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serphoto

2023.05.26 广东

关注

中观学派

主要思想

佛学源流

佛学宗派

10

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

较早出现的重要派别

大乘思想

酝酿百年

左右之后

需要一个

相对全面

的体系

龙树从佛教的

根本精神出发

在批判地吸收

各种学说

的基础上

对当时

已有的大乘思想

进行了归纳总结

全面地组织起了一个

完整的大乘思想体系

其核心思想即是

不着有、无二边

的“中观”说

中观学派

因此得名

由于

该个学派的

基本思想是

“一切皆空”

因而又称

大乘空宗

中观学派主要阐发

般若类经典的思想

以《大品般若经》

与龙树的

《中论》、

《十二门论》、

《大智度论》

以及龙树弟子提婆的

《百论》

等为基本理论经典

中观学派提出了:

“三是偈”、“八不”、

“二谛”和“实相涅盘”

等说法

理论上

把性空

与方便

统一起

在认识和方法上把

名言与实相、

俗谛与真谛

统一起来

在宗教实践上把

世间与出世间、

烦恼与涅槃

统一起来

始终坚持

“假有性空”、

不着有无的

中道立场

“空”

是中观学派

的核心范畴

概括了其

基本思想

《中论.观四谛品》三是偈: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被认为即是

中观学派的

中道空观的

经典型概括

“众因缘生法”即指缘起

缘起之法

两个层面:

首先是无自性

“我说即是空”

这个空

存在于

认识中

即以言说

表现出来

所以说

“我说”

“法”即事物本身

无所谓空与不空

仅仅说空

就否定了

现象界的

千差万别

也不符合

经验常识

所以第二

还应该明白诸法

是一种“假名”有

即“亦为是假名”

这里头的假即是:

“施设”、“假设”

指的即是

语言文字

所形成的

概念符号

对缘起法

既要看到,无自性(性空)

还要看到,假施设(假有)

二者相互联系

因无自性,才有种种假施设

因假施设,才能显其无自性

用这种方法

来看待缘起法

即系“般若中观”

也就是“中道观”

为了进一步说明

万法性空的道理

中观学派还提出:

“八不中道(八不缘起)”、

真俗二谛及实相涅槃说

《中论》开头

有一首著名的

“八不”诵: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去)

世间万法

若是单单是

从因果相望

的角度来说

不外乎

生灭、断常、

一异、来去

在龙树看来

上述八个方面

也都不能执著

“八不说”

从正反两个方面的

双否定(遮)达到

肯定(表)的方法

即所谓“破邪显正”的方法

包含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

它肯定一切

事物和现象

都是相对的

刹那变化的

并从

普遍的相对性当中

看到了否定的作用

反对

用概念

来说明

世界的

真实性

这些都反映了中观学的

“一切皆空”的基本立场

中观学派的

“二谛”说是即两种

真实或实在的道理

包括了俗谛与真谛

俗谛

即指一般常人

所理解的道理

又称世谛

或世俗谛

真谛指

佛教的真理

又称胜义谛

或第一义谛

真谛本就

无法运用

名言概念

来作表达

因为凡由世俗的名言概念

所获得的认识也都属俗谛

但为使人

把握真理

所以必须

去“依俗谛而说真谛”

或“为真谛而说俗谛”

世尊依此二谛

而为众生说法

即以俗谛

作为阶梯

由俗入真

证得真谛

所以此真俗二谛

既是根本对立的

又是统一不离的

所谓: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例如:

从俗谛,万法是有

从真谛,万法是空

但世俗有

即毕竟空

毕竟空

存在于

世俗

有志宏

只有

既看到假有

又看到性空

——

有无相即

真俗不二

才是中道

由此

观察到的

诸法实相

其与涅槃

不一不异

这个即就是

“实相涅槃”

既然说,世间诸法

的实相,就是性空

世间生死的流传

毕竟以空为实相

亦即涅槃的内容

因此

世间与出世间

即无什么分别

也就不必

脱离世间

来去追求

出世间的

涅槃

关键在于:

掌握中道的立场

破除各种的执著

这一种的理论

即为大乘佛教

深入世俗社会

进行宗教活动

提供了重要的根据

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龙树及其弟子提婆

龙树

是南天竺人

婆罗门种姓

不仅通晓

婆罗门教

诸般经典

而且,对于

天文、地理、

各种的道术

也很有研究

龙树的著作有很多

有“千部论主”之誉

他的弟子提婆

也是南天竺人

以博学雄辩

而闻名于世

提婆的后继者有罗睺罗跋陀罗

罗睺罗系传至佛护与清辨之时

由于

对中观的理解不同

而分裂为两个派系

佛护一系即继承了

龙树、提婆的传统

其特点是:

“就敌论随言出过”

从论敌的表述出发推论其错误

而并不会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张

因此

归缪论证的方法

即被称为应成派

也称“必过空行派”

后继者有:

月称、护法、伽耶提婆、

寂天、萨婆那弥多罗等

清辨一系

在后来唯识学的知识论

如日中天的情况下

认为像佛护那样子

依靠传统破而不立的方法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十分注重

因明学的运用

直接来论证

中观的义理

因此

自立论证的方法

即被称为自续派

也称“自意立宗派”

其重要传人相继有:

寂护、莲花戒

与狮子贤等

中观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

特别是龙树的

《中论》、《十二门论》

和提婆的《百论》

在5世纪鸠摩罗什译介后

在中国汉族地区形成了

专弘中观学说的三论宗

同时,也成为了

天台宗、华严宗

和禅宗立论

的重要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缘起与性空
中观缘起 ~真、假、中
中国古代世界观与现代世界观
中观学派的开悟(续)
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
四、空有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