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王坛子 ▏唐昌唐元随记

唐昌唐元随记

作者▕ 老王坛子

春天来了,成都的稀罕物太阳来了,于是,好心情也来了,便去郫县唐元看望一个快九十岁的老领导。开车出阳安上二绕,车少人爽,一会儿工夫绕到出口。

嘿,不见唐元却是唐昌!

唐昌城后头

停车问路,收费员搭腔说来都来了,唐昌还是有耍头哦。又说唐昌唐元,搞错的,你又不是头一个。

那就逛逛。

停车“崇宁公园”,从小北街门进去。

院内除了十多个老人在喝茶玩牌外,显得冷冷清清,似乎照应着荷塘边照壁上,大大的两个字——泠清。其茶馆场景味道,立刻让我想起成都人民公园终日嘈杂的鹤鸣茶馆。倒是公园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座崇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四周古柏掩映,庄严肃穆。左右分别刻有“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的字样,极具震撼力。这里的游人远多于茶馆茶客,这情节,很是让我意外又颇感欣慰。

出公园门往正南街,缓缓行走,在静静的大椿巷。听前面两个外地人在说,外人嫌远不愿意来,里面的人过得滋润,快活了,也懒得出去。这句话似曾相闻却不知来处,却正好让人沉思。其实,我看到的唐昌古镇,这条巷子那段残垣,也算政府颇费心思啦。把曾经的崇宁县文史资料拍了照片,放在小巷子深处,让游客在心底喊出来,哪怕一句“俱往昔”加一句叹息“唉!”也是很显管理水准的。

带了这种心情,我也几乎逛完了唐昌的沾古沾崇宁的地儿。

回来吃稍午,那是必须去寻平叔说得我们流口水的美食。出乎意外非好找,出崇宁公园,抬望眼小北街上,就是人见人爱的“朱记牛肉馆”,旁边便是大名鼎鼎的“杨抄手”(后来看到西正街上还有一家“杨抄手”也是人头攒动生意火爆,一问竟是小北街那家的兄弟店。)

依我的偏好,先直接到“朱记牛肉馆”。可是卷帘门紧闭呢?我于是推测,不会是春节还在“持续放假中”吧?仔细观察又发现卷帘门上依稀可见毛笔字写的字迹,节后18号营业。那么今天星期天,不会是参照国家机关耍公休日吧?无解。不甘心,怎能白跑一趟,便去问隔壁卖服装的美女。

美女笑了,笑起来真是美女。美女一笑说,人家朱老板,一年要耍至少三盘!我说,才过了年哒?美女仍然笑,说,人家想哪会儿耍就耍,有钱了,牛!好久回来?美女还在笑,说,去外国旅游,害怕还要几天哦。

只好退而求其次,走近“杨抄手”。

怎么这么多人啊?仿佛回到文革吃馆子抢板凳光景。

老嬢问题来了:“老板,坐哪里?”

旁边一个老婆婆说,不要喊,老板不得张你的,自己看嘛。

我笑了:“今天朱牛肉不开门,杨抄手胎虾了”。

“天天中午都是这样子的,莫法。”端抄手的店小儿说。

我只好自己精灵点,从桌子板凳中间挤过去,挤拢里面抄手工作间。一个跑堂的吼我一句,挤啥子挤嘛,找地方先坐倒撒。我忙笑答,我来买票的。

“吃了给钱哈。”

我咕噜了一句,哦,这么多人,也敢搞“货到付款啊?”里面给抄手搭汤的貌似老板娘的大妈百忙中盯了我一眼:“革命靠自觉。吃耙活的一天莫得几个。”我摇摇头,又点点头,给老嬢一摆,她说,这馆子,大气。

最后的情况是,等了十分钟,老嬢坐下来了。我们一人喊一碗二两的清汤抄手,又过了几分钟,跑堂的端起一碗红油抄手喊哪个的,没有人开腔,我又精灵了,说我要。我于是站倒起,比老嬢先吃上了,好有幸福感。然后还是要想品尝清汤,又加一两。

吃得太满意,一共22元,人均11元。再最后,老嬢给收银员说,哪个瓜娃子再吃龙抄手。人家才叫谦虚哦:“我们唐昌的苍蝇馆子,咋给成都龙抄手比嘛。有碗稀饭吃,可以啰。”

与老嬢同桌的别人的老嬢,吃抄手还就着锅盔,还说,一块钱一个的方姐锅盔,好吃得很。于是吃了抄手又去找方姐,买了五块钱,竟是六个锅盔!方姐还有临别赠言:“加热不要蒸,要打微波炉,打半分钟。”

我就想啊,这个唐昌,除了“从入世到隐世,一朝唐昌,千年崇宁。”这些耳熟能详的遗韵,还有什么是它一代代流传至今的记忆?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崇宁人士与朱记牛肉们、杨记抄手们、方记锅盔们,有着怎样的一脉相承一脉相传呢?

