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丨重新发现河北

文丨宋彦成(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富强。四十年,我国进入新时代,“不均衡不充分”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政令出北京,举国贯彻实施,回望燕赵之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区域间的产业变革与产业转移风起云涌。

除此以外,如同所有北方的冲积平原,春种、秋收、冬藏,人们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经济和天气。又是一年,华北平原的春天如约而至,然而雾霾却仍未散去,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的时代,京畿之地河北也迎来新的历史使命。

1

京畿之地河北的困惑

   

一到秋冬季,华北平原就笼罩在雾霾之下,拨开颗粒感分明的烟幕,所闻所见到的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生火取暖排放出的烟尘等,经一系物理化学反应之后清晰可辨、避无可避,而其背后隐藏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问题。

在以煤炭、石油等石化资源进行热能转化的工业体系中,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效益最大化难免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尤其是最可直观察觉到的大气环境变化。然而,即便作为一国首都,北京也不能幸免,从早年的沙尘天气到如今的雾霾痼疾,困扰北京的生态问题久矣。

一直以来,北京都在努力营造蓝天白云的国都气象,从植树造林到产业结构调整,从限号限行再到禁烧烟煤,从北京发出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无疑,北京以及环京周边城镇的工业体系自然也受到最严格的管控,从首钢迁出开始,天安门上再难看得见烟囱。

作为北京的门户,京畿之地河北的使命就是拱卫京师。在农牧业时代,无论是秦皇岛山海关还是张家口大境门,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关内政权的稳固。因此,对于河北的经营关联着江山国祚,远到“土木堡之变”的记忆伤痕,近至西柏坡的往事风云,河北都是北京的河北。

从区域地理来看,河北的应许之地指的是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依山靠海,物产丰足。当下来看,作为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以及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河北的“不均衡不充分”既表现在其内部不同区域的11个地市之间,也反映在与其在建制上泾渭分明的京津两地之间,更在于其自身产业结构在名义上的不均衡。

以工业见长的唐山市几乎历年GDP总量皆碾压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更不必说规模仅在千亿级别的承德、张家口、衡水以及秦皇岛。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仅唐山与石家庄两市GDP总量就计13109.6亿元,占比达36.5%。即便不以GDP论英雄,从资源禀赋、区位价值、未来发展潜力等维度进行量化分析,河北各市之间俨然差异悬殊。

2017年河北各市GDP总量排行榜

就河北自身而言,虽然2017年其GDP近乎实现3.6万亿元,总量较之于2.8万亿规模的北京以及1.8万亿的天津为多,但其前提在于以一省之力发展经济,人均GDP则远不及京、津,这事实上关乎到如何定位河北的问题,河北是农业大省不虚,同时也是广义上的工业大省,其中2017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8:48.4:41.8,“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分明。

以老大哥唐山为例,在其现有的工业体系中覆盖有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等行业,其中钢铁行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而钢铁的营收曾一度占到唐山全市GDP的70%,这意味着与其产业相关度较高的煤炭、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集中分布。至于其他诸市,经过多年发展,同样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这就使得拱卫京师的河北自身面临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结构性问题。

2

河北的使命召唤

   

长久以来,人们谈及河北必然联系到北京的“虹吸效应”,而“灯下黑”的发展魔咒,使得河北难以在经济上有更多建树,甚至形成“环京贫困带”,并且一度在记者、观察家和研究人员悲悯的笔下一片衰败景象。

在有关河北的叙述表达中,无论是当地人还是作为他者的宾客,无不慨叹于人才外流、村镇空心与产业凋敝。的确,正是咫尺之遥的北京使得潮白河两岸的通州与大厂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河北也在首都北京变身成为大城市的过程中,慷当以慨,以至于北京竟得了大城市病,不得不疏浚。

河北是北京的河北,河北是京津冀的河北。无论是北京化解过剩产能,还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京畿之地河北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事实上,长久以来在河北自身的观念系统中,其人对于北京的认同远远大于对石家庄的认同,甚至于在一个更宽泛的历史文化地理语境中去认同一个作为“燕赵之地”的河北。

