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康康随笔||失落的竹编艺术


竹编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有濒临失传的局面。在檀溪镇,有一位陈建平竹编匠人一直为这项工艺默默的付出着。他13岁从师学习竹编,至今已有46年了。他说,起初学习竹编制作,至少需要3至5年,才能出师。

他制作的竹编可分为农具和家具两类。农具有常见的簸箕、扁担;家具则有锅架、竹篮、竹席和蒸笼等。他始终坚持着纯手工制作。先用蔑刀将一根长约七八米,碗口粗的毛竹劈成两半,然后在竹口用蔑刀划上记号,继而分成一条条竹片,再把竹片分成若干竹丝或竹篾,作为制作竹编的材料。每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他数十年的功力。因为技艺娴熟,操弄毛竹才显得游刃有余。

我到的时候,他正在制作一件锅架。他说,虽是一件小小的竹制品,却是农村中烧饭必不可少的用具。在乡下,有一些老人家里依然用锅灶烧饭。竹锅架就是用来热菜的。当我问及陈师傅竹编的前景时 ,他直摇头。他说,这年头,谁还会学这个。在我的印象中开竹编店的整个山乡也没几家,而还在坚持做竹编的,也许只有他一人了。

他做竹编时,显得很稳重,给人一种不愿被打扰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他多年形成的习惯了。心静,方能致远;心平,才能使粗糙的毛竹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

他的技艺是娴熟的,而他的心态是平和的。竹编在他的生活中就像岁月的风声那般寻常,可在我眼中能制作成用具,却是一件颇费心血的事。竹编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地道的竹编匠人,对这些他只是淡淡的一笑罢了!

他向我说起,竹编的耐用和环保。现今,大家普遍喜爱用塑料袋购物,而不愿用竹篮。对一些竹制品却不知其用途和名称。我想这些都是需要人们去关注的。陈师傅制作竹编有46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他有一些独特的工具和技艺心得,虽然我未能观其大端,但是依然能感受到竹编工艺的博大精深。

当我问起竹编的传承时,他脸现落寞的神情。上个世纪,他曾和一些竹编工人一同集体工作。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国家支持的了。最后,渐渐变为个人的手工经营了。他说,现今这个行当都快被国家抛弃了,连养老的保障都不曾有。

竹编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我通过浦江这个地域的小窗口,发现竹编确乎显得无人问津了。在陈师傅的店里,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竹编器具,无论是扁担、簸箕、方篮,还是竹钳、竹锅架。它们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既是农具,也是工艺品。从一根根毛竹,经过灵巧的双手变成的工艺品。它们的造型,编织的纹理,散发着独特的匠心。即使这些器具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是它们曾经却是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竹编
一小时制成一张竹椅
中国人不可丢弃的10大传统手工艺
【发现中国】之青神“瓷胎竹编”
中国竹编走红海外,7000万TikTok网友围观:“这是什么功夫?”
历史悠久:精美独特的竹编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