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子的宗教

上两章所讲,乃是

墨子学说的根本观念

其余的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都是这根本观念的应用

墨子的根本观念在于

人生行为上的应用

既讲应用

须知道人生的应用千头万绪

决不能预先定下一条的公式

施诸四海而皆准

行诸百世而不悖

所以墨子说: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

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

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是一个

创教的教主

上文所举几项

也都可以称为

“墨教”的信条

今且把这几条

分别陈说如下:

第一,天志

以“天志”为本

我有天志

譬若

轮人之有规

匠人之有矩

轮匠,执其规矩

以度,天下方圜

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天下之士

君子之书

不可胜载

言语不可胜计

上说诸侯,下说列士

其于仁义,则大相远

何以知之

曰:

我得

天下之

明法度

以度之

“天下之明法度”

便即系是天志

天的志:

天欲人之,相爱相利

不欲人之,相恶相贼

顺天之意何若

兼爱天下之人

何以知天志

便即是兼爱

以其

兼而爱之

兼而利之

奚以知天之

兼而爱之

兼而利之

以其

兼而有之

兼而食之

第二,兼爱

天的志,要人,兼爱

我的当然是我的

你的也还是我的

只有我的

没有你的

其实

兼爱是,一件

实际上的要务

墨子说: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通尝)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身

所以贼人,以利其身

大夫

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

各爱其国,不爱异国

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

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故天下

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兼爱》

中、下两篇

都说因为要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所以要兼爱

第三,非攻

不兼爱

是天下一切

罪恶的根本

天下罪恶

最最大的

莫如“攻国”

天下人无论怎样

高谈,仁义道德

若是,不肯“非攻”

便是,明小物而不明大物

今天下之所(以)

誉义(旧作善,

今据下文改)者

……

其上中天之利

而中中鬼之利

而下中人之利

故誉之欤

……

虽使下愚之人必曰:

将为

其上中天之利

而中中鬼之利

而下中人之利

故誉之

……

今天下之诸侯将

犹多皆(不)免攻伐并兼

则是(有)(此字衍文)

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

此譬犹盲者之与

人同命黑白之名

而不能分其物也。

则岂谓有别哉?

(《非攻》)

墨子说“义便是利”

义是名,利是实

义是利的美名

利是义的实用

兼爱是“义的”

攻国是“不义的”

兼爱有利于,天鬼国家百姓

攻国有害于,天鬼国家百姓

所以

《非攻》(上)

只说得攻国的“不义”

《非攻》(中、下)

只说得攻国的“不利”

因为不利

所以不义

计其所自胜

无所可用也

计其所得

反不如

所丧者

之多

又说:

虽四五国

则得利焉

犹谓之

非行道

譬之

医之药人之

有病者然

今有医于此

和合其祝药

之于天下之

有病者

而药之

万人食此

若医四五人得利

犹谓之非行药也

(《非攻》)

可见墨子说的“利”

非自私自利的“利”

是“最大多数

的最大幸福”

这是“兼爱”的真义

也是“非攻”的本意

第四,明鬼

儒家讲,丧礼祭礼

并非是,深信鬼神

是要用,“慎终追远”的手段

来做到,“民德归厚”的目的

所以儒家说:

有义不义

无祥不祥

(《公孟》篇)

这竟和

“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的话相反对了

《易·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乃是指人事的常理

未必指着一个

主宰祸福的

鬼神天帝)

墨子是一个教主

深恐人类若没有一种

行为上的裁制力

便要为非作恶

所以极力要说明

鬼神不但是有的

并且还能

作威作福

“能赏贤而罚暴”

他的目的:

吏治官府之不絜廉

男女之为无别者

有鬼神见之;

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

以兵刃毒药水火退

(孙诒让云:

退是迓之讹

迓通御)

无罪人乎道路

夺人

车马衣裘

以自利者

有鬼神见之

(《明鬼》)

墨子明鬼的宗旨

即为,实际的应用

也要,“民德归厚”

但是他却不肯学儒家

“无鱼而下网”的手段

他是真信有鬼神的

第五,非命

墨子

既然,信天

而且,信鬼

何以不信命

墨子,不信命定

因他,深信天志

深信鬼神

赏善罚暴

老子和孔子都把,“天”

看作自然而然的,“天行”

所以

以为凡事

都由命定

不可挽回

所以

老子说:天地不仁

孔子说: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墨子以为:

天志欲人兼爱

而不欲人相害

又以为:

鬼神能够

赏善罚暴

所以他说:

能顺天之志

能中鬼之利

便可得福;

不能如此

便可得祸

祸福

全靠个人

全是各人

自由意志

所招来的

不由命定

如果祸福,都由命定

不做好事,也可得福

不作恶事,也可得祸

人人都信,命定之说

便即没人,去做好事

第六,节葬短丧

墨子深恨儒家

一面不信鬼神

一面,却又在

死人身上做出

许多虚文仪节

所以他,对于鬼神

只注重,精神上的,信仰

不注重,形式上的,虚文

他说儒家

厚葬久丧

有三大害:

