的父亲。为此,科西玛十分苦恼。

科西玛、齐格弗里德和瓦格纳

科西玛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瓦格纳实现梦想,他们一起到德国各地寻找能够实践瓦格纳戏剧和剧院建设理想的地方,当见到拜罗伊特的时候,他们确信梦想已在眼前,这里既是德国中世纪游吟诗人吟咏的故地,又属于路德维希国王的疆土。最后,在科西玛的鼓励下,瓦格纳夫妇搬到拜罗伊特居住,瓦格纳建设节日剧院,科西玛则亲手设计他们的豪华新居旺弗里德别墅,在这座宫殿里瓦格纳完成了《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剧照

 

1876年8月13日,全部四联剧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首演,盛况空前,嘉宾云集,科西玛盛装接待贵客,尼采也来了,但看了一半便拂袖而去。为此,科西玛至死不能原谅。《尼伯龙根的指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巨额财政赤字,科西玛明白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旺弗里德别墅,科西玛陪伴瓦格纳走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在瓦格纳最后的岁月里,科西玛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妻子的鼓励与支持,恐怕暮年的瓦格纳很难完成《帕西法尔》,那时候,每天晚上瓦格纳都会演奏以前的作品片断给科西玛听,和他们在一起的大多是齐格弗里德。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去世,这对科西玛的打击很大,整整4个月她闭门不出,然而,新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就要到来,除了她没有人能够再组织起一届完美的演出季,于是,科西玛强忍悲痛出面协调,她选中指挥家赫尔曼·莱维出任音乐指导,虽然她痛恨莱维,因为他是个犹太人(受瓦格纳的影响,科西玛也是个排犹主义者)。最终,他们结束了合作。科西玛觉得终于恢复了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纯洁性,此后,科西玛亲自担任音乐节艺术指导(1886-1906),她一共与9位指挥家合作过,最后一位是她引以为豪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不过,很可惜他娶了个英国女子,这位女子是狂热的希特勒崇拜者。

1905年的科西玛

不久,科西玛病了,她不得不把音乐节交给36岁的齐格弗里德,女儿伊娃和女婿搬来照顾她,10年之后,齐格弗里德与英国女子温妮弗雷德结婚,新郎46岁,新娘18岁。1920年科西玛双目失明,不过,她的晚年生活十分平静,常常在回忆中度过一个下午。1930年科西玛·瓦格纳去世,享年92岁。同年,齐格弗里德去世,享年61岁。他们共同埋葬在瓦格纳身旁,埋葬在旺弗里德墓地。1874年科西玛取了这个名字,旺弗里德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幻境中的和平。

瓦格纳在拜罗伊特的墓地,1977年科西玛的骨灰被洒在遗体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柯西玛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西方古典音乐家(二五) 瓦格纳
李斯特为何对瓦格纳甘拜下风
这是瓦格纳与柯西玛的爱情产物丨聆听《齐格弗里德牧歌》
瓦格纳的情感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