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毒攻毒

透析,毒邪致病

以及,毒药治病

毒即致病的有害毒物

许多药物

亦都有毒

治疗常须

解毒消毒

现在对“毒”的

使用较为杂乱

应当界定“毒”的概念

明确各种毒邪所致毒病的特异性

寻找针对毒邪的治法方药

1中医学中“毒”的含义

《说文解字》

释“毒”为“厚”

《辞源》

“毒”的涵意指:

①恶也,害也;

②痛也,苦也;

③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

中医学当中

“毒”主要指

有害的毒物

凡是对人体

有严重损害、

使人痛苦的因素

就可以认为

是毒的作用

1.1毒邪致病

“毒”作为有毒的物质

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常称:

毒邪、时毒、

苛毒、毒气

毒能致病

因而常将毒

直呼为病毒

许多具有

传染性的疾病

多属毒邪所致

其邪称为疫毒

其病常以毒命名:

蛊毒、梅毒、瘟毒、

温毒发斑、疫毒痢等;

蚊虫叮咬、

虫兽伤害:

如毒蛇咬伤、蜈蚣毒、蜘蛛毒

系有毒之物,侵入机体而发病;

某些毒物

可随饮食

侵入人体:

如河豚中毒、食蟹中毒、

食蕈类中毒、钩吻中毒、

饮酒中毒、盐卤中毒等;

《痈疽总论》:

痈疽原是火毒生

皮肤疮疡类疾病

亦常以毒命名:

疔毒、丹毒、脏毒、锐毒、

委中毒、耳风毒、耳根毒、

眼胞菌毒、手(掌)心毒、

面发毒、阴阳毒、

肩毒、天蛇毒、

无名肿毒等

此外

化疗毒、

化学毒、

放射毒、

煤气中毒、

水毒

等均属

有毒物质

侵害为病

1.2药物之毒

药物之毒即药毒

狭义的药毒:

通常是指

药性强烈

服后出现

毒副作用

甚至致人死亡的

药物中的有毒成分

据药物毒性的强弱

可分:

无毒、有毒、

大毒、小毒、

常毒

药物毒性大者:

轻粉、砒霜、

水银、天南星、

藤黄、狼毒、蟾蜍

等可直称“毒药”

误服、过用

有毒的药物

引起的中毒

则直接以该药命名:

杏仁中毒、半夏中毒、

巴豆中毒、芫花中毒、

藜芦中毒、商陆中毒、

白果中毒、马钱子中毒、

乌头中毒、大戟中毒等

广义药毒

古代泛指

药物性能

《周礼·天官》:

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

而不一定是指药物中的有毒物质

如干姜偏热、

紫苏子降气

及常山截疟

可致呕吐

这一些药

虽然不含

有毒物质

但是毕竟

气有所偏

久用多用

则可使得

脏气偏颇

《儒门事亲》:

凡药皆毒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虽甘草、人参

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

“凡药三分毒”

1.3治法解毒

“毒药攻邪”

因毒致病

治疗自当:

解毒、消毒、清毒、

败毒、拔毒、托毒、

祛毒、散毒、除毒、

排毒、杀毒、伐毒

有一些药物具有

解毒、杀毒功能

《神农本草经·卷二》:

兰草,

辛、味平,

主利水道,

杀蛊毒,

辟不祥

某一些因为,毒邪致的疾病

甚至要使用,毒性大的药物

进行治疗

“以毒攻毒”

人体对药毒的

耐受程度有分:

不胜毒、胜毒

《素问·五常政大论》:

能毒者,以厚药

不胜毒者以薄药

并根据

病情的轻重、

毒性的大小

人体能否胜毒

等情况

提出

病有新久,方有大小,

有毒无毒,固宜常制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的用药原则

1.4“毒”的其它概念

《灵枢·官能》:

爪苦手毒

为事善伤

可使按积抑痹

手毒者,可使试按龟,

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

五十日而死矣

是言手指

凶狠有力的人

可当按摩医生

另外

将刚制成的膏药

放置阴凉的地方

或者浸泡在

井水或凉水

若干时日

之后再用

以除去

膏药火毒的

炮制方法即

“去火毒”

2毒邪的杂乱泛化

中医学,中毒的名称,多而杂乱

知其致病严重

未知其为何种

具体有害物质

可谓之毒

如余师愚所谓:

“以热疫乃

无形之毒”

“内有伏毒”

《玉机微义》:

“疠”是由于

“嗜欲饮食

积毒所致”

《医宗金鉴》

所说遗毒本指

先天性梅毒病

现在则有的人将

癫痫、遗传性疾病

等称为遗(胎)毒

将引发恶性肿瘤

的重要因素

称为癌毒;

又有将

情志失调

积久成病

认为是:

毒自内生、

郁毒、

蕴毒

《外科证治全生集》

痈疽乃“气血凝滞发毒”

《医医琐言》:“万病唯一毒”

