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 ▏成都人罗蜀芳(3)

成都人罗蜀芳(3)

编辑 改写  ▏平叔

罗蜀芳,成都人是我国老一辈盲哑教育家,她一生致力于盲哑教育,其光辉业绩和献身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们。

文章摘自《罗蜀芳回忆录》,由平叔改写,即日起在《平叔闲谭》连载。

《罗蜀芳回忆录》由王茂华、礼广贵整理、撰写。

上篇说到罗蜀芳从北平到了烟台,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8

烟台当时还是一个小城市,但她以我从未见过的、美妙的海滨风光迎接了我。

学校环境优美,背山面海,有三幢楼房和一些平房,都是砖瓦结构。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和榆树围绕校园,有一个宽阔的操场和土石人行道。校园内遍种花草和蔬果,自然是一片静寂。

当我踏进坐落在东海岸边的启喑聋哑学校时,我完全意识到,这将是我一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此,我将与聋哑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接待我的是一位四十开外、梳着发结、穿着朴素、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栾希金(音)副校长,她带我去面见了校长。

校长葛爱德博士(ANITAE·CARTER),是一位约五十余岁,身材高大的美国人。

她是著名的聋哑教育家。

我手中拿着成都夏时雨牧师写给她的介绍信。介绍信上是这样写的,“我已经到了六十五岁这个限期了,明年五月将退休。我的确希望能在我离开之前,得到一位好教师。”

我被安排到一排平房中的一间小小寝室内,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和一把椅子。

我逐渐的了解到了这所学校的简史。

这所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八七年),是美国传教士梅尔斯来中国传教时首创的,开始只收到一名学生,逐渐地也只有寥寥数名学生。一八九五年梅尔斯病故,学校才由其夫人梅耐德接办。随即迁校至烟台,改名烟台启学校(即现在的烟台市盲哑学校)。

那时校名用“瘖”而不用“喑”字,说明当时是把聋哑人看作病人。

虽然早在一七七二年法国的莱佩就在巴黎已创办了世界第一所聋校,一七七八年德国的海尼克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所口语法聋校,但从世界教育发展史来看,聋哑教育产生较晚,发展缓慢。尤其是在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科学技术落后,普通教育尚且薄弱,聋哑教育更没有地位了。所以启学校的开设,是中国第一所聋人学校,她对我国的聋哑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此时全校有聋哑学生51名,其中男生38名,女生13名。学生大部分为烟台市及山东省农村乡镇送来的,也有东北、内蒙古及内陆其它地方来的一些学生。

在51名学生中,缴得起全费的只有18名,另17名学生每年交二十元伙食费,学校给补贴伙食费十至二十几元不等。另外16名学生大多为育幼等慈善团体或街道乡镇收容的孤儿、弃儿,他们的生活全由学校补贴,全部学生都住校。

我第一次在操场看到学生,他们大的约十五、六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孩子们大多穿着整洁,男孩子穿着长衫;年龄较小的,有的穿着马褂,有的穿着土布条纹小褂。男孩子一律都是剪的平头。至于女孩子,大多穿着当时流行的半宽袖长衫。一张张年轻而幼小的面孔,机灵聪明的眼睛,很是可爱。

这所学校共有教职员工九人,除校长外,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都是从各地自愿来这里工作的,其中有好几位都受过聋哑教学法的培训。

像栾副校长已经在这个学校工作了二十六年,她作副校长还是近六年的事。

还有蔡鲤亭先生也已经在这个学校任教十一年了。

特别是王胡亭先生,他曾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受过专门的聋哑教育训练,以后又曾派他去沈阳市作吴燕生先生的助手,在一九三一年日本人占领沈阳、东北沦陷后,他毅然返回烟台本校担任教师。

校长葛爱德女士,师生背后称她为“洋校长”,她是梅莱德的姪女,继承其老一辈的事业,终生未婚,毕生献给了聋哑教育事业。在烟台启喑学校双学年报告中她这样写道,“我们呈现给学校董事会和朋友们这个报告,我们希望它成为上帝对我们自始至终无限慈爱的一个纪年史,在回顾我们已经乐意完成的工作时,体现了我们日常工作伟大的业绩。”