我还想,管理者们,当下即要保护古镇,是不是也要开始重视保护那些名小吃呢?我们简阳,曾经有名的享誉成渝公路的牌坊面,就在门市涨价浪潮中歇业了,政府,当初如果施以援手,会不会留条出路?

这,大概需要我下一次去再找找答案。反正,哪怕只是为了吃“朱记牛肉”,我也一定还要来唐昌。你放心,不会再跑空路,我,先与朱老板联系。我嘛,聪明了,是留了他贴在卷帘门上的手机号码13882104776的。

唐元乡坝头

唐元镇,1952年前叫元觉乡,1958年命名为唐元镇人民公社,文化那革命时更港,被称为东方红人民公社。

我的老领导住在唐元小学附近,一处“小产权”房的一楼。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住在乡坝头。听说我们要从简阳来,他和老伴很兴奋,早早在小区门口等我们,只为了给保安联系,让我的车可以开进去。

多好的老人。

老人更有多好的儿女。老人的几个儿子都不是有钱人,但是都是一个比一个孝顺,媳妇也是。他们一家一个月,轮流照顾父母。前几年买的房。房间后面是一分多地,栽花种菜,买了农民不用的一种长方形器具青石猪槽,上面搁假山。再后面是小学操场。也就是说房子周围不可能再修房子,开阔,无遮挡物。

我们坐在房间外面,就着阳光,吃着水果,看着台阶下的花花草草,我们无拘无束的聊天。

领导问我开的谁的车,念叨说千万不要“公车私用”。

我说“我自己的车”。我说都退休了,哪还有公车啊?

领导说那就好。又唠叨说退休啦就不要开车了,安全要紧。

我说我晓得。

领导说你们不要来看我,我回简阳来的时候多。我说不是专门来的,顺便看哈川西坝子菜子花花。领导狡猾的眨了咋眼睛,笑了:“我还不了解你”。

我突然发现领导的眼睛不太对劲,眼角有很多眼屎,眼球有点红。于是引发了老领导全家人的倾诉……

老领导的85岁高龄的老伴曾阿姨,说老头子啥子都像毛主席那哈儿的人,相信上级相信国家更相信医生。一个白内障医生喊点眼药水就点,眼睛点烂了也不停。医生说的就是圣旨。

领导的儿子补充说,以前,“莎普爱思滴眼晴,模糊滴,重影滴,滴滴滴,滴滴滴。”这样一则洗脑的广告,就是医生给我爸的处方,太万恶了。

现在还在用?

换了。

老嬢说,还是去成都做手术好些。

老领导说可以考虑考虑。脸色却是一副“空了吹”的表情。

我忙岔话,问领导你平时咋个安排时间呢?

一下子,他觉得有人救了他似的,很麻利的转换了话题:晚上睡得早(太早了,天没黑),早上早起(起得太早,凌晨三四点),上午到处走走,主要是去万亩韭黄生产基地五千亩花卉苗木产业带,还有大棚蔬菜生产示范村等。下午去唐元邮电局看报纸。

曾阿姨插话说,我经常给老头说现在生活这么好,我们要攒劲活,起码活够120岁。但老头就是不听话,天天那么早起来,做贼嗦。天不亮你到处拱,ban到咋个整?

我说,是嘛。你不说活120岁吗起码要活过118岁撒。

临别时我握着老领导的手,说,改正老习惯,好好活。攒劲。

老领导笑一笑,唯物主义,讲唯物主义。

开车返回。

唐元的公路两旁,风景真美,菜子发发非黄。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织收藏随记----我心仪的11款带袖小披
获奖小小说《好悬》
领导为什么看好老王?对领导有用的多说,没用的少说。
谷子钓鲤鱼秘方,老王钓鱼秘制饵料配方!
​《简阳尤安》
出差随记(1405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