日·吉益东洞:

无毒,虽逢大寒大暑,而不病

“万病一毒”

日人并提出了:

糖毒、脂毒、

蛋白毒、酸毒等概念

国人现在又有:

脓毒、痰毒、

瘀毒、浊毒、

膏毒、六淫毒、

乳毒

等毒名

现在“毒”字的

使用较泛

任意名毒

几乎无处不毒

西医说的病毒性疾病

中医自然亦称之为毒

病毒、细菌、霉菌、

螺旋体、过敏源

等生物性因子

均属外源性毒;

非典型肺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神经炎、

支气管哮喘、血管性痴呆、

冠心病、肝硬化、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风、原发性癫痫等病

认为其发病有

久蕴邪毒、邪毒伏留、

蓄毒自生、邪毒未清、

毒自内生、邪毒潜伏

的病因病机

西医所说的

许多有害物质

属内源性毒

如内毒素引起的:

发热反应、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毒血症和休克;

动脉血栓

形成致病的:

组织变性坏死、

血管活性物质过度释放、

炎症因子浸润、氧自由基爆发、

超氧化物释放、钙离子超载、

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

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堆积;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产生糖、脂毒性;

乙酰胆碱、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等在中西医理论沟通之时

套以中名,统统谓之“毒”

3“毒”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毒”的概念

在中医药学

的应用广泛

“毒”字比比皆是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历代中医文献

对“毒”的涵义

并不十分明确

在分析认识

毒的病因学特点、

毒的病理机制、

毒的证候表现

等方面

似无系统的论述

3.1界定“毒”的概念

“毒”主要是指

对人体有严重损害、

使人痛苦的致病因素

“毒”的致病一般

具有三大特点:

①重:

发病急骤,来势凶猛,

变化多端,病情险恶,

常有

发热、扰神、

动血、动风、

剧烈吐泻

等病候;

②传:

许多的毒邪致病,具有传染性,

多数烈性传染病,都是毒邪致病;

③特:

毒邪为病,有很强的特异性

呈“一毒一病”的特点

此毒只导致此病

而不会变成彼病

同一毒邪为病的表现

与传变规律基本相同

3.2“毒”的分类、命名

中医学

可根据

致病因素

“毒”的来源

分为两大类:

外毒(《伤寒心法要诀·卷二》)

内毒(《本草新编·卷之五》)

外毒致病,包括:

疫毒、药毒、

虫兽毒、饮食毒

等所导致的疾病

每种病之毒邪

各不相同

“内毒”,实际是

疾病中的病理产物

如所谓:

浊毒、痰毒、湿毒、

火毒、热毒、膏毒等

命名实际是:

据证候所作

的病性判断

西医学对毒的分类过细

不仅每种疾病的毒各异

并且一病尚有若干种毒

如病毒性肝炎就分:

甲、乙、丙、丁

禽流感有H5N1、H5亚型等的不同

中医一方面

可据毒邪所致

疾病的特异性

而命其毒名:

麻疹为麻毒、

疟疾为疟毒、

蛊虫病为蛊毒、

癌病为癌毒、

痢疾为痢毒、

白喉为喉毒、

艾滋病为艾滋病毒

以及

蝮蛇毒、

杏仁毒

或根据病变的

主要证候特点

而对毒作

粗略分类:

风毒、火热毒、湿毒

4“毒”是否为

证素的辨析

“证”是

对疾病中

机体整体

反应状态

的概括

火热、痰饮、血瘀、阳虚、气虚等

在辨证中称为,辨证要素(“证素”)

证素根据

临床证候

对病变本质

所作的诊断

毒邪致病

必会引起

机体的

整体反应

从而

表现出,一定证候

因而对,各种毒病

也应当,进行辨证

辨证所作的证名诊断可有:

风寒湿毒证、肌肤热毒证、

毒壅气分证、毒伤络脉证、

阴分余毒证、痰毒蕴肺证、

脑络瘀毒证、肠道脓毒证等

辨证所说的:

痰毒、火毒、瘀毒

等一般属“内毒”

如同痰、湿、瘀血等一样

是继发性病因

即系病理产物

辨证称为病性

由于辨证所说:

火毒、风毒、寒毒、湿毒等与

火、风、寒、湿等在概念、证候上

无本质区别,只是症状较为严重而已

所谓“热毒”

或者“火毒”,实际是指:

壮热、神昏、斑疹紫黑、

舌绛或起芒刺、苔黑焦燥

等病情严重的证候

而这些证候仍然是

实热证或血热证的

表现

这样,证名中的“毒”字

只是反映“厚也”的本意

即病情严重的意思

临床却没有“毒”

的特征性表现

因此,不离笼统的

将“毒”作为辨证要素

在形成

证名诊断

为了说明

病情严重

或为构成

4个字的

证名术语

有时加一“毒”字:

火毒闭神证、

肺卫热毒证等

毒字在这里如同:

