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臭妈妈,洞,以及穿越故事之旅

按: 

本文的作者,是我的朋友李洁,一位颇有建树的资深编辑。出过很多畅销书。比如粲然那本《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比如爱丽丝·奥兹玛《为爱朗读》,比如一苇的《中国故事》等等。不一而足。

为人父母,是一件挑战。一般而言,我们所关注的教育的深层问题,乃至隐秘不为人知的自我成长问题,都要到成为了一个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才会有所感悟:哦,原来,我所有的骄傲和不堪,都在这里。

李洁此文,其洞察力和反思之深,让人感佩。文中的女儿,那个自己画了一个大洞,倏而钻进去的娃,古灵精怪,而又充满了力量。然而,令人动容的,还不止此处。令人钦佩的是李洁的笔下,竟能如此,驾驭惊涛骇浪,而又从容不迫。

本文不是我写的,但我开了原创保护,若有不吝赞赏,我会转给李洁老师。

                       臭妈妈,洞,以及穿越故事之旅

                                     /李洁

臭妈妈!

她眼里含着泪,愤愤地哽咽着,咕哝出这三个字,躲到了半掩的门背后。

我听到了这三个字。

这不再是我俩游戏时候她淘气的戏称,这是八岁的她第一次因为对我产生厌烦、愤恨之情的表达。

我已经想不起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清楚记得自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紧紧追着她,急于把翻涌的想法宣之于口。我抵住门,不让她关上,僵持了好一会儿,她收回撑得紧紧的小小身体,噔噔噔走出来,走到餐厅中间,脸上带着愤怒,眼睛红红的。

她站定了,忽然高高举起左手,重重地、深深地,以自己为圆心,逆时针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她毫不犹豫“钻”了进去。

是的,她钻进一个凭空画出的大洞里。

她用双臂抱紧身体站在洞里,我如突遭霹雳定在洞外。

我们安静下来,忽然都获得了片刻的休息。

那天晚上,她睡着后,我在卧室门背后看到她用碳素笔刻写的三个字:“臭妈妈”,笔触稚嫩却有力,臭字虽然写错了,但并不会被认错。我赶紧拍下照片,让自己不要忘记。很晚了,我在微信上自嘲着向朋友倾述:“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露西从衣橱闯入纳尼亚,我女儿呢,自己凭空画了一个洞钻进去,为了躲开我这个臭妈妈。”好朋友哈哈大笑,赞叹道:“她好有力量!”

我也觉得她好有力量。一种拒绝的力量,也是一种维护自己的力量。在八岁这年凭空画一个洞,她为自己和我之间画了一条界限——在她需要我止步的时候,我不得不止步。

在此之前的八年,我们亲密无间、相爱成一体,我是她最好的陪伴者、玩伴、故事机、小剧场的热情配角、看不见的时候最思念的人、情绪很坏的时候最想见到的人,是她全身心信赖的完美的妈妈。但是,那次之后,我们的关系出现了变化,她随时关闭房门,持续了七年多的亲子共读时间,慢慢被她的独立阅读侵占掉。渐渐地,我有些跟不上她了。而她,忽然开始省视我。

有一天,她看着我,叹了口气,很肯定地说:“妈妈,我爱你,可是我不喜欢你了。”

“为什么呢?”

“我不喜欢你的孩子气,”她深沉地叹气,“你是大人,为什么还会任性?”

“你觉得大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人……至少应该是斯内普教授那个样子吧,他是我最喜欢的大人。

啊,我不要像他一样孤独。

你!妈妈,你有时候很讨厌。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这种时候,紧紧抱住她,也会得到她的拥抱。

九岁的很长一段时间,她每天都对我来几次灵魂拷问:“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对于偶尔发生争执的我与丈夫,她也会立即发问:“你们的婚姻是草率的婚姻吗?”对我,对我们,她的省视细致入微,言语批评总是犀利而精准。有时候我会享受她的批评,甚至心里暗暗欢喜,觉得被这样的小孩子照见了精神,是成年人成长的机会。

有一天,小小争执之后,她忽然看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向我道歉!”我马上说:“很抱歉,我刚才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不,妈妈,你要为我五岁时候,你的态度道歉!