除了上面说的两位男教师和两位校长外,还有几位女教师。那时这个学校称呼没有结婚的的女教师为姑娘;称呼结婚的女教师为师娘。

学校设学前准备班,有学生十二名;小学班,学生三十九人。学前班的课程设有口令课、常识课、识物课、游戏课等,以发音识字为主。

小学班,除了不设音乐课外,与普通小学课程一样,另加授会话课和手工劳作课。

准备班用的教材是学校自编自印的《启喑初阶》,教材共六本,除教师使用之外也发给学生。

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还要在手工劳作课中学习缝纫、编织、木工、园艺、烹调(女学生)等。

木工场学生做了五个中国式玩偶房屋。墙壁和屋顶是木制的,雕刻粉饰成灰砖,底座画成石砌房基。

屋内的家俱是由男生亲手做的中式床、桌子、椅子、柜子和盆架。玩偶是女生做的,还给穿上了衣裳。还有人做了一个陶土花瓶,插上了纤细的花枝,放在起居间的柜子上。

第一套房屋是最大的就留在学校里了;第二套则赠送给了烟台博物馆,因为那时有一位传教士在这里设了一个布道站,他为学校募了些捐;第三套可拆装的,带到美国去赠给了罗彻斯特启喑学校的“寂静工人”们,做为对他们半个世纪来对这所学校捐赠的答谢礼品;第四座房屋由一位教士买去,送给渥太华的一位美国朋友。

从一封感谢信上摘录一段话,可以见到中国聋哑孩子与美国聋哑孩子的友谊。

“今晚我们少年奋进会的孩子要写信给你们,对不久前收到的妙趣横生的中国式房屋向你们致谢。我们都为这座可爱的房屋和里面的陈设激动不已。活计做得真漂亮,而且每个细部都做得很认真。门栓和镶嵌的小块玻璃,每样都是绝妙的……。这座房屋已经传观,我们把它带到派欧利亚举行的六月讨论会上,倍受赞扬。”

此外大一些的孩子都要学养蚕、缫丝,虽然生产量极少,二十斤或三十多斤在城里找不到买主,但为农村孩子培养了一技之长。一些孩子回到农村,能运用所学维持生活。

9

烟台启喑师范学校,附设在启喑聋哑学校内。当时全国的聋哑学校,除沈阳一所外,都是由在烟台启喑师范受过培训的教师去开办,比如北平创始人杜文昌先生。

这时已创校十六年,他的教师都是他培训的;上海坤桥汇学校,是由一些绅士于一九二九年创办,他们派了一名教师到烟台来培训;上海弗莱尔聋哑学校,由弗莱尔创办于一九二六年;天津聋哑学校,由一位名叫齐美丽的牧师创办,她在启音师范受过教育;还有福建古田聋哑学校,南京聋哑学校等。

还有成都聋哑学校,由夏时雨牧师创办于一九三0年。

启喑师范学校是要收费的,国内许多省都没人出钱,又因一般人不愿从事这种既辛苦又困难的工作,所以一九三二年这年,启喑师范开学了,却只来了我这一名学生。

开学后的第一天,葛校长开始给我授课,栾副校长当她的助教。两名教师教一名学生,完全的面对面的教学。

通常一般人都认为单人授课要比班级授课优越,可以更自由一些,轻松一些。而我面对的“洋校长”老师,虽然说话口气温和,慢条斯理,却态度严肃,没有一丝笑容,要求学生是极为严格。和她在一起,我感到十分拘束和紧张。

我选修的课程是聋哑语言学和手指字母比读法。聋哑语言学中,我最感困难的是贝利字母的发音和拼读法。

贝利是外国人,是他发明了聋哑人使用的字母四十三个;后来法国的莱恩将它编为聋哑人使用的手指语。这种手指语,可使聋哑人摆脱仅能利用形象手势去代替语言的狭隘性,更能丰富语汇,易于表达抽象思维和虚字虚词,减去用眼看口形的疲劳,成为掌握语言的辅助手段。

因为我是四川人,说不好普通话,在发音中N和L相混淆;EN和ENG分不清;平、卷舌音常搞错,很觉恼火着急。尽管我用了最大力气专心致意地学,但葛校长仍不满意。

一天,葛校长给我授完课,她未示意让我离开,她默默无语地望着我。我看见她脸色不悦,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良久,她皱着眉头,不耐烦地对我说:“你发音不好,我不给你这本贝利教材了。”这等于说我是一个不堪造就的学生了。

霎时我脸上发烧,又急又羞,我在心中反复问自己“难道你不可造就了?是个不可雕的朽木?”继而从心中又升起一股委曲和愤懑的情绪,“你不给算了!我不是没饭吃才来学这个的,我中断了大学学业和作一名女律师的理想来学聋哑教学,为的是回家乡去教学生,你为何这样对我?”