无论是“京津冀一体化”,还是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利在京津冀,利在河北。一方面,河北因地利之便,得享京、津两地城镇化的红利,借此整体推动河北城镇化的水准,自不必说一些环京小城镇如燕郊、固安、大厂等县域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另一方面,河北也于此迎来京津产业转移的红利期,从以首钢为主的能耗型企业转移至唐山始,尝到甜头的河北乐此不疲,积极承接源自北京的产业转移,甚至还为此与毗邻的天津市竞争不断。

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作为首都北京疏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首选之地,河北俨然不再只是世人印象中北京的“菜篮子基地”和“后花园”,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即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显然,从一开始,河北就不是河北的河北,尤其是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四个地级市、14县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更是取决于北京整体的发展规划。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简称《北京新总规》)出台,北京将从“城”转变为“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而当年4月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无疑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

除此以外,在《新总规》所划定的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中,其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涉及河北省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以及邯郸六市,牵一发而动全身,河北肩负护卫北京蓝天的重任。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对于河北来说,北京的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有挑战,世间安得双全法?

2015年,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安顺声明污染企业不转给津冀,而在此之前,河北几乎照单全收。对于像首钢这样的能耗型企业,虽然其在产区转移中完成了生产线的更新,为唐山社会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对资源高度依赖、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这其实也是资源型城市唐山船大难掉头原因所在,面临去产能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困境,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3

河北的碧海蓝天梦

   

长久以来,京畿之地河北就未能跳出河北、跳出京畿。近年,对于“跳出河北看河北,跳出京畿看河北”的呼声不绝于耳,而其契机一方面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抓手,打通三省市的任督二脉,从交通、生态、产业三个方面为着力点,达到互利共赢、互通有无、开放包容;另一方面在于向海而生。作为沿海的河北,不管是秦皇岛、唐山还是沧州都具备发展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

2011年11月,国务院和发改委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指出,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

其实对于打造沿海增长极,早在2003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发挥环渤海优势,依托传统产业,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实现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新的发展战略。对于河北来说,发展蓝色经济而逐渐淡化黑色经济的主色调,不但关乎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也在于北京对于环境容量的要求,使得河北不得不谋变。

比如以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除了发展绿色港口经济之外,其将分别建成特种钢生产基地以及中国北方的化工产业基地。对于曹妃甸新区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既有建成项目进行升级,比如钢铁、电力等行业,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城市,这将关乎到唐山的转型以及河北整体的产业格局。

其实,最终观照的是美丽河北、绿色河北、绿色京津冀。过去四年,京津冀三省市大力实施大气污染联动防治,其中河北不断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改造提升城市燃煤锅炉,以及农村地区冬季供暖方式。由此,北京的蓝天多了起来,河北的蓝天也多了起来。

因此,面对新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的形势,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实现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引擎。譬如,2017年GDP增速达7.3%的石家庄和秦皇岛,为全省之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发力,相比之下,唐山和保定的GDP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原因不言自明。

此外,从2012年的11.9:52.9:35.2,到2017年的9.8:48.4:41.8,5年之间,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显著,第二产业有所减少;同时,在全球产业变革之际,河北也在不断推进工业化的升级发展,由以原材料生产及加工程度低的重工业,向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的高加工度工业转化,比如北京现代汽车等项目相继落户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6.6%等。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河北省省长许勤指出,河北将实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河北应拥抱更绿色的产业结构体系

显然,河北已经到了新一轮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时代,比如在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中所承接的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高新产业,甚至于促成当地现有生产型企业的转移和转型升级。并且不耽于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河北,理应更开放、更主动,拥抱更绿色的产业结构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京津冀石墨烯产业望超20亿年产值
【京畿河北】唐山风光
河北秦唐沧绘就沿海大产业版图 投资超5000亿元
京津冀“2+4+46”个产业承接平台初步明确
京津冀年内或将开建4条城际铁路 未来将达27条线路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京津冀概念去哪:真正受益股全解读-2014-3-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