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新发现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又启:依然创新不断,依然值得相信

文丨王双双(方塘传媒《重新发现河南》主编)

4个月前,伴随着“重阳奇妙游”的正式播出,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落下帷幕。大家一边恋恋不舍,一边开启对新一年“奇妙游”的期待。与此同时,许多对河南卫视、河南广电乃至河南抱有热爱的观众不禁心底生出一个疑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还行吗?

毕竟,从2021年河南春晚开始,有《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珠玉在前,想再带给观众“惊喜”,谈何容易。文艺创作者最怕的便是期待值拉满,也鲜有哪位文艺创作者能一直稳居创作巅峰。

2022年的河南春晚似乎印证了某些担心,“审美疲劳”的苗头初现。尽管河南春晚一口气喜提五六个热搜,且#河南春晚#的词条长时间霸居热搜榜第一位,但依然有观众弱弱的表示:感觉节目好像没有那么“精彩”了。

一时间,一种唱衰“奇妙游”的论调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涌。

2022年2月14日晚,新一年的《元宵奇妙游》如约而至,并毫无意外的出现在热搜榜上:#河南卫视神仙节目上新了#、#河南卫视把传统文化拿捏了#、#河南卫视的导演绝对能处#,截至2月15日上午十点半,这三个话题共带动了2.76亿人阅读;朋友圈中,也有许多朋友转发节目的相关视频。

显而易见,《元宵奇妙游》的宣传可能不及2022年春晚声势浩大,但节目的用心程度以及论带给观众的视听享受,丝毫不打折扣。

“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伴随着公羊高的名句,一场浩浩荡荡的“元之始终”视觉秀向我们袭来。从指导人跨洋远渡的指南针到促进文化古今传承的造纸术,从炸裂便是雷霆万钧的火药到重列就是书写文明进程的活字印刷,画面一眼一景,恢弘震撼。

随后,“守望山河,狮舞东方”的民俗秀,让北狮、南狮共庆元宵,与现代油彩艺术画作的创作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还有反响热烈的指间舞《梦莲》和古典舞《五星出东方》。指尖舒展,步步生莲,《梦莲》营造的东方美学宛如一个纯净隽永的梦境;《五星出东方》则将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四神云气图”所承载的深厚内涵通过鲜活生动的舞姿展现出来。

歌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配以中国女足重登顶峰的历史性画面,让人瞬间梦回女足逆风翻盘奋勇夺冠的那天。

许多网友看完节目后表示,“河南的节目越来越好了”、“河南卫视秀一年了”、“好美,看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显然,2022年的《元宵奇妙游》并没有让大家失望。而这些赞扬的背后、惊喜的源泉,则是“创新”的力量。

1

创新才有生机

   

去年《中秋奇妙游》时,我们便在一篇评论中对“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制作方向和内容创新度表示过担忧:“随着这一系列节目的持续火爆,以及所获得的来自更多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出于对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考量,还是出于对主旋律和正能量的更多价值承载的考量,会不会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接下来的内容创意空间以及运营策略创新,都是值得关注甚至是警惕的,以避免像以前很多明星栏目那样,因为需要考量和承载的东西太多,做着做着就回到了传统模式中去了,做着做着就走向平庸了。”

但就目前来看,“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主创团队显然对此有所警惕,并找到了方法加以应对。

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

今年的“奇妙游'并未单纯延续去年 “网剧+网综”的形式,而是用创意概念片进行串联;在内容设置上,增加了“小剧场”环节,将一切可能带给观众突兀感的内容合理化,增强节目的娱乐性。这种改变,直接影响了广告的呈现方式。

基于商业上的考量,“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增加广告的植入毋庸置疑。但相比去年时不时出现的大硬广,今年的广告则被“安排”进了小剧场,这是一种近年来被市场验证过的植入方式。

比如节目中有段科普元宵节“情人节属性”的剧情,通过一对古代情侣买项链的故事,“菜百首饰”进行广告植入。正当观众想吐槽时,突然乱入了一个现代人。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是“戏中戏”。瞬间将广告植入带来的不适感消弭于无形。

除此之外,节目的网络化明显增强。比如歌曲《回马枪》的演唱者,便是去年爆火于抖音平台的“416女团”。动漫加真人的歌曲演绎方式,包括小剧场的对白设置,均带有明显的网络属性。

