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建立一个教育者的知识护城河

建立一个教育者的知识护城河

文/蔡朝阳


一、恒定的价值

我年轻时候不务正业,想当作家或者学者,教书当时是混口饭吃的,下班后我的事业才开始。现在重新来看,却发现我已经非常热爱教书这个事了。事实上是广义的教育,并不单单是课堂上这个事,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教育。

以及,越来越觉得,教育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教育同时也很神秘。教育的神秘在哪里呢?就在于,当你知道教育是如何在你身上发生作用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发生作用了。你完全是事后诸葛亮。

这一点,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年青时候不知道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了你,当你明白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但这并非没用,你的新生家庭,就是你的孩子的原生家庭。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个觉知,去知道你现在的新生家庭对孩子来说就是他的原生家庭。

荣格说人的一生分为上半辈子和下半辈子。盖以四十岁为界限,四十岁之前专注于外部世界的探索,四十岁以后,他就回到自我,开始探索内在的世界。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呢比较的激进,而到中年以后会比较保守。其实我觉得保守是一个挺好的词。为什么呢,因为保守,它意味着去寻找一些比较恒定的价值。

我也是四十多岁才开始放弃年轻时候不切实际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变化在自己身上,我一直说自己是一个壮志未酬的人,要当作家,当作家的意思,是说我要写一部小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了一些书,其实都是散文随笔的集子。


二、慈悲为怀

但现在,我不再纠结于这两点了。为什么,因为我在教育里面找到了更加切近的价值。我做教育,并觉得教育的价值比当作家的价值更为直接,更为过瘾。因为教育,是人与人的相遇,一则,影响是直接的。一则呢,有的时候像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你看,做教育做出了慈悲的感觉。

这是我这几年里最重要的一点感受。为什么呢?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家长,他们陷入在育儿的无能之中,而我们的片言只语呢,往往能够给他带去帮助,让他得到疏解。所以这是什么?我跟一个朋友说,这是菩萨行,我们做的,就是慈悲为怀的工作。

同时这说明什么呢?

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这一个行业,也是有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能够帮到别人,因而收获到很大的尊重。也就是价值感。就是你是有价值的。切近地说,在你的朋友圈里,会受到尊重;大而化之来讲,施比受更有福。这是更高的觉知。

任何一个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能切实帮到别人,也就会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我小时候村里有位医生,西医,在城里的大医院当医生。他的地位就很高,连周边村子里的人都尊敬他,因为他有专业知识,能帮到小孩子生急病怪病等诸如此类外行人没办法的事。这就是专业度。


三、专业度

教育在当下也是这样,教育也是有专业壁垒的尤其是当下,教育特别令人焦虑,很多爹妈对孩子束手无策。那我们做得专业,就能默默地帮到他们。在这一点上,拥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是无可替代的。

我希望每一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都能去影响身边的人。比如鸡娃这件事,你可以从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去告诉你的邻舍,不鸡娃,你的孩子仍然能够成长得很好,甚至比鸡娃的家庭走更好走更远。这是一个事实陈述,而不是一个预期。

因为家长的焦虑,都来自不确定性。为什么会有这些不确定性?有大的环境的原因,众所周知,肉眼可见。但还有一种小环境,属于内在的因素。因为每个家长都只有一次机会做家长,即便生二胎、三胎,这个孩子是不同的孩子,他以往的经验也起不到啥作用,归根到底还是束手无策。

但我们教育中人,我们的专业性表现在哪里呢?就是,在不确定中,我们有一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也归结为大的一个层面和小的一个层面。大的层面,你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这个是大的确定性。或者就是杨万里那首诗:堂堂溪水出前村。

这些大的我们不去谈,就从小的层面而言,从孩子的个体而言。即便孩子每个个体不同,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四岁、七岁、十二岁,这个年龄段,孩子都会有带着鲜明的年龄特征的表现,这就是共性。比如青春期,一定会有共性。而我们知道的这些关于教育、关于孩子成长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确定性之一。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就体现在这里。


