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天子守国门”:朱棣迁都的历史意义,有何利弊?

天子守国门是权威政治的必然选择,中国商代在河南河北一带建都,因为东夷人是最大危险。周代以后就在西安洛阳一带建都,因为西北的西戎是威胁,再后来开封,北京建都是因为威胁逐步从西北转移到东北方向,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因为军队必须要靠近威胁,但是皇权要稳定必须牢牢控制军队,建都在威胁地周边是必然。燕云十六州就在北京附近,北宋就是丢失了燕云十六州才灭亡,金兵借着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南宋只能退守秦岭淮河一带,成半壁江山。300多年了,明朝不想成为第二个南宋,只能是死守北京,将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北京附近,一点也没错。

自打隋唐之后,关中土地退化,粮食减产就不适合在做都城了,至于中原开封洛阳等地更不适合,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宋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至于南方定都,短期还行,长期你要做好被兵变造反的可能,因为当时中原王朝主要敌方都在北方,军队都在北方驻扎,而远离朝廷中枢的军队比炸弹还危险,所以当时的北京是最合适的。

天子守国门的情况基本类似:面临巨大外患(明初尽管赢了蒙古人,但塞北依然有几十万蒙古铁骑),所需的防御力量和体系基本是固定的,任何人一旦拥有了这块军力都是帝国大患,而帝国剩余的财力又不足以在这块之外另维持一支相当规模的军力,唯一的选择:天子自己把持这支军力,即天子守国门。

朱棣数次北伐征元,就在他临死时也在征元的路上,不把北京作为征元的根据地,聚集军队、物资,征元就无从谈起,正因为以北京为据点,以大运河为后勤通道,征服蒙古才有了人员、物流基础。这些体现了明成袓的战略眼光和定鼎北方的决心,可惜此后子孙没有了他的进取心。当时北方经过几百年外族的占领和摧残,经济和文化已经大幅度不如南方了,南北差异极其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差异继续发展下去,那下一个战乱来临时,就是南北真正对立和分裂时了,想融合的难度地狱级。但如果北方是首都,那经济和文化肯定不会落后南方太多,南北会平衡一些。

第二点,南方如果是首都的话,那就是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结合,但北方边疆精锐军事中心会远离,这是极其危险的,所以朱棣选择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结合,经济中心虽然不再,但可以通过税收吸全国的血来平衡南方的经济中心。

事实是从元开始大一统朝代一直都是定都北京的,往前推也是定都北方的居多,因为边患主要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南方相对稳定,南方经济好就更应该定都北方了,你只想着发展经济,可想没想过一个太过安逸的环境也会让一个王朝丧失警惕性,就像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样,本来积极进取一下子就腐化堕落了,而且经济不好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民变,所以在北方建都不仅能防边患也能防民患,首都作用主要是政治中心,当然优先要考虑国家稳定的问题。

朱棣迁都北京并不是小家思想,而是因为大明的主要对手在北方,迁都北京对稳定局势有益处,而且朱棣迁都时并没有废弃南京,在南京还有一套行政体系,这样一来北京一旦被攻破皇帝就可以逃往南京重建大明。明朝是历朝历代里唯一拥有两京制度的国家,但是朱棣没想到的是两百年后他的子孙崇祯皇帝不但没有逃反而自缢了,这样一来南明行政体系就彻底废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祖训还是后人赋予的憧憬
平史 | 他令满清的统治者都心存敬畏,却惨遭亲美大V的长期抹黑~
天子守国门,铁血大明,天子御驾亲征最多的朝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是明朝的哪两位皇帝?所指何事?
大明对外政策很了不起(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天子守国门)
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朝代,清朝该怎么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