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阅读常见问题指谬

青少年阅读常见问题指谬

文/蔡朝阳

这是今天白天直播间讲的主要内容。晚上回顾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整理一下的,就来码几个字吧。

重新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特别喜欢的《为爱朗读》这本书最近出了新版,改名为《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我重新翻看了一下,记起来很多跟孩子共读的往事。又顺便把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重读了一遍。在《朗读手册》里,作者提及了布罗齐纳为爱丽丝连续朗读3218天的故事。最早,我就是从《朗读手册》里,知道“为爱朗读”这个故事的。

重读的时候,就发现,吉姆·崔利斯在书中谈及的很多问题,当下的家长仍没有解决。当下的家长,其实已经把青少年的阅读看得很重,也已经深刻认识到其中的关键,但疑惑仍是很多。比如,只是读漫画怎么办?比如,只是喜欢读情节化的类型书怎么办?比如,只是读书,却不会写作怎么办。等等。吉姆·崔利斯讲述的很多读书误区,也都还存在。所以这两本书一点也不过时,常读常新。

最近,很多地方的孩子们都早早放了寒假。假期里,孩子们往往有大把时间用于自由阅读。那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助力,就成为最近的重要话题。我其实经常会被问到这一类话题,一到假期就有问我开书单的。书单开过很多,最近也公布了2022年的核心书目。你关注我们的公号就可以找到。

但其实呢,在我们日常鼓励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家长还是存在很多误区。即便拿到了我们的书单,即便这个书单上的书都很好玩,但孩子总归会有一种不信任。不知道为什么,但凡老师家长希望孩子去做的事,孩子们就会从内心发生抗拒。大概因为孩子们被学校里那种枯燥的书单吓怕了。以及,也被老师和家长把阅读这件事当做一种任务压下来的那股子劲儿吓坏了。

读书本来只是一种乐趣,但一旦成为家长老师要求孩子去做的事,这个滋味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爱上阅读,首先第一条,就是,要回到初心。这个初心就在于,我们回忆一下,第一次给孩子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孩子识字吗?还是为了孩子考高分?我想都不是的,最初,他还是个婴儿,我们就为他们读书,只是因为我们爱他,而希望他从阅读中得到快乐。仅此而已,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的目标。奈何走着走着,就变异了。因为出发太久,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这需要反躬自省。

当然,纸质书的阅读,当下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崔利斯其实也提到了,就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阅读这件事。虽然我并不反对互联网阅读,但其实还是偏向于稳妥,在青少年时代,还是要有尽可能多的纸质书阅读。互联网阅读的超链接,可能会让孩子们沉浸到碎片化的信息之中,而对培养专注和精深的思考能力不利。所以,在孩子们建立较好的自控能力之前,先行一步帮助他们建立纸质书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

就我的经验而言,家长在要求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会犯两种常见的错误。一种,就是把读书当作考试。还有一种,就是把读书当作吃药。我们分别来讲一下。

所谓当作考试,即是,但凡孩子读一本书,就一定要给家长老师某种交代。一般常见的,控制型的家长会让孩子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给爹妈复述一遍故事情节。我亲眼见过不止一个家长,以炫耀的语气跟我讲她的建树,孩子读了多少书,然后每一本读完,都会跟家长复述其中的故事。把这个作为一个业绩来陈述。我每次都只能心里默默叹口气,为这个孩子掬一把同情之泪。因为这就是把读书这件事,变成考试了,而且是一对一面试,口语考试。但凡你想孩子憎恨什么事,你就把这件事拿去考试,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还有一种是要求摘抄好词好句。关于这一点,我另文有过描述,不再赘述。但这也是考核的一种。非把孩子弄到讨厌读书为止。

菜虫这一代初中生,亲身遇到过的,就是要求读书的同时,写批注。初一的时候,有一本必读书,叫做《朝花夕拾》,老师就是这样布置的。这个语文老师怎么想出来的呢?每三页要写一段批注,每段批注不少于90字。《朝花夕拾》因为半文不白的,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本来就有一点点阅读的难度。现在,人为设置了巨大的障碍。真所谓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所以这件事就没办法收尾,我认识的菜虫的同龄人,没有一个读完《朝花夕拾》的。这真的怪罪不了鲁迅他老人家。