四、读书

今天主要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这些观念是怎么建立的,怎么样成为一个学有所长,拥有专业知识壁垒,并且获得周边的人的一个认同。说得功利主义一点,你到哪里都有饭吃。不要太过相信那些职称,什么特级之类,欺世盗名的太多。拿着一点点破知识自以为得道,这都是妄人,远离他们为妙。

怎么说呢,还是要读书。

我说教育,是一个服务业。大家不信,你到我这个份上,就是服务。但是,不是端盘子,而是知识服务。我们就是行走的知乎。啥意思?就是说,但凡是关于教育的话题,专业人士都能答出个一二三来,并切实的帮到他们,有时候就有一言惊醒梦中人这种感觉。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你苦口婆心,人家根本不听。这个时候你也没办法,叫做“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我自己的执业标准,叫做“你不求助,我不介入”。为什么,这是边界意识,是分寸感。

建立教师的专业壁垒,就是我说的护城河。什么意思,让你自己变得独一无二。胡适的话,就是,你的最大职责,就是把你自己锤炼成器。

我还有一句话,也是胡适说的,叫做功不唐捐。就是,你童年、少年,以及年轻时做的任何一件无所事事的事情,最终都会帮到你成为一个专业领域所有建树的人。


五、无用之书

年轻时渴望了解整个世界。所以我们读书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背景。什么知识背景?文史哲的基本打通、经济学的初步入门,以及一般性的科学思维。

什么叫科学思维呢。比如说,最近抢盐,拥有一般逻辑理性的,他就不太会去抢。为什么,中国的盐,基本上是井盐或者湖盐,海盐仅占极小的一个部分。你看数据就好了。不管怎么着,都不用抢盐。这就是科学思维。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养过孩子。孩子嘴里起泡,溃烂,有人一看就说,你看,上火了。但是科学思维不认为有“上火”这个概念。孩子嘴巴溃疡,是因为没有好好漱口,吃甜食太多,嘴里糖分太多,引起的发炎,归根到底是富营养化。你吃完甘蔗水果冰激凌,多漱漱口,多刷刷牙。或者干脆少吃含糖分太高的零食不行吗。

那么,譬如文史哲有用吗?

以前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实用主义精神,总觉得数理化是务实的,而文史哲是务虚的。比如写诗,写诗能当饭吃?这些都是浅见和谬见。非功利性的阅读至为重要。所以才有一句话,叫做:无用方为大用。

文史哲特别有用,让你建立一个存在感。什么存在感呢?就是,你身处历史的何处。你就会建立一个时空的立体坐标,知道你这个个体存在于何时何地,面临各种时代的风浪,就有可能屹立不倒,而不是随波逐流。

我经常讲一个故事,读历史的人是很聪明的。因为他知道历史的最大教训,就是没有教训。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你可以有判断。我经常讲一位复旦教授的故事。他生于1964年,1966年他两岁。在两岁到12岁这段时间,被叫做10年浩劫。这个时间段里,青少年好像最合算了,因为停课,不用上学,不用卷,也不用鸡。这位教授在微博上回忆他学英语的故事。这10年,别人在干嘛,上山下乡。他呢,发煤球炉。但是发煤球炉的那个报纸,他要读一遍,认完字,才去点火。这10年大家都不读书,读书多累啊,就他在学英语。

结果,你看,10年终究要过去的,也终究要结束的。那些不读书的人,有的成了农民,后来成了失地农民;有的成了工人,后来成了下岗工人。只有读书,是你自己的,不要妄自菲薄,没人能夺走。而一旦时机成熟,所读的书,你的所学,都是有用的,是造就你的利器。

过去3年,很多人都在挨日子,但也有很多人做出了自己的成就。我特别喜欢胡适说的“功不唐捐”这个词。你做的任何看起来无所事事的工作,最后都会造就你。每天在埋怨和诅咒之中度过,也是3年。好端端学习,好端端码字,也是3年。

所以这些认识,都是建立在你的阅读之上的。建立一个良好的、客观的平衡感,不妄自菲薄,也不得意忘形。认识自己,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

