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赶超越在陕西︱陕师大李令福:引领关中水利走向第五次辉煌

文︱张勋(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管子》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水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

“关中”就是我们常说的八百里秦川,东到函谷关、西到大散关、北到萧关、南到武关。关中平原南面是秦岭、北边是北山、西边是陇山、东边是黄河,在这长约三百公里,宽约一百公里的平原上,渭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渭水与千河、石川河、洛河以及“长安八水”等河流构成了羽状水系,为关中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关中地形图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方便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开展漕运交通,关中积累了悠久的治水经验。其中形成了4次治水的辉煌时期,分别是秦修郑国渠、汉修白公渠、唐修郑白渠、民国兴修“关中八惠”。历史证明,“善治秦者必治水、善治秦者先治水”,水利是关乎治国安邦和百姓安居的民生大计。

近年来,西安市启动了“八水润长安”工程,以“保水、饮水、治水”为重点,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水源,计划建设5条生态引水体系,打造7片湿地,生态修复10条河系,新建改造提升28座湖池。到2020年,全市生态水面面积达到7.6万亩,湿地面积7.9万亩。随着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2017年将引水入关中,昆明池、广运潭、渼陂湖、潏河湿地等水域工程的修建,我们认为关中的水利即将走向第五次辉煌,实现“山水塬田城”的和谐共生。

“引汉济渭”工程

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如何树立山水大格局,利用水资源解决城市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产、城、人和山水自然的和谐?为此,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勋近期对话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教授,共同探讨以山水大格局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之路。

李令福简介

李令福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其他奖励7项。参与陕西省及西安市城市建设,主持一系列实际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比如围绕大唐芙蓉园的唐文化、汉唐昆明池的水文化、大明宫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复兴唐华清宫的历史依据、榆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西安航天基地文化生态园建设等,共开展了十几个相关的课题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以下为对话原文:

1借昆明池修复契机,重现关中水利辉煌

张勋:西安现有的水源地黑河水库远不能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为解西安乃至关中之缺水,陕西省决定,利用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结合该处土壤天然防渗的地质条件,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工程。现在昆明池的水源来自于“引汉济渭”工程,在汉唐时期昆明池的水源在哪里?

李令福:昆明池最初的水源应该是滈水,后来增加了潏水,由于汛期水量过大容易造成汉长安城的水害,于是通过人工整理使潏水和滈水部分水流汇入人工开凿通向沣河的交河河道。通过对南郊诸河的整理,利用滈水古河道继续向昆明池供水,在汛期通过交水把滈水与潏水汇来的多余的水排入沣河。根据实地考察,香积寺以下今滈河流道的正下方遗存着一条宽阔的古河道洼槽,西北向沿今赤兰桥、南雷村、堰渡村、东西干河、楼子村、三角村、大羊吉村、孙家湾、李柳树一线趋于石匣村北。现地表上还有排水渠一条,降雨一多,便有大片积水地出现。其下正可注入昆明池,北接滈池,这就是滈水的古河道。

汉昆明池水系

张勋:昆明池是汉代上林苑最优美的景区之一,成为皇家贵族的游览胜地,是汉唐长安城的重要水源地,改善了汉长安城周边的生态环境,今天我们修建昆明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对西安城市用水和生态环境改善有什么影响?

李令福:昆明池(今斗门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调节水库并向西安城市供水。在解决城市用水和改善环境上具有以下影响:一是水蒸腾对周边空气质量的改善;二是通过养殖水生动物对生物环境的保护;三是园林和绿化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提升;四是引水、排水和向城市供水形成的河网对西安河流、湖泊水循环产生的积极影响。城市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是相通的,水净化处理后可以饮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可以工业化使用、蓄水池形成湖泊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张勋:唐代昆明池的文化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继承汉代,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牛郎织女石刻;第二个就是唐代文人雅士游览歌咏;第三就是唐朝开始产生的关于昆明池龙王与龙女的神奇传说。在昆明池的开发中,如何挖掘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昆明池成为西安的城市文化坐标?

李令福:挖掘昆明池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昆明池(石爷石婆等石刻)、镐京遗址、周灵台、灵沼、滮池等历史文化遗迹古迹,为昆明湖遗址景区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昆明池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湖、其独特的七夕文化、水军基地、上林苑、水产养殖、丝绸之路、供水和漕运等文化都具有深入挖掘的潜力。

挖掘昆明池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张勋:昆明池项目与“引汉济渭”工程相结合,通过斗门水库内湖的调蓄功能,给沣东、沣西两个新城的供水,预计可解决200万人的饮水问题并和沣东、沣西的地下水联合使用,具有泄洪和防涝作用,请问如何将昆明池与沣西新城的海绵城市结合起来,加强水的综合利用,达到节约用水,涝时排洪,旱时取水的效果?