看我不解,她接着说:“我五岁的时候,姥姥跟你吵了一架,从那以后,你就不再像过去那样每时每刻对我耐心又温柔了。你必须向我道歉。”

那一刻,我心里掀起巨大的波澜,比她说“不喜欢你”时,要巨大得多的波澜。

因为我不规训,不“鸡娃”,父母与我观念产生冲突,我们爆发过比较激烈的争执。但是,为什么如此坚持“放养”的我,却被她捕捉到那样的变化,并让她耿耿于怀?

省视我对待她的态度,理性之下,确实在悄悄起变化,特别是她上小学之后,学校的评价体系和那种微妙的比较,多少对我产生了影响,我由一个陪伴者,渐渐想要变成一个引领者,我不由自主对她也有了希求和“评价”。这一切都被她敏锐地察觉,并让她渐渐感觉到了疼痛。但她显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被重塑的孩子。所以小学以来,她面向我的时候,越来越带着“刺”了。

 自从那次凭空画大洞,她也许就在等待我看到这个她早已意识到的变化,就在等待我为此而道歉。

我没能马上道歉,本能地觉得需要更认真和深入一些才对。但我忽然对自己的信心弱了下去,感到有些跟不上她,我们在一起的共读和游戏正在减少。

她的阅读面越来越广,很多书替代小时候的绘本,成为她的灵魂好书,特别是《长袜子皮皮》《彼得·潘》《海蒂》《绿山墙的安妮》《城南旧事》《马蒂尔达》这一类,有一次她提出疑问,“妈妈,为什么故事里的妈妈们,都早早就死了?海蒂、皮皮、安妮,她们的妈妈都死了。哦,妈妈我爱你。”她搂住我,“妈妈,我好害怕你有一天会死,你会陪伴我多久呀?”我抱着她:“我会努力活很久很久的。”但是我知道,这一类故事里会有很多很多力量和勇气,潜意识里,她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人生的路,总有一天是要独自踏上去的。

《哈利·波特》是她的全垒打之书,这五年来,随时随处,她都可以沉浸其中,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

有一天,我陪她入睡,她牵着我的手,睡眼朦胧中,忽然说:“妈妈,我既喜欢彼得·潘,又喜欢哈利·波特,可是他们太不一样了。我喜欢彼得·潘,因为我也不想长大,想一直玩下去。但我也喜欢哈利,我喜欢他成为越来越强大的人。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我摩挲着她的手,认真地说:“不管怎么说,反正爸爸妈妈永远是敞开窗户和门等着你回来。去玩也好,去打魔怪也好。”

妈妈,你很无聊,她翻过身去,“你不需要每时每刻表达你自己啊!我不是彼得·潘,我不是哈利!”

我有些气结。真的有些跟不上她。过去我们通过读书、演故事来交流生活和生命中的点滴,故事中的台词往往能成为我们的“暗语”和“密码”,曾经我们沉浸在阿秋和阿狐的故事剧场里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她的阿狐。我怀念那样的生活。但是,八岁以后,她大步继续向前走,而我有点儿像被留在了沙滩上的阿狐。她不再跟我同步读书,独自探索出很远很远,我不禁自问,难道孩子只有十岁的时候,就不再需要我以全部精神去理解她、回应她,并且在她需要的时候带领她了吗?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养育思想,她只要轻轻关上面前这扇门,我就好像被隔绝了。青春期未到,我们的链接就要变弱了么。我越主动,她越觉得麻烦,我推荐的书越来越多被她拒绝。除了读书,她开始打游戏、上网去东搜西看,她看了很多很多有关外星人的资料,却很少分享。

好在,这样的悬停迎来了转机。

因疫情在家上学期间,她又向我发出了邀请,“妈妈,咱们继续玩穿越吧!”

