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胜则阳病

阴胜则阳病:

阴寒偏盛

损伤阳气

过用酸苦涌泄

亦可损伤阳气

导致阳气不足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阴虚、阳虚

中医诊断

阴虚阳虚

效果不好

也源于此:

阴阳乃能

相互存在

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

千万不能

单独考虑

阴虚阳即实

阳虚阴即盛

阴虚

体内物质少了

物质转化为阳气

阳气转化不了阴

所以阳气必实:

表现出来

就是上热

或者手脚

出汗等

阳虚

能量转化为物质

物质化不了阳气

故此阴盛,表现出来就是:

湿重,肥胖,肚子大等

孤立判断

阴虚阳虚

是不合适

当然也有

二种情况:

一个是

阴阳皆虚

此种情况

不易动针

不能大补

不能大泄

只能调以甘药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阴阳皆盛

这时就麻烦了

中医叫

阴阳外越

如果严重

离死不远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

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其实是说阴阳间

相互转化的关系

中药的重要

之性是味道

厚薄其实即就

代表阴阳之性

厚为阴,为下

薄为阳,为上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味薄则通

气薄发泄,气厚发热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药性的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苦寒之类为阴,往下走

温辛之药为阳,往上走

即阴阳之性的,具体表现

身体问题,都在于

阴阳平衡,被打破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阳胜的时候

表现的是热

阴胜的时候

表现的是寒

诊断切肤

非常重要

阴胜则阳病

阳性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

先痛后肿,气伤形

先肿后痛,形伤气

风胜则动

热胜则肿

燥胜则干

寒胜则浮

湿胜濡泻

阴阳还有一个

重要特性就是:

阴气过盛,会转化为,阳气

阳气过盛,会转化为,阴气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即此道理

天有四时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天人都由

一气所化

遵循共同

的生化规律

和运动法则

大自然中

多去领悟

能够更好

理解阴阳

理解五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神”热的冷思考(五)
收藏!!! 寒症热症的取舍
【Day 2】2万个人一起背经典,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九
黄帝内经中药物气味的阴阳分类及其特性
黄帝内经原文章节与译文(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