李令福:西咸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非常好,我们去年参观过。实际上就是生态水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昆明池和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的地下水是相通的,在雨水期多余的水流向昆明池。在干旱时昆明池将对周边地下水进行补充,解决植物缺水的问题。

世界水利发展有五大阶段,第一,解决水多的问题,防治洪水;第二,解决水少的问题,昆明池就是解决水少的问题;第三解决水脏的问题,解决水污染;以上三个解决了才能解决第四个,水景的问题;第五,生态水利,建设生态河流,回归自然。

2大西安建设要保护山水大格局

张勋:隋唐时期,长安城在利用原有的昆明池水源和供排水系统外,通过开槽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黄渠、漕渠等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相通的城市水利系统。近年来,西安市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有曲江池、北有汉城湖、东有广运潭、西有昆明池,如何将其连接形成开放的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李令福:在八水润长安的规划中,从西面的昆明池可以行船到东面的广运潭,从南郊的曲江池可以行船到北郊的汉城湖,目前还正在实施当中。目前的水循环系统主要是黑河饮水工程的水经过曲江水厂净化供应城市用水。水厂余水部分输送到曲江池,曲江池的水流向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流向兴庆池,再到护城河,护城河流向汉城湖,汉城湖流向渭河。从秦岭到渭河,水系穿过西安城,形成了开放的循环系统。

张勋:秦代修建了郑国渠、汉代修建了白公渠,唐代修建了郑白渠,近代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了“关中八惠”,西安周边有“八水绕长安”,今天我们如何通过对水的治理解决西安的城市用水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

李令福:我认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该放在整个关中的大格局下来看,关中的水是中国最特殊的,一是拥有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几十条发源于秦岭和北山的支流汇入渭河,还有引汉济渭工程对关中水资源的补充,所以水是够用的。为了保护这些水资源,我们应该通过对秦岭和北山的生态资源保护来提升水资源的涵养量,山水治理一体化,提高水资源涵量和质量,让秦岭和北山成为关中水资源的绿色屏障。

二是要整合关中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所有的城市用水、乡村用水要有一盘棋的完整规划。通过科学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计算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配置水的利用。

学习以色列人善于通过技术取得水资源保护的效益,在获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整个社会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把整个关中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成中国的示范区,全行业、全领域对水资源统一核算和利用,走在全国的前列,实现关中水利开发利用的第五次辉煌。

张勋:在“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自贸区”“关中城市群”等核心国家战略在西安密集投放的今天,西安已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桥头堡和面向亚欧国家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西咸新区托管后,大西安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在此过程中我们如何解决产、城、人和山水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李令福:在古代,周秦汉唐时期长安水环境非常好,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世界文明的制高点,当时的水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特别好。在现在建设大西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以水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是我们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不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是做不好的。

“八水润长安”和“引汉济渭”就是现代关中水利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地形保护没有做好。对西安环境影响较大的铜人原、白鹿原、龙首原、鸿固原(杜陵原、凤栖原)、乐游原、神禾原和细柳原等,基本没有保护的意识,靠近城区的几个均遭到破坏,没有实现产、城、人与山水自然的和谐统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描写的乐游原,当时登上乐游原可以看到整个长安城,可以望到昭陵,现在只能看到高楼林立。

唐代,登上乐游原可以看到整个长安城,北望昭陵

水代表着自然,现在整个保护水资源的格局和思想有了,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保护秦岭和北山对西安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长安八水”保护好了没有?八水之间的原保护好了没有?房地产开发对原的破坏很大。西安的发展要注重对历史名城资源的保护,就要对世界著名古都长安城的山水大格局进行保护。

我们现在只是保护有形的,像城墙、汉城墙遗址、丰镐遗址等有名的历史资源,对山水大格局的保护没有做好。西安是世界级历史名城,西罗马、东长安,在建设历史名城的过程中不能只关心GDP,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就是保护好汉唐长安城的山水大格局,实现山水自然、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融合,这就是东方文明都市的特色,这才是西安对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贡献。

张勋:如何保护和节约用水,促进水的效能最大化?

李令福:节约用水主要有两种手段:总量控制和再生利用。总量控制就是要有关中水利一盘棋的意识,整体规划、科学和合理利用。中水利用则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开源节流的重要措施,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中水利用,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都可以实现循环使用,解决了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问题。

张勋:从历史上关中水利发展演变来看,秦岭和北山山系是大关中重要的水源供给带,唐以前关中水资源丰沛,孕育了周秦汉唐的长安文明,随着唐宋以来对秦岭植被的破坏,关中形成了汛期洪水,枯水期断流,河流湖泊锐减的局面。在当前如何保护秦岭和北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关中的水源地?

李令福:上个世纪我的导师史念海先生就提出保护秦岭水源地,专门向西安市政府和国家林业厅写过建议,意见得到了采纳。现在秦岭和北山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秦岭要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现在的开发建设都受到遏制,动植物保护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编辑:潘鹏

设计:孙月园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中国转型,陕西故事。方塘智库将持续推出“追赶超越在陕西”系列研究文章,聚焦“一带一路”、大西安、文化旅游、创新创业等热点,立体讲述陕西省的转型发展故事和追赶超越战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
陕西非常规水源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水资源管理如何影响文明进程 徐峰
西安昆明湖
200亿复活西安汉代昆明池
【大美沣东】千年昆明池 西安新名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