(一)国家必贫;

(二)人民必寡;

(三)刑政必乱

所以他便定为

丧葬之法如下:

桐棺三寸,足以朽体

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及其葬也

下毋及泉

上毋通臭

无椁

死无服

为三日之丧

冬日冬服

夏日夏服

服丧三月

疑墨家

各派不同

或为三日

或为三月

而疾而服事

人为其所能

以交相利也

第七,非乐

墨子的非乐论

上文已约略说

墨子所谓的“乐”

即是广义的“乐”

《非乐》:

“乐”字包括

“钟鼓琴瑟竽笙之声”

“刻镂文章之色”

“刍豢煎炙之味”

“高台厚榭邃野之居”

墨子对于

一切“美术”:

音乐、雕刻、

建筑、烹调

等等

都是,“奢侈品”

都该,废除

这种观念固然是一种

狭义功用主义的流弊

但须要知道

墨子的宗教

“以自苦为极”

因要“自苦”

所以不得不

反对一切美术

第八,尚贤

那时贵族政治

未曾完全消灭

虽有奇才杰士

能从下等社会

跳上政治舞台

但是,大多数的,权势

终在,贵族世卿,手里

儒家论政,也是脱不了

“贵贵”、“亲亲”的话头

墨子主张兼爱

所以反对种种

的家庭制度

和贵族政治

他说:

今王公大人

有一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

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

……

逮至其

国家之乱

社稷之危

不知使能

以治之

亲戚,则使之

无故富贵

面目姣好

则使之

他讲政治

要“尊尚贤

而任使能

不党父兄,

不偏贵富,

不嬖颜色。

贤者

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

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第九,尚同

(令上同)

(禁下比)

竞优、次优、竞次

墨子的宗教

以“天志”为起点

以“尚同”为终局

天志就是尚同

尚同就是天志

尚同的“尚”字,不是

“尚贤”的尚字

尚同的尚字和

“上下”的上字

相通

是状词

非动词

“尚同”

不是,推尚大同

乃是,“取法乎上”

墨子生在

春秋之后

眼看诸国

相巨征伐

不能统一

周天子

已经没有

统一天下的

希望的了

“齐晋楚越四分中国”

墨子主张非攻

不愿四国之中

哪一国用兵力,统一中国

他想要用“天”,统一天下

他说:

古者民始生

未有刑政之时

盖其语

人异义

是以

一人则一义

二人则二义

十人则十义

其人兹众

其所谓

“义”者亦兹众

是以人是其义

以非人之义

故交相非也

是以……

天下之乱

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

之所以乱者

生于无政长

故选天下

之贤可者

立为天子

……

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置立之,以为三公

天子三公既已立

以天下为博大

远国异土之民

是非利害之辩

不可一二而明知

故画分万国

立诸侯国君

……

又选择

其国之贤可者

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

天子发政于

天下之百姓

言曰:

闻善而不善

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

必皆是之;

所非,必皆非之

上有过,则规谏之

下有善,则傍荐之

(孙说

傍与访通,是也

古音访与傍同声)

上同而不下比者

此上之所赏

而下之所誉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上同而不下比

这叫做“尚同”

要使

乡长“壹同乡之义”

国君“壹同国之义”

天子“壹同天下之义”

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天子若成了

至高无上的标准

而且又没有限制

岂不成了

专制政体

所以墨子说:

夫既上同乎天子

而未上同乎天者

则天菑将犹未止

……

故古者圣王

明天鬼之所欲

避天鬼之所憎

以求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所以我说:

天志就是尚同

尚同就是天志

天志尚同的宗旨:

要使各种政治的

组织之上

还有一个

统一天下的“天”

墨教如果

曾经做到

欧洲中古的

教会的地位

一定也会变成

一种教会政体

墨家的“钜子”也会变成

欧洲中古的“教王”

(Pope)

以上九项乃是

“墨教”的教条

在哲学史

本来没有

什么重要

依哲学史的

眼光看过来

这九项都是

墨学的枝叶

墨学的哲学的根本观念

只是前两章所讲的方法

墨子在哲学史上的重要

只在于他的“应用主义”

处处把人生行为上的应用

作为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兼爱、非攻、节用、

非乐、节葬、非命

不过是几种

特别的应用

他又知道天下能够真知道

“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

不过是少数人,其余的人

都只是顾及

眼前的小利

都只明小物

而不明大物

所以

他主张一种“贤人政治”

要使人“上同而不下比”

他又恐怕这还不够

他是一个很有

宗教根性的人

所以主张

要把“天的意志”

作为“天下之明法”

要使天下的人

都“上同于天”

因此,哲学家的墨子

便变成墨教的教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子及墨家思想
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一)墨学的微言大义-刘长明,沈大光
墨家哲學
穷亦兼济天下,墨子的入世思想
关于兼爱的那些事儿
管子茶馆110:平民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