所以,唯一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把纯粹的阅读的乐趣,还给孩子们。

基于此,最近几年在体制内学校大鸣大放、锣鼓喧天在搞的“整本书阅读”,你可以想见,一定是搞不下去的。因为体制内学校一定需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不像我们家里,孩子喜欢读漫画,那读就是了,没人要求他读完写一个书评,写不出来不给饭吃。但在“整本书阅读”那里,一定要一个检测,那就是考试。那就完蛋了。

第二个谬误,就是,从来都把书当药,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人间食粮。

举个例子。在孩子还没有上小学之前,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阿老师,我家孩子挑食,麻烦你给我推荐一本书。意思是,这个书有教化作用,读了以后就不挑食了。还真有这样的书,比如有一个绘本,叫做《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书确实很有趣,也有助于孩子打开食物的味蕾。但是,读书不是为了孩子不挑食。家长这个提问本身,就是弄错了书的功能。书,阅读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就像你要吃饭喝水,你也需要日常阅读。而不是抱着一个功利的目标,拿书去治病。你的孩子只是挑食而已,他没病。

还有一个家长,问,阿老师,我家孩子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你给我推荐几本书。这又是拿书来当药的。果然也有这书,叫做《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读了这个绘本,孩子居然就能一个人坐在小马桶上了。但我要说,恰好有这个功能,这只是这些杰作的次要功能而已。你的孩子能一个人上厕所,你也可以给他读这本书。因为,这些书,都是有趣的,幽默的,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开启孩子的灵明,有利于孩子活成热爱生命的样子。只是为了改掉他的坏习惯,这种读书的目标太过功利,会带来后果。

好。现在,孩子上学了,要考试了。我遇到的问题就变了。阿老师,我家孩子阅读理解不好,麻烦你给我推荐几本书。阿老师,我家孩子文言文不好,麻烦你给我推荐几本书。阿老师,我家孩子古典诗歌鉴赏失分很多,你给我推荐几本书。

我也不是不能推荐。事实上我们不就是在做这个事吗?但你想一下,这个提问的逻辑,跟孩子挑食,不吃蔬菜,这个逻辑,是不是一模一样?还是把书当作了药。也还是把自己家的孩子当作了病人。无非是,孩子长大了,面临新问题而已啊。看来,提问的只是同一个家长,没想到孩子在长大,家长仍是没长进。

但我要说的是。当你的孩子挑食、不肯上厕所、怕黑、容易生气、阅读理解不好……这个时候,你要用布罗齐纳和爱丽丝的那种方式去读书,而不是把书当做药那么急功近利。

读书一定不会带来“妙手回春”,因为你的孩子本来就没病。而书也不是灵丹妙药、玉液琼浆。书是日常生活,是人间食粮,是成长的多元维生素……那么,当你的孩子成长了,他就不再需要你把书当做药了。

只是追求快乐本身,无功利的阅读,最终会给你一个功利性的回报。而这个回报,并一定是即时的,而是一种隔空的回报。就像布罗齐纳给孩子读书3218天,他女儿,在大一的那一年,就写出了《为爱朗读》一书,在中美两国,都成为了现象级的畅销书。同时,无功利的阅读,也治愈了布罗齐纳和爱丽丝这对父女。

书不是药,阅读不是治病,但却疗愈了我们所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年级学生寒假推荐书单来了,假期给孩子充充电!(转给家长)
为什么有些绘本孩子不喜欢看
关注:从“功利阅读”中走出来
原来语文老师给自己家孩子挑选的书是这些,这回可算知道了
最靠谱的中小学生暑假书单,强烈建议家长和老师快收藏!(图文并茂)
如何利用即将到来的暑假提高语文?文末附有奖征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