其次,就是内容上的创新。

如果说,去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带给大家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冲击,那么,今年的《元宵奇妙游》真正做到了文化讲述与视觉呈现的并驾齐驱。不仅节目的文化密度明显变大,与河南相关的文化元素也有所增加。

有网友留下弹幕:“没点文化看不懂河南卫视的节目啊”。比如由著名舞者骆文博领舞的开场舞《元夕之约》,整支舞蹈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难得一见傩舞表演,后半部分舞者则用舞蹈演绎了宋词里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装扮上,男舞者沿用了宋朝男子簪花的扮相。

其实,无论是男子簪花还是傩舞,尽管它们曾盛极一时,但在大部分观众眼里,仍较为小众;对于一些人,也许他们没有听过这首宋词,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欣赏舞蹈的美,解锁“簪花少年郎”的帅气。有位网友在傩舞表演的节目下表示:“动作有点怪,但真好看啊。”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要对观众有信心。除了共鸣,节目更多的责任是要做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不要担心普罗大众对阳春白雪的不接受,今年的《元宵奇妙游》告诉我们,好的文化、合适的表达,是可以引起关注和好奇,促使大家去靠近和学习的。对于相关文化的学者或内行,看到自己心水的古老而小众的文化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想必也会颇感欣慰。

至于节目中的河南元素,四神云气图、南阳汉画砖、四大发明,除此之外,豫菜的制作方式、特色菜品在节目中得到大量呈现。相比烩面、蒸饺,牡丹燕菜、炸八块、铁锅烤蛋这些豫菜平日并不常见。该节目具体而形象的传播了河南的饮食文化,这大概也是目前豫菜在公共领域最广的一次传播。

2

光来,风起!

   

2022年的《元宵奇妙游》作为新一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真正的开局之作,是2021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整体的升级之作,也预示着一场新的旅行和挑战即将开启。

今年河南春晚的导演陈雷谈及再次执导春晚的压力时说到:“再次执导春晚压力非常大,这个大是源于通过一年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把春晚的期待值推到了一个最高点。这个压力更多的是源于所有人的期待。”

对于创作团队而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脑力、心力无穷尽的压榨,是对自我又一次的深度剖析,是对创作力要求的无限提高。

伴随着节目的成功,河南卫视从一个地方卫视成为广大网友口中的“河大卫”。

在商业变现方面,“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为河南短期变现能力最强的节目。从仰韶彩陶坊的独家冠名到金典的“千万级”独家冠名,再到今天天猫神奇的老字号总冠名、思念玉汤圆联合赞助、贾湖酒业、梦幻西游官方合作伙伴,仅用了一年时间。

在宣传方面,从单打独斗到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的加盟以及收获众多重量级“自来水”,仅用了半年时间。

对河南广电而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一个地方卫视的逆袭,是一股“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

从今年的春晚开始,节目便已经升级为中英双语字幕,这也预示着节目创作者的视野和征途正式从中国迈向世界。2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还在Meta(原名Facebook)平台推介2022河南春晚节目《国色天香》;与此同时,《欧洲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海外媒体也纷纷发文赞叹。

对于河南文旅而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经成为河南文旅文创战略下的一个标杆项目,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其从IP迈向超级IP的过程中,不仅承载着河南人、中国人对家乡文化、传统文化的深情与自信,更承载了我们的渴望与骄傲。

如今,河南广电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高坐“神坛”,大家都在仰望,但这种仰望,又何尝不是一种诅咒?

《元宵奇妙游》最后的小剧场内,副导演站在绿幕背景前告诉导演这就是元宵奇妙游的“人山人海万家灯火的大场景”,理想很丰满的导演面对骨感的现实,失落道,“不拍了”,起身而行。

“你还相信光吗?”面对失落的导演,副导演动情的问道。

而回答他的,只有一句无奈的念白:“满场荒唐景。”

一把辛酸泪。

所以呢?

不干了吗?不突破了吗?不往前走了吗?

他们已经回答了——

光来,风起!

(注:以上配图均来自河南卫视的“元宵奇妙游”视频截图)


编审:袁媛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再刷屏前,我们“跟踪”了总导演一天
又出圈了,河南的《元宵奇妙夜》太美了,传统文化宣传,优秀答案
河南卫视的唐小妹宇宙
凤鸣|全网点赞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收视率缘何成为意难平?凤凰网河南
又火出圈了!河南卫视凭什么成了“顶流”
两家卫视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综艺 文化类节目借力传统谋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