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之路,亦是一条信念之路

丝绸之路,亦是一条信念之路

文/蔡朝阳

夏天去敦煌,连续去了三次。有朋友问,你这么密集跑这条线,会不会厌倦?我自嘲道,就连菩萨本尊也不想再看到我。有事实为证:莫高窟的A票是实名预约制,后来两次,我都约不进。这意思,我猜,大概是嫌弃,你本月来得太多了。

但事实呢,敦煌这条线,怎么可能厌倦。就像上个世纪的流行歌曲说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因为每次去,都会有崭新的体验。各种细节,看之不足,即便是普通的一个造像,每次看到,都有不同的面相。这一路走来,每每都有超越预期的别样景观,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

尤其是,三次,分别是带不同的孩子去走这条路,不同的孩子,给我们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激发,所以,永是新鲜,永是充满惊喜。内心,每次也都是抱着崭新的希望出发。

所以教育从来就是一种相互激荡。我特别反对“要教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的观念,这是对孩子的矮化,也是对自己的羞辱。你以为你是谁?水桶?跟饭桶都差不多了。

以及,这种单向给与的观念,是在对儿童认知规律不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简单理解。当下,脑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理解孩子,理解教育和成长这件事,提供了事实依据。这是当下做教育特别过瘾的一点,你会有所期待。尤其是,不同孩子的个体,彼此之间生发的连接都是不一样的,互相激发,彼此的生命碰撞,就会有崭新的体验带给大家。

这是路程虽然接近,但感受截然不同的两个重要原因之所在。

但你若问我,讲真,这条路,这段旅程,走了这么多年,你的会心在哪里?我想说的,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艺术,不是教育,也不是阿老师讲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而是:信念。

这一路,我不断追问自己的是,张骞、乐僔、鸠摩罗什、玄奘、常书鸿,以及无数的芸芸众生……这些人,他们的力量来自何处?是什么,让他们发偌大原力,去实现人之所不能?




一、鸠摩之智


在武威,有个鸠摩罗什寺。寺中有个鸠摩罗什舍利塔。此塔高耸入云,内中据说供奉的是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我曾在大太阳底下,在紫外线直射之下,跟孩子们讲述鸠摩罗什的传奇故事。

鸠摩罗什圆寂之前,跟弟子们说,如果他翻译的经书流传后世,没有错误,那他焚身之后,舌不燋烂。不久圆寂,火化,舌头果然没烂,日后就在凉州建了这个舌舍利塔。

鸠摩罗什甚为传奇,他是龟兹国人,父亲是印度的首相之子,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鸠摩罗什本人,自小聪颖过人,尤其是对于佛学一道,有宿慧,年纪轻轻便名动西域。

据信,至少有两次战争,是因为鸠摩罗什而起。

第一次,为了争夺鸠摩罗什,而导致龟兹灭国。前秦苻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于公元382年,派吕光、姜飞带兵七万,围攻龟兹,目的就是争夺鸠摩罗什这个人。384年,吕光打败龟兹,俘获了40岁的鸠摩罗什。但之后苻坚被手下人姚苌所杀,吕光则在凉州建立了后凉政权,鸠摩罗什淹留在凉州,达17年之久。这就是为什么鸠摩罗什寺在武威的缘故。

然而姚苌和其继任者姚兴也都热衷于佛教,401年,姚兴派人攻打后凉,后凉军大败,最终凉王只能和后秦通好,姚兴这才迎鸠摩罗什来长安,广译佛典,流传后世。最后鸠摩罗什也在长安圆寂,死也没回到故土。

佛学典籍比较专门,我无力专文阐述。只说鸠摩罗什这个翻译家,精通梵文,精通汉语。我们至今受其恩泽。比如现在常用的汉语,仍有鸠摩罗什首创的词汇。比如日常所用的“世界”一词,便来自鸠摩罗什的迻译。翻译家,便是盗火者,鸠摩罗什,大概是最著名的盗火者之一了。

网络时代,人们开玩笑说,“智者不入爱河”,“爱河”这个词,也是鸠摩罗什首创。比如我们喜欢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其主题歌由卢冠廷演唱,声犹在耳:“苦海,泛起爱恨……”这个“苦海”的汉语词汇,也由鸠摩罗什首创。仅此,便可见一斑。

我们这些70后,年轻时大概都喜欢过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个番僧,平生绝学叫做“火焰刀”,他来到中原,要把少林寺的典籍看个遍。这个人,名叫鸠摩智。这自然是小说家言。据信,这个鸠摩智,原型之一,便来自鸠摩罗什。因为金庸说他在中原遭遇了挫折,从此远遁西域,潜心佛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下断语,说,鸠摩罗什这个力量,或来自佛教。那么,宗教里又有什么奥秘呢?




二、地藏菩萨


在张掖,离市区60公里左右,有个马蹄寺。这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一个石窟。当时的人,在山坡上开窟造像,供奉佛像,蔚然成风。你要是有点思考,就会发现,中国古代这些石窟,一则开凿年代接近,一则,基本上在同一个纬度。这是为什么?