“玩穿越”,是她上小学后,对我们过去演故事游戏的总结,几乎所有睡前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都被我们演遍了,最持久的就是《阿秋和阿狐》。不过,这一次,她离开现成的故事,开始自己即兴创作,三两句话做好“剧本设定,每一次穿越都要努力去挖掘故事的可能性。

渐渐的,我发现这些“剧本”的背景往往有我们读过的故事的影子,她非常反感“套路”,但有时候也会承认:“故事自己会跑到那个套路里去,真奇怪!”当然,性格反叛的她所做的努力在于“重塑”。

她设定的角色总是两个小女孩,她是姐姐,美丽、勇敢、机智过人;我是妹妹,贪吃、糊涂、善良,爱姐姐。我们就穿梭在各种故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和遭遇。很多时候我们穿越到了大海上,驾着木筏,靠回收海里的垃圾为生,但风浪巨大,“咱们两人物资用尽了,忽然在大海上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岛,简直就是北欧故事里的魔岛,小岛上竟然只有一棵树,树下有一个洞,咱们大胆地走进去,发现里面真是别有洞天啊,就像非洲故事里面的洞底人一样,都是古代人的样子,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她不停推动情节发展,洞底那些人有的愿意送给我们好东西,有的对我们充满敌意,要赶走我们。她沉浸在故事里,对那个不友好的“洞底人”说:“你知道什么是大海吗?”我赶紧扮演这个“洞底人”说:“我不管什么是大海,这里不欢迎老鼠!”她说:“不,我们是看到过大海上太阳的老鼠,还知道一种味道叫咸味。”我说:“那快些带我去看看大海。”她说:“那你很可能遇到世界末日的。”

游戏的走向每天都不一样。有时候是我们在小岛的洞底暂时安顿下来,每日出海去寻找沉船留下的废弃物,用这些大海里的垃圾制造了很多现代工具,比如智能马桶什么的,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走向,我们不断制造各种惊喜给海岛上的人,跟《魔岛》里由神仙提供奖赏完全相反。

在每日的穿越游戏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她,不存在于任何已有故事里的她。这个忙着捞海里的原木、捞电器来提取金属物质,忙着制造工具维持日常生活的她,每日“忙碌”着,一副对生活和未来很有把握的样子。有时候大洪水来临,她会增添很多情节,比如会漂来向我们求助的人,我们会尽全力救助和收留他们;这些人会制造冲突,而她是那个解决冲突的人。我常常能从情节中感受到她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感,比如,绝不对他们有身体伤害,不能有不公平的分配之类的。有时候故事里的冲突太多了,她也会强行关闭救生舱。

那段日子,我常常感叹,这游戏令她和有幸被邀请的我,不出家门,就投入纷繁复杂的世界——是的,我们游戏的情节并不逃避现实,不但善恶生死自然流动(我觉得这些东西的萌发是无意识的),那些细微的日常也常常出现。她带着我在真实和虚构之间穿梭自如,伴随着现实中劈面而来的各种新鲜刺激和矛盾冲突,比如全世界每日的疫情走向、有些无聊的网课和作业,还有成年人不稳定的情绪、忙碌狼狈的生活,素材日益丰富,创造也日益复杂。

我俩在生活之上又创造了一套生活。这套崭新的日常生活里,她是那个掌舵者,创造更多,也承担更多。我感到了我和她的舒展。那个凭空画出的大洞,那个在洞里紧紧抱住自己身体的她,和僵立在洞外的我,好像定格在某个以往的故事里面,而自从被她二次邀请,我已经跨过洞口,随她一起探索了许许多多的惊涛骇浪。

终于等到她又一次笑嘻嘻地提起:“我五岁那年,妈妈你……”我抱住她向她认真道歉,并在心里悄悄地感谢她,谢谢她用特别的方式,邀请我继续陪伴她的旅程。

可是,妈妈你的想象力真的不够用,你要好好读书啊!

我们的亲子共读,也在疫情时间,有了继续的契机,她喜欢我睡前读一章《世界小史》。

读吧,妈妈,等读完这本书,就会开学的,我的预言一向很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孩子还是不爱读书 ?
坟墓上有个大洞怎么处理
【广东】彭亮东《迪拜之旅》指导老师:林燕玲
棒针编织----别致长围巾“大洞洞”
127-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上清大洞真经--
高山~大洞高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