上述的这些内容,属于非功利性阅读,目的是建立你的知识背景,阅读视野,提升你的认知格局。


六、功利性的阅读

除这个之外,作为老师,功利性的阅读,即,专业阅读,很重要。

这个专业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

先来说学科方面。

比如我是语文老师,那我当然要读文学,要懂得写作。我眼下的写作计划,有两个。若是数学老师,你当然也需要在数学上,有所造诣。语文老师不读书,数学老师不会做习题,那就是笑话,就别混日子了。这个时代是靠能力吃饭的。

那我的专业知识呢,很简单,我本来就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所以我做语文老师,这个就很简单。目前,我的写作方向,就分为两个,其中一个,事关文学的方向。我在修改我的《非一般的唐诗课》。我跟学生讲唐诗,怎么讲,我前面的文史哲的的阅读,就发挥作用了。

例如,我们讲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家都只从诗歌本身讲。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交通、运输、气候,以及杨贵妃的身世讲。杨贵妃凭什么喜欢吃鲜荔枝。她是哪里人?荔枝是南方的,长安根本没有。可见杨贵妃可能是南方的。有广西句容这么一个说法。马伯庸写了《长安的荔枝》,一本小说,很短小,但是颇可以读,很有趣,因为,这就是讲,荔枝在唐朝,是如何保鲜,送去给杨贵妃吃的。马伯庸写小说,也是做了很多的资料的爬梳,这点很难得。

这是专业方向。当语文老师,还要会写作,会指导孩子写作。自己会写作,和指导孩子写作,是完全两件不同的是。很多作家,妙笔生花,但是他自己不会教孩子。但很多教孩子教的很好的,自己不会写,也是正常的。我的写作计划的第一条,第二个小点,就是写一部给孩子读的写作书。市面上给孩子的写作书很多,我为什么又要去写一本,有什么不同?对,我要写出写作的通则。卡尔维诺有一本《未来前年文学备忘录》,我来写一本《给孩子的未来前年文学备忘录》。这个境界就有所不同了。快与慢,延宕,如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何在这里做一个“飞矢不动理论”。

这是一个语文老师的专业壁垒,护城河之一。把这个东西做好了,一则到哪里都有饭吃,一则,你也收获了专业精神。有多少人靠教孩子写作文为生。我刚辞职的时候,立志于做儿童教育,当时我还准备了一条退路,就是,大不了回去教高中生写高考作文。我也想过啊,要是我做家庭教育不成功,就回去教高考作文,这个生意好多了,年入100万没问题哈。但是没意义。关键是我教了20年书,很不喜欢上课。你让我每天再去上那些毫无意义的课,饶了我吧,我厌倦了。

第二个专业的阅读,特别重要,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

尤其是心理学,目前已经成为显学。尤其是,近来,压力大,心里出问题的孩子特别多。抑郁症啊,你去关注一下数据,太可怕了。所以你说,我为什么之前要说,教书,现在也是慈善,是有医者情怀的。

暑假里,熊孩子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去带孩子逛博物馆。但是我们记得什么?这个博物馆是不适合孩子逛的,因为博物馆的陈列是死的,不会互动。而孩子需要沉浸式的体验。所以一般你带去孩子去博物馆,你作为成年人可以看三个钟头,孩子看了5分钟,已经躺倒在地上打滚了。在他看来,打滚比看博物馆有趣多了。那么,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博物馆的问题?

我觉得是孩子们在不合适的时间来到了一个不合适的地方。一则,这个博物馆是开放给成年人的,你带孩子来干嘛?一则,我们如果真要给孩子介绍这些,那就做一个儿童友好型的博物馆。什么叫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这就是儿童视角。

其实现在也有一些设计,是儿童本位的。比如我们这次去了敦煌200公里的雅丹地貌的魔鬼城,有个新造的博物馆,就有很多互动的设计。这是儿童友好的初步。

关于这个部分,我曾写过《阿老师的家庭教育私人书单》一文。这里不再赘述,点击上面链接跳转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或许这篇文章能给我们启发!
幼儿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少儿美术教育何去何从:谈几个关键问题
巩建华:多重视角下的教师成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孙颖:政策加码,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重点丨A-PKU观点
【阿简荐书】《未来课程想象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