去之前,我也纳闷,为什么不造个大房子,占地数万平米,就像中原的任何一座寺庙一样,何必在山坡上凿窟呢,多累?原来,那边的山,岩石不如江南这边坚硬,无非是沉积岩,砾石层,山体相对松脆,开个洞窟也不难。三危山千佛洞也是如此。但马蹄寺的供奉,乃在绝壁之上,一窟一窟往上开,地势越高,越是险峻;越是险峻,则供奉的佛像,段位越高。至今我们在寺外仰望,只能看到燕子来去自如。

在马蹄寺,我看到了一尊当代新造的佛像。就艺术水准而言,跟那些古代造像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拙劣,一看就是乡下石匠的审美,跟健陀罗艺术没什么关系。尤其是,这个新造佛像身上,还披了一件特别难看的披风,化纤材料做的,披的也不端庄。

但是我还是被这个佛像震动了一下。这个庙里,绝壁上的洞窟,塑像都有历史。而这尊,肉眼一看,就知道是新的。但我知道,这尊,是地藏菩萨。他是站像,立于千仞绝壁之下,在最低处。我不是为这个粗劣的佛像而折服,而是为地藏菩萨的行止折服。

大概佛教的故事里,没有比地藏菩萨的故事,更令我震动了。《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故名“地藏”。关于地藏菩萨,其实有很多故事,我们也有当异闻听过。但最震动的,还是他的那句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我不一定是说,这个宏愿有多么动人,而是想到,在面对世间的无尽苦难时,总会有人有不忍之心。而如地藏菩萨这般,愿意用自己的肉身来救赎的,刹那间也许会天花乱坠吧。这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其实,佛教里有很多故事,都在说这些个道理。比如“割肉饲鹰”,比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并非一定要如此照做,只是,里面有一种悲悯,同时有一种大能,竟然凭软弱的肉身可以去承担这一切。我常引用《倚天屠龙记》里的一句话: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而度人的金针在哪里呢?在你我的觉知里。




三、玄奘之路


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我的必读书,一路上讲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很多细节都来自这本书。他说这条路,是丝绸之路,也是黄金之路,也是白银之路,也是皮毛之路,也是天堂之路,也是铁蹄之路,也是信仰之路。而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从武威、到张掖、到瓜州,再到敦煌,一不小心,追寻的也是一条佛教西来之路。

我还想来讲讲真实的玄奘,和作为小说的《西游记》。

在这一路上,旅行者一定会经过瓜州这个地方。在肃州和沙洲之间,还有一个瓜州。此瓜州不是彼瓜州,跟“京口瓜州一水间”那个瓜州,相距何啻千里。然这个瓜州,正是玄奘偷渡出境,西去寻找真经的关键之路。

玄奘当时并没有关牒,或者说,他其实是一种偷渡。从凉州潜入到瓜州,海捕文书也随之来到瓜州。幸好瓜州的主事者也是佛教徒,他一旦拿到文书,便告知玄奘,让他连夜渡过葫芦河,向西而去。这位主事者的大胆,无非也来自他的虔诚。

而我要问的是,玄奘这又是何苦。我们眼下有飞机、有高速公路,有各种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走一条丝绸之路,还是累得够呛。玄奘,靠的是赤裸的双脚丈量大地。以及,根本便是戈壁与沙漠,完全的不毛之地。他的力量来自何处?而在他西去之前,其实,已经走遍了中华大地,遍访当时的高僧大德,求知若渴,疑义与析。

这个力量,莫非来自对于新知、未知的渴望。

今人侯杨方教授,重走玄奘之路,在葱岭遇雪,厚四尺,乃不得过。你道玄奘如何通过?后人只好想象出一个孙悟空,神通广大,一路护卫周全。而这个孙悟空的原型之一石磐陀,确实是西域人,在瓜州遇见玄奘,深自折服,才自愿当了向导。只是不能持之以恒,过了无多时,辞别而去而已。

所以我要在历史真实的描述之后,问一个虚构的问题。那为什么,大闹天宫之后的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就变得不厉害了?

我想用一种神话的阐释方式来解答。

你看,之前的孙悟空,多么嚣张,自称齐天大圣,谁都不放在眼里,事实上也是威风凛凛,上天入地,全无敌。一旦成为唐僧首徒,到处畏畏缩缩,胆小怕事,瞻前顾后,以及,极为害怕唐僧。或者说,不是害怕,而是顺服。

前倨后恭如此,道理何在?

我想说。拜师之前的孙悟空,是个顽童,而一旦遇到唐僧,他开始转变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因为,就像《大话西游》里罗家英那句歌词:only you,能陪我取西经。

这个世界上,只有玄奘一人能收服孙悟空,用的不是紧箍咒,而是一介凡夫,肉身凡胎,竟能有偌大愿力,去实现人之所不能——这种意志的力量,折服了一个古灵精怪的顽童,从此为了理想而能憋屈的活着。这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表现。

嗯,读完这篇,你会不会想起王维的诗句: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五十岁的阿老师,学王维了?

我当然不是佛教徒,但确实到这个年纪,会了解万事万物彼此效力,并且彼此相通的道理。发偌大愿力,这是我近年来经常会想到的一个词。回到教育,也该有我们恒定的信念在里面。倒不必如地藏菩萨、玄奘法师那么艰苦卓绝,那么富有戏剧性。但一日总有一日的难处,一件小事也有一件小事的效力。鸠摩罗什用了一辈子,玄奘也用了一辈子。

阳关景区,现在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一张丝绸之路地图,和一张玄奘西行的路线图,每次,我都会指着这个图,絮絮叨叨讲述玄奘的足迹,以及天马如何西来。偶有听众小友眼睛一亮,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关键瞬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网经菩萨戒本 | 鸠摩罗什译 | 北宋时期本
丝绸精神丨0516张晓凌《中华民族的精神磨刀石——丝路精神的复兴与视觉重构》讲座系列回顾(二)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僧侣
重磅!历史传记题材电影《鸠摩罗什》正式开机!主演蒲巴甲、王劲松集体亮相
记录片《玄奘之路》解说词
玄奘法师从古印度带回了多少佛经?翻译了多少,未翻译多少?未翻译的那些是否有后来者继续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