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伦理

​全球伦理

如何体现

“家庭”与

“孝道”的

根本地位

全球的伦理学家

也许都真诚地希望构建

一种负责任的伦理体系

它可以减轻世界的苦难

在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

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并且适用于全世界

然而,他们最终构建出的体系

仍然反映了明显的西方化倾向

此外

他们的伦理体系

没有强调家庭和

亲子关系

的优先性

而在儒家思想中

家庭和亲子关系

正是所有

人际伦理

的源泉

本文以家庭和孝道为例来说明

当今全球伦理体系的内在盲点

全球伦理学说

当中似乎有一种

“后现代”的冲动

即要超出使

伦理在人类的主流活动

比如科技、经济、政治

等活动中

虚无化的

现代性形态

从而达到一种

处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之间的“有责任的伦理学”

但这个学说

表现出来的

基本思想方式是

相当“现代性”的

与西方的

传统理性观

一脉相承

漠视广义的

后现代思潮

所提供的

哲理教训

坚持一种

普遍主义的伦理观

相信“真理已被知晓”

也就是“一种不可动摇的、

无条件的准则”已被知晓

它们“适用于

一切生活领域、

一切家庭和团体

一切种族、国家

和宗教”

所以,毫不奇怪

尽管全球伦理的

持有者有要

拯救人类于

水火之中的

善良动机

要让自己的学说

普适天下的意向

但《世界伦理宣言》

所表达出的伦理内容

基本上是西方中心论

比如对于

一切人的

“平等”身份

的抽象强调

就可以看作是自

巴门尼德以来的

西方形而上学的

抽象理性观和基督教

(特别是新教)的

“上帝面前

人人平等”

的教义

的表现

这些文件对于造成

当代各种危机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即现代技术体制

对人的

生存丰富性和

自然丰富性的

剥夺和摧残

毫无知觉

而且,对于作为人类伦理的

真实源头的家庭或亲子之间的

原本关系缺乏任何有分量的关注

这样的全球伦理,恐怕更多是

技术体制全球化,造成的伦理

或为这种

全球化所需要的伦理

而不是非西方民族的

现实生活和文化上的

危难状况所亟须的伦理

今天的非西方民族

除了要在一定程度上

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

更有如何改造它

甚至抵制它

以保持自己的

民族文化

于不坠的

任务

以下我只以

“家庭”或“孝道”

为例来去说明

全球伦理学说中

至今还存在着的

盲点

《世界伦理宣言》

以两种方式

直接或间接

谈到家庭:

第一

“人类是我们的家庭”

第二

“男人和女人应是

权力平等的伙伴”

体现为:

“社会的婚姻制度的

目标在于为丈夫、妻子和儿女

提供安全并保证其相互的支持

它应保证家庭所有成员的权利”

这两种说法也都忽视了

家庭的特殊的原本地位

将其普遍化和一般化

好像家庭只是一个

普通的社会组织

应该遵守

“权力(利)平等”

的契约原则

这是

古希腊、中世纪

和近代西方哲学

的普遍主义传统

在伦理问题上的

表现

似乎家庭本身

不具有实在性

不是“实体”

而可以

被还原为其中的

个人的权利和

这种实体化的

个人之间的

平等关系

但是在中国

传统伦理的

主流儒家看来:

家庭才是第一性的

是来自天(自然)道的人伦之本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爱慈、孝悌)

才是一切伦理关系的源头

首先

家庭

和由家庭孳乳出的

家族、宗族、部落

是最原本的

和最真实的

人类存在形态

个人在家中

才成为一个

完整意义上

的人

而不是相反

这里头

历史的

生活的

“逻辑的”

是一致的

从方法上讲就是:

“家族类似”

(维特根斯坦)

而不是“普遍化”乃是

人类理性话语的起源

哲学家们和

伦理学家们

没有“权利”

在这里拆分和重组

家庭是人的

唯一健全的

基本生存形态

它既不能够

被劈分为个人

也不能完全

被法制社会

统辖或融解

所以

作为一个

最天然的

人类生存

的单位

家庭有自己

的独特生命

换言之,它是个活体

它的成员在其中扮演

各自的活生生的角色

以维持这个活体

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

同时成就了自身

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

原本的、为生存而努力的家庭里

不存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的问题

每个人都为了

家庭的生存而生活

并且同时构成自身

这一点上

大家平等

祖辈、父母、子女、孙辈

也都各自在家庭和生活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发挥不同的功能

而就此而言

不可能平等

不然

就无活生生的

家庭生存可言

所以,在这种家庭当中讲

“平等伙伴关系”和“平等权利”

是不相干的(irrelevant)

再者,子女无法

选择自己的父母

(在

现代技术

盛行之前

父母

也无法选择

自己的子女)

他们

天然地就需要

父母多少年的

关爱、照顾和教育

这种

不对称、不平等是无法改变的

而且是最原本的生存时间现象

在这样一条

亘古长流的

世代生命之河

面前

一切

平等权利说、契约说、

国家至上说和集权理论

都是苍白无力的

而且,问题恰恰在于

人的最原发的伦理感受和伦理关系

就出自这样一种[起码就子辈而言是]

在反思意识之前的亲子关系

父(母)慈子(女)孝的

人生体验是人伦道德的源头

西方的伦理学基本上

不考虑这个前反思的源头

它们是“成人和男性的伦理学”

当今许多伦理问题就起于

这个人伦源头所受的摧残

现代技术和组织体制

(比如大公司、大城市和

人口的非家庭式的大量流动)

不仅冲散了原来的村镇社团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甚地削弱

以家庭为主的人类生存方式

使人在几百年内

甚至是几十年内

就逐渐脱离千万年来

养育他们的家庭母胎

或者被拉散为个人

或者被整合而为

社会团体和机构

人的伦理上的

困惑、病态和堕落

人生中的“总是借位”的

“找不到真正幸福”的感受

即就出自这样一个

“无家”的根本状况

从根子上讲

近现代西方

精神中的

最大变化

既并不是“上帝死了”

也不只是“社团死了”

更不只是“个人(主体)死了”

而是“家庭死了”或“家庭要死了”

中国人认为

人生的凄惨

莫过于

无家可归、

鳏寡孤独、

断子绝孙

而正在走向

全球化的

现代人

则在得意时

浑不将这种

中国人心目中的

悲惨当一回事儿

而在其

失意或

年老时

无可奈何地接受之

视之为合理

的人生形态

已有报道说

美国的白人

将在几十年内

变为少数民族

这里边

所蕴含者和所预示者

都与“家”的地位有关

失去了

广义的和深意上的家庭的

人或者意识形态就失去了

伦理的自然生态

就如同失去了

森林、草原、沼泽等

能不断地自身维持的

健全清新的生态群落

保护的城市和村庄

精神与生存境界的

贫乏化、恶化

就无法避免

实际也就失去了抵御

“克隆人”、“技术信仰”

这类现代技术体制

所带来的伦理上的

洪水与沙暴的能力

所以

当代与未来的

最要紧的伦理问题

并不是权利平等的问题

而是生建人生的有机结构

也就是家庭的原生结构

让天然合理、和谐的关系重现

让人成为真实健全的人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祥龙丨全球伦理如何体现“家庭”与“孝道”的根本地位?
孝道与平权:微信对亲子关系的塑造
“孝”之辨析
从逻辑学角度看孔子思想的建构方式(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 作者:刘静芳 刘曦
“孝道”修炼《行孝是内心祥和安乐的源头》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