壅、袭、蕴、阻、

束、盛、亏

等字一样

既具有病机的含义

也相当于

病理性的

连接词

但并非

辨病性

所确定的

独立证素

治疗中具有:

败毒、解毒

之类作用的方药:

黄连解毒汤、

清瘟败毒饮

及其所用的:

黄连、黄芩、黄柏、

连翘、牡丹皮、

知母、石膏等

其药理作用

为清热泻火

并无特殊

解毒之意

雄黄杀毒、水银治疥,以及

板蓝根、僵蚕、马勃、贯众等几味药物

似乎为对“毒”,具有特异性的治疗专药

其实这个“毒”

仍然是,针对“病”之毒而言

并不是,治疗“毒”证的特殊药

5对“毒”研究的思考

5.1对毒病类疾病的研究

“毒病”

为一大类疾病

应注意发掘以往

对毒病类疾病的认识

并发现新的毒病类疾病

实际上,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中所载

毒病类疾病就将近70种

宋·宋慈《洗冤集录》载有:

服毒、中蛊毒、酒毒、

金石药毒、砒霜毒、

野葛毒、金蚕蛊毒、

中药毒、菌蕈毒、

胡蔓草(断肠草)中毒等病

明代陈司成已有梅毒专著

《霉疮秘录》问世

清代郑肖岩的《鼠疫约编》、

王士雄的《霍乱论》、

李纪方的《白喉全生集》、

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

邵登瀛的《温毒病论》、

海阳竹林人的《解毒编》等

都是对不同毒病

进行诊疗的专著

这给我们

研究毒病类疾病

提供了良好基础

如果现在

还停留在,无论什么病

都笼统地以一毒字了之

而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则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

对每种毒病的逐一研究

主要应认识各种毒邪致病的特异性

甲毒必然形成甲病而不能成为乙病

乙毒只能导致乙病而不能形成甲病;

认识每种毒邪致病

的病机和演变规律

如“急”、“重”、

“传”、“特”、“热”

等不同特点

确定每种毒病的诊断依据

包括该病的特异性毒邪

和特征性临床表现;

寻找针对特异性

毒邪致病的

治法方药

甲毒、乙毒所致

甲病、乙病

要分别用治疗

甲病、乙病的专方专药

才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吴又可《温疫论》:

一物制一气

一病只须

一药之到

而自已

不烦君臣

佐使品味

加减之劳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蛊证治》:

“解毒丸,治误食毒草,并百物毒”

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

如研制成板蓝根制剂、

治某毒病的方药等

5.2对毒病的辨证论治研究

“毒”是致病原因

应注重辨病论治

虽然“毒”不宜作为

辨证中的独立“证素”

但各种毒邪的致病特点、

各种毒病所表现的证候

则有:

火、热、风、寒、

湿、燥、痰、瘀、脓

等证素特征,这些就是

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

因此辨病论治

同时还应注意

对其辨证治疗

5.3对药物毒性毒理的研究

药物的

有毒无毒

具有相对性

用之合理:

“有故无殒”

有毒可变无毒;

用之不得法:

药不对证、

药过病所、

个体特异等

无毒也可变为有毒

药物具有

既能治病

又能致病

的两重性

治病救人

权衡利弊

即使有毒

必要时亦当合理地

利用其毒性而用之

蜂毒疗法:

用山慈菇、

喜树、马钱子

抗恶性肿瘤等

药物治病

机理正是:

利用药物

性味之偏

祛除病邪

救治

人体脏气

阴阳之偏

“以偏治偏”

《素问·汤液醪醴论》:

齐毒药,攻其中

如果不辨证用药、

配伍失度、服药过量、药物变质等

即使没有毒性的药物,也会成“毒”

使人产生“药毒”

如“关木通事件”、

小柴胡汤

和鱼腥草

注射液的

严重不良反应等

现在都将其视为

药物的毒副作用

使用毒性药物

既要保证疗效

又要减轻

药毒对人体

产生的危害

因而

规定药物的使用原则

正确认识某些药物的

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中毒剂量

按照中药

炮制规范

依法炮制

了解中药

配伍禁忌及

“七情和合”等

十分必要

药物

的有毒成分

为非有效成分

自当设法去之;

有毒成分

为有效成分

当合理善用

《本经·序例》:

若有毒宜制

即对某些

有毒药物

可以通过

炮制加工、

监制配伍、

变易剂型、

调整药量、

改变服法等

减轻毒性、

制其毒性

避免、消除

其毒副作用

以某单一成分,是否有毒

来判定药材和含这种药材的

中药复方的安全性、有效性

是不客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性能(中医学)
浅谈中药学中“毒”的含义
为什么喝中药会中毒?提醒:正确服用中药,5个原则不能丢
300余种中药都是有毒的
注意 300余种中药都是有毒的
毒性较大的乌头、附子到底该怎么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