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越黑格尔

​超越黑格尔哲学的马克思

黑格尔哲学

已经说尽了

天上地下的

一切一切

而且

构造了一个

看来似乎是

滴水不漏的

严密体系

那么,后来者

想超越黑格尔

应从哪里

打开缺口

理性显然并没有办法

黑格尔已经用尽理性

但是黑格尔

忽略了感性

因此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

就从这里找到了一个

可以突破黑格尔哲学

的缺口

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开始

马克思则从,感性的活动开始

感性的活动即

人的实践活动

感性的东西,恰恰是

黑格尔所忽略的地方

黑格尔所说的人

实际不过是精神

是思辨理性的,化身

非有血有肉的,人

因此

这个被黑格尔

所忽略的地方

后来

恰恰成为人们突破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一个缺口

这是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软肋

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看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们从这里开始来超越黑格尔

整个哲学实际上是

用思辨理性的语言

重新述说了

基督教关于

上帝创世、

亚当失乐园、

基督救赎

以及人类在圣灵(即精神)

感召之下重返乐园的故事

费尔巴哈

敏锐看到

这一点了

他把黑格尔

的思辨哲学

称为“思辨神学”

认为黑格尔

以一系列的三段式

所表述的思辨哲学

即“转化

而为一种

逻辑过程

的神学史”

黑格尔哲学的奥秘就在于

对主词和宾词关系的颠倒

即对

思维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

精神与物质

关系的颠倒

尤其是对于

上帝与人的

关系的颠倒

因此

对黑格尔哲学的

“改造性的批判”

就是要把

这种被颠倒的关系

重新又颠倒过来

黑格尔:

神即精神

上帝就是

绝对精神

只要能把

黑格尔的

“绝对精神”

改为“上帝”

黑格尔哲学

就与基督教

所讲的故事

没有差别了

但是费尔巴哈

尖锐地追问道:

精神又是么鬼

答:

这精神

说到底

就是人

因此,若说

黑格尔那里

上帝的实质

也就是精神

那么在费尔巴哈

精神的实质即人

费尔巴哈:

哪有什么

脱离于人

而存在的

绝对精神

精神

从来都是

人的精神

精神从来

离不开人

不是,上帝或精神,创造了,人

而是,人,创造了,上帝或精神

人首先就是一个感性动物

人正是在感性的基础之上

把思维与存在统一了起来

说到底,人

就是灵与肉的统一

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就是你与我的统一

人的本性就是

他的自然属性

人是处在

两性关系

中的一个

感性动物

这样一来

费尔巴哈就把黑格尔的

绝对唯心主义转化而为

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了

西方人长期以来一直都在

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下生活

而黑格尔

第一次明确地表示

基督教所信仰的神

不过就是精神而已

但是黑格尔的精神

却是一种脱离人的、

抽象的绝对精神

后来费尔巴哈

又进一步发现:

精神说到底

不过就是人

而已

但费尔巴哈的人

却仅是一个

感性的动物

一个脱离了

社会关系的、

抽象的人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则在于:

人是具体的人、历史的人

是处在

特定的

社会条件

之中的人

受到各种的

生产关系和

生活关系的

制约

人即就是

人的世界

即系就是

他的国家

他的社会

总而言之

人是一切

社会关系

的总和

人的实质就在于

他的实践活动

实践

则是一种,在一定的

社会关系中所进行的

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

正是在这种

自由自觉的

感性活动中

创造了,人化的自然

创造了,世界的历史

这样一来

马克思

即就把目光从:

基督教的神话

黑格尔的抽象精神

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

转向了

活生生的

社会生活

转向了人

的实践活动

即生产活动

和历史活动

黑格尔认为:

人是

绝对精神

或上帝的

异化形态

费尔巴哈反过来认为:

绝对精神

或者上帝

实际上是

人的

异化形态

马克思则接着说:

人的异化

是由于他所在的

现实生活的异化、

劳动的异化

要想

彻底扬弃

人的异化

首先,应该改造

异化的现实生活

因此,马克思,就从

对天国的批判,转向

对人间的批判

从宗教批判,转向了,政治批判

从理论批判,转向了,实践活动

而实现了:

从无神论调

向共产主义

的转化

在马克思之前

西方已经出现

一些无神论者

例如

法国18世纪的唯物主义者:

狄德罗、霍尔巴赫,以及

青年黑格尔派的

布鲁诺·鲍威尔、

费尔巴哈等人

马克思贡献

并不是在于

创立无神论

而是在于

把无神论

成功引向

共产主义

以往的无神论者

都把批判的锋芒

指向上帝和天国

把人间的

苦难归咎于

宗教的欺骗

马克思则认为:

宗教作为一种虚幻的蜃景

作为一种颠倒的意识形态

建立在一个

颠倒的现实

社会之上的

因此

对宗教的批判

对天国的批判

必须

以对现实社会

的批判为前提

——

只有首先摧毁了

颠倒的意识形态

赖以确立的

现实基础

才能够最终消除

颠倒的意识形态

以往的哲学家们

包括黑格尔

和费尔巴哈

从事的都是

精神的批判

理论的批判

然而在马克思看来

最关键的批判却是

现实的批判

即实践活动

对精神的批判

结束以后就要

对物质作批判

“批判的武器”

(即理论)

一定要变成

“武器的批判”

(即实践)

理论一旦,能被

广大群众,掌握

就会变成了

改造世界的

巨大力量

因此,马克思

就从以往哲学家们

“解释世界”的活动

转向了

“改造世界”的活动

从无神论,对天国的批判

转向了

共产主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
寇东亮:马克思“巴黎手稿”中抽象劳动的三重逻辑意涵
学术争鸣||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近现代哲学过渡
孙正聿 | 超越人在宗教中的“自我异化”
许斗斗 张伟红:马克思实践感觉论的意义与指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