这时陪同我的栾副校长看出我的心情,她同情地、和言悦色地悄悄对我说:“别急,她不给你教材我给你,只要你仔细认真地练,你总能学会的,四川的聋哑儿童还等着你去教他们呢!”

这几句安慰我的话,尤如甘霖沁入我的心田,我顿时冷静下来。心想,“她一个外国人,能来教中国学生,我一个中国人怎么就学不好?我岂能半途而废?”之后我的学习愈加努力,日夜苦学苦练,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北国的冬天是很冷的,夜里室外刮着凛烈的寒风,我坐在火炕上,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矫正自己的发音。一个字母的手势我要打千百遍,直到熟记而能随心所欲打出字词为止。

葛校长仍然还是在给我授课,渐渐地她发现了我的进步,她又惊讶又有几分内疚,在看我时脸上也有了笑容。一天,她特地请我和栾校长去吃饭,她第一次肯定了我的学习成绩,用关心的口吻对我说:“你的身体太差了,要多注意,多吃点东西,你的体重才八十多斤,今后怎么胜任工作?按你的身高,应该达到一百多斤才符合标准啊。”

那时我因学习紧张,顾不得身体,胃病常发作,吃不下东西,逐渐瘦了下来。本来合身的旗袍,穿在身上已显得肥大了。

我理解葛校长这些话,是她即将离职回国前对我感情的流露,似乎她从一个中国学生身上看到了某种精神。

我第一次认识到:要想让人尊重你,只有靠你自己的自强不息,靠你百折不挠地去奋斗,去改善处境,充实自己——这就是我应当竭力去做到的。

这以后,直到葛校长先我离开这所学校回国,她对我都是友善和关心的。

葛、栾两位校长,是我走上聋校教师岗位的启蒙教师,她们严肃而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严格而近于苛刻的要求,当时我是不完全理解的,但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使我在以后几十年的盲哑教育生涯中,牢记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从事自己的事业。

10

入启喑师范后,我为了熟悉学生,上午听完课,下午就到小学班去兼课,到准备班去观摩老教师上课。

准备班的孩子们,像现在的幼儿园那样,围坐在一个长条的桌子周围,教师坐在一头,主要向他们授口语课和指语课,做游戏和律动。

我发现孩子们在教师授课时注意力并不集中,倒是做游戏时个个兴高采烈。寓教育于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这不但是普通儿童(特别是幼儿)的特点,也是聋哑儿童的特点。

我还发现虽然孩子们入学不久,可是他们自己间的语言交流(用手势)可要比教师的手势丰富多了,充分利用这点,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启发了我,聋哑儿童的课堂设置一定要区别于普通学校,最好是采用半圆阶梯坐位,让全班学生能看到老师,互相也能看到。

我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时,得到极大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对于我来说,听到的是他们呀呀的学语声,看到的是他们那些虽说并不规范,但大多由他们自己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手势和形体动作,这是一个色彩班烂的有声世界。

他们教我学手势语,当我打错了手语,他们无情而善意地嘲笑我;当我教他们学会了一个字词,懂得了一句话的含义,彼此都得到了难以形容的欢愉。特别是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海边玩耍,真是其乐无穷。

一些孩子和我都是内陆人,我们看惯了家乡那如茵的稻田,翠竹掩映的茅屋,潺潺的流水,江南那纤细而精美的建筑;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去是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孩子们和我一样,这时都呆呆地盯着那远处的渔帆,天上的海鸥。有的孩子坐在岩石上用脚溅水,有的孩子去拾贝壳、五花石和寻找海葵(又名海花,一种海中动物),如果找到一个海花,养在盛海水的瓶中,看它慢慢延展它的触须,如盛开的菊花,好看极了,孩子们拿它当宝贝。

时间很快,转眼就到了一九三三年七月,我从这所学校毕业了。

在只有一个毕业生的典礼上,我得到了一张毕业证书,也就意味着我这一段难忘的学习生活结束了。

我即将要离开烟台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回到我自己的家乡成都,去开始我的聋哑教育事业……

欲知罗蜀芳回到成都后是怎样的,且听明天分解。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何时诞生了聋哑学校
【话说老烟台街巷】(之四十六)。[路篇](四十四)静安路 静安路位于四马路东段路北(今家家悦西...
典藏:找亮点
烟台街·烟台故事 | 这个会说一口地道胶东话的美国人,为中国航空邮政编了一本宝典
晋东南